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福
今年60多歲的李鳳彩,是吉林省九臺市九郊鄉農民。由于勤勞能干,日子倒也過得平靜無憂。孩子們陸續成家立業,就連小兒子也十分爭氣考進吉林市北華大學。卸下肩上的擔子,沒了兒女拖累,勞累一輩子的李鳳彩,心思不由活躍起來,他雖生長在農村,卻對光怪陸離的城市生活心馳神往,他渴望出去走走看看,親身去感受體驗城里人繁華的生活。
李鳳彩從電視上看到了趙本山、宋丹丹演繹的小品《鐘點工》,他就想:在城里陪人嘮喀 ,消愁解悶,動動嘴皮子就能掙到錢,這的確是件美差。于是,他把這一想法跟老伴說了,老伴嚇了一跳,說啥也不同意:“你都這把年紀了,還想東奔西走,就不能好好呆在家里哄哄孫子,享享清福。”兒女們聞訊也回家勸阻。
然而,老伴和兒女們的強大攻勢沒能突破李鳳彩心理防線,他天生就是個倔脾氣,自己認準的道,即使撞了南墻也決不回頭。李鳳彩去意已定,決心走向城市。
佇立在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城市街頭,經過一番周折,老漢終于找到了一家勞務中介所,門臉不大,門前貼滿各種招聘啟示,他連忙掏出老花鏡,廢勁巴力地瞧了半天,也沒找到“三陪”字樣,他就壯膽走進屋,一位年輕人上下打量他:“你找誰?”他回答:“我找工作。”年輕人說:“做更夫吧,每月300元。”他搖搖頭:“我想做‘三陪!”老漢話一出口,頓時語驚四座,引得滿屋人哄堂大笑,那個眼淚都笑出來的年輕人向他擺擺手說:“你說什么?做‘三陪,有沒有搞錯啊,就你這模樣......快走吧,快走吧,我算服你了!”他尷尬狼狽地走了。
碰了釘子,李鳳彩不死心,又走了幾家,結果都是碰壁而歸。
這樣,連續幾天馬不停蹄奔波,精疲力竭的李鳳彩一無所獲:“城里找工作咋這樣難呢?”他開始對自己的貿然決定產生懷疑。
李鳳彩來到長春一處勞務市場,見那些打工者胸前都掛著一個小牌子,上寫各種求職項目,什么粉刷、電工、家政等等。李鳳彩不由為之一動,他也找來一塊牌子,寫上“專業三陪”:陪護理、陪解惑、陪聊天,然后舉在胸前。他這非同尋常的舉動,引來不少圍觀者,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
這時,過來一位40多歲的中年人,問他:“你搞情感陪護,有專業知識嗎?”這倒難住了李鳳彩,他只知道陪人聊天解悶,還從未聽說必須具備專業水平,但他靈機一動說道:“我雖沒有專業知識,但我有實踐經驗。”那人說:“那好,我正想請個陪護,試用三天,合格后,陪護費每天20元。”
功夫不負苦心人,李鳳彩終于如愿以償上崗了。在如今下崗打工找工作比登天還難的城市里,毫無背景的李鳳彩僅憑嘴上功夫便找到了用武之地,開始了一種全新的都市生活。
李鳳彩護理的第一個患者,是一位50多歲因車禍造成小腿骨折的男子,他床前床后悉心照料。患者性格內向,不愛吱聲,整天愁眉苦臉,躺在床上苦捱時光。李鳳彩就開導安慰他,與他溝通談心,并講一些故事笑話逗他開心,以緩解病痛。他說,有一位醫生去肉店買肉,他想要點瘦的,遭到屠夫的拒絕,屠夫說,刀在我手里,我想割哪就割哪,結果一斤肉,肥多瘦少,可把醫生氣壞了。過不久,屠夫得了闌尾炎,來到醫院,正巧碰上買肉的醫生為其主刀,他一下子傻了眼,懇求醫生刀下留情。醫生說,刀在我手上,這可由不得你了,我想割哪就割哪,嚇得屠夫膽顫心驚,抱拳求饒......李鳳彩講得繪聲繪色,病房里時常傳出歡聲笑語。
一有時間,李鳳彩就給他讀報,講解國內外大事,漸漸地那位患者臉上的愁容消失了,時間一長他把李鳳彩當成了知心朋友,有啥心里話愿意向他傾訴。由于精神狀態好,患者不久便康復出院了,他感激地握緊李鳳彩的手,灑淚而別。
李鳳彩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鐘愛的情感陪護之中,受到患者、家屬的稱贊,也漸漸引起了一些媒體的關注,吉林電視臺還專門為他錄制了一期談話節目,他一夜間便成了長春市家喻戶曉的新聞人物,一些有煩心事的人打電話、寫信或者慕名前來咨詢心理問題,他都耐心熱情接待。
針對不同的來訪者,李鳳彩運用的方法也不同。碰到棘手或一時間答不上來的問題,他就記在本子上,然后再去請教別人,直到客戶得到一個滿意的答復為止。來訪者都說,聽了李師傅的講解,有一種雨過天晴,心清氣爽之感。
幾十年如一日,李鳳彩養成了讀書看報的習慣,尤其對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情有獨鐘,多年的積累,使他知識面較寬,他因此健談,口才好,講話既實在,又入情入理。自從來到城市后,一有時間,他就去泡長春圖書館,給自己“充電”,知識對他來說太重要了。他聽說現在上大學不受年齡限制,欣喜不已,他真想上大學,系統學學心理學,這樣他工作起來才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李鳳彩打算在適當的時候成立一家專業陪護公司,他認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