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研究顯示,截至今年7月中國大陸市場共有51款智能手機銷售,而去年同期只有24款,型號數量的增幅達100%,這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廣泛的選擇,也從一個側面預示著智能手機發展的勢頭。2005年中國大陸市場移動電話出貨量將比2004年上升約30%左右,與2004年相比,該市場呈現了以下主流趨勢:30萬像素拍照手機的普及;百萬像素手機的興起和迅速推廣;以MP3為特色的娛樂手機的流行和崛起;低端市場的爆發;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滲透市場。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達到了4.3%,在過去的7個月中增長了1.3%。
在智能手機市場,雖然目前中國的智能手機被國外洋品牌占據了大部分的江山,但國產品牌有著價格、渠道等優勢,他們的行為同樣也影響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在2005年上半年,國產品牌整體份額比2005年1月下降2.2個百分點,到40.9%,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市場增長最迅速又是毛利率表現較好的國產廠商都是:聯想、海爾、CECT、夏新和多普達。
2005年智能手機容量的增長幅度十分驚人:2004年1-7月中國大陸市場智能手機總銷售量達到58萬,而2005同期智能手機的銷量達到了152萬,增長幅度高達162%。預計到2006年底,市場份額將是目前的三倍。主要原因就是:零售價格的下降拉動智能手機走向普及(從2004年12月的4870元下滑到7月的3540元左右);上游OS與平臺供應商(移軟科技,Peabody)將推出更多低成本智能手機的解決方案,甚至將使2006年智能手機的BOM價格降到100美金以下。
從廠商的銷售收入與市場占有率來看,我們發現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多普達主要占據了智能手機的高端市場,而諾基亞、聯想等廠商則占據的是低端市場。從價格走勢上看,這說明智能手機市場正從“孵乳期”進入高速發展期,市場規模逐漸擴大,用戶群體不僅限于高端用戶。但是,智能手機價格逐漸平民化的同時,高端、高價智能手機同樣受到市場的青睞。
智能手機消費者特征:男性消費者明顯偏多;15-35歲消費者比例高于平均水平,特別是20-30歲兩個年齡段;高學歷的比重明顯高于平均水平;商務人士、公務員、白領、在校大學生與個體經營者的比重明顯高于平均水平。智能手機消費者需求特征:注重產品的功能與外觀設計;存有購買意向的價格段集中在2000-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