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說來,中學生由于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所限,在認知事物時極易感情用事。教學過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駕馭學生的情感,必將對教學效果產生消極的影響,可以說,情感調節著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學習態度。積極豐富的情感,憑借其巨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引導學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識、新觀念和它所傳遞的信息。
一、情感是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重要因素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在大量研究后提出:情感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一些學者曾調查了參加近幾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的學生對九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情況,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數學、化學、外語,對物理感興趣的人數最多,這一結果反映出興趣(情感)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迸d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而以學習為享受,所以人們在濃厚的興趣下所獲得的一切常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愛因斯坦認為:“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理亦源于此。
二、消極學科情感的成因
《中國青年報》曾經對部分中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低年級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學科是物理。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剛進人初二的學生,他們對物理課的學習還是很感興趣的,能意識到物理知識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想學好這門學科,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但隨著學習的深入,一部分學生對物理課的學習逐漸從主動變為被動,甚至還有不少學生喪失學習物理的興趣。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學生學習中積極的情感因素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沒有建立起積極的學科情感,失去了對物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1、教師消極情感的影響
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的情感態度對學生具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學的研究認為:當人們通過面部表情以及聲音的變化等把情感傳達到接受對象時,主體的情感便對客體產生感染作用,對客體產生影響,產生與主體相類似的感覺。而在當前的物理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或因缺乏足夠的專業思想和教學熱情,或因片面認為物理教師講授的是科學知識,只要用符合邏輯和科學的語言去說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課堂教學中表情麻木冷漠,講授平淡無奇,以致造成課堂氣氛壓抑、沉悶,學生則不易專心聽講,不樂意回答老師的問題,對老師布置的任務馬虎敷衍,久而久之則形成對物理學科的消極情感。
2、缺乏成功的情感體驗
心理學的研究認為:人有一種自我實現、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動機和人格》一書中將其列為人的五種基本需要之一。一些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還比較欠缺,在物理學習中經常遇到困難致使成績欠佳,常受老師及家長的責備,以至產生自卑、沮喪的心理,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物理的情感。此外部分老師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望生成龍”心切,教學中一味提高教學要求,更增加了學生的失敗的情感體驗,其后果是使學生對物理學產生害怕、厭惡等不正常情感。
3、師生關系的影響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的學科情感常取決于對任課老師的喜好,如果學生對教師的政治業務素質不滿意,或受到教師的漠不關心、過多的指責等,都可能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變壞,從而對教師產生討厭、對抗的不良情感,必然導致知識的傳授過程滯沮,宛如向板結成一塊的花盆中灌水,雖然上面滿溢,可是實際滲透滋潤不多。
三、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科情感
1、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指出:“如果教師本身就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于知識的獲取”。教師應滿腔熱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學工作中去,以飽滿的、積極向上的熱情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這樣就會對學生學習情感產生巨大的影響。教師要熱愛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應過多地苛求、指責,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愛和期望。師生的情感交流是雙向的,但由于中學生心理發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性別的不同,群體和個體的差異,主動采用相應的感情交流途徑與方法,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2、通過教學語言來傳遞情感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有藝術性的語言能使深邃的知識淺顯明徹,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考,引起學生的共鳴,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情感氛圍。教師可以在新課導人時用趣味性典故、懸念性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在分析問題、調節課堂氣氛時用詼諧的語言,使學生在笑聲中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小結則可用清晰明了的語言進行概括,運用語言的邏輯性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鏈等。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眼中表現出來的情感來修正自己的教學,用自己的眼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控制學生的情緒。課堂上教師臉部親切友好的表情會帶給學生關愛的感覺;工整、布局合理的板書會給學生美的享受,使學生愉快地接受知識;而夸張的漫畫(如慣性、失重等問題)更會使學生捧腹大笑,深深體會畫中所包蘊的物理道理。
3、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傳遞情感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情景,用多種教學手段、方法傳遞情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的雙邊活動。如可利用課堂討論的形式給學生提供“動口說”的機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往往這些“經驗”與物理概念、規律相違背,為破除這些“經驗”,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發表他們的看法,最后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如熱現象中的“白氣”,不少學生認為“白氣”就是水蒸氣,為此可設計以下問題讓學生討論:“水蒸氣是白色嗎”“我們能否看見空氣中的水蒸氣”“水蒸氣遇冷會發生什么物態變化”。
在物理實驗中,為創設良好的實驗情景,一些演示實驗可改為探究性實驗,如在“電磁感應”一節教學時可提供器材讓學生動手探究“磁生電”的條件。演示實驗時應加強師生互動與合作,多讓學生參與演示(如馬德堡半球實驗、用酒精和溫度計演示蒸發吸熱等),增加學生感性體驗和動手操作的機會,以活躍課堂氣氛且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并使學生通過分析思考達到以“物”求“理”之功效。課外可鼓勵學生積極開展物理小實驗和小制作,并提供機會讓他們在課堂上展示。
4、讓學生體驗成功
教學中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別施教。要營造一種民主、和諧與寬容的氣氛,對學生多一份關心與鼓勵,同時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有些知識宜隨著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高逐步引向深入。關于考試更應基于對“雙基”知識的考查,切忌難度過高,以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情感。
在當前正在實施的新課程改革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課改的三維目標。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籽,他說:“只關心種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種籽喂麻雀”。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應用好情感教學,便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教學過程得到全面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