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電廠電氣車間,一位鬢生華發的老兵和一位青年小伙子并肩戰斗在電氣運行崗位上。不知內情的人以為他們是師傅帶徒弟,其實他們是一對父子。
父親李振強是1974年12月入伍的一位老兵。當兵近31年,大半輩子奉獻給了軍營,戰友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輩子兵”。去年他光榮地退休了。但今年由于“神舟”六號飛船發射任務的需要,已退休的他欣然接受廠里的聘請重返崗位。
兒子李正華,今年7月剛從軍校畢業。也許是從小在航天城長大結下的情結,也許是深受父輩的影響,當年李正華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毅然選擇了軍校,報考了父親所從事的專業,今年又自愿走上父親原來的工作崗位。
“爸爸是我學習的榜樣,能夠繼續從事爸爸的事業是我很早的夢想。”
“我對兒子的選擇很欣慰。”
電能是“神舟”飛船遨游太空的動力之源,電氣運行崗位就是要為“神舟”六號飛船輸入優質合格的電能。父子倆對這個工作一點不馬虎,每天都是最早來到車間,檢修設備,記錄數據,會商難題。
李振強愛學習,愛鉆研,愛動手。30年軍旅生涯,他取得過電氣專業的高級工證書,自編的《電機檢修規程》、《固定型鉛酸蓄電池維護運行規程》等教材在專業領域得到應用,10多項科技成果在發射中心獲過獎項。退休了,他還經常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義務給官兵、職工家屬維修家電。用兒子李正華的話說,他的父親“在事業上從來沒含糊過”。
30年軍營歲月的磨練,當初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如今已是一位兩鬢斑白的老兵。“神舟”六號飛船發射,廠里決定聘請這位技術過硬的老兵重挑電氣運行保障的大梁,也帶帶尚需鍛煉的年輕人。李振強欣然上陣。在試驗任務發電保障工作的崗位上千了30年,今天又操起老行當,他的話很樸實:“退休了,我還是一個兵,發射在即坐不住啊,我想再為飛船獻一份余熱。”
走走車間的每一個角落,看看設備的每一個按鈕,哪怕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螺釘,于他都是一種親切,也似乎得到一種久違的滿足。從此李振強又開始了日夜更替的值班,投入到急難險情的排故中。當然,他也沒忘了把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和技術悉心傳授給兒子。“希望兒子能大有作為,把我所熱愛的事業傳承下去。”
“神舟”六號飛船發射任務是兒子李正華工作生涯的第一次實戰。他每天都在刻苦鉆研業務技術,研究每一個疑難問題,把自己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他更期待著有一天比自己的父親做得更優秀。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李振強、李正華父子是矢志航天、默默奉獻的一代代航天人的縮影。他們對航天事業有著一樣的夢想,有著一樣的執著與信念。而正是一代代航天人一如既往地跋涉在中國航天走向世界的征途上,才成就了航天事業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