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儉存1995年擔任局長以來,為企業改革和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帶領二局順利實現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在企業“二次創業”中取得了顯著業績。
進入新世紀,為了應對中國加入WTO后市場競爭格局的新變化,他及時引領企業開始了以融入開放的國際市場競爭為特征、以邁入世界先進承包商行列為目標的第三次創業,使企業的發展步入全面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新階段。
楊儉存曾在多項國內外大型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管理中擔任重要職務,多次受到交通部和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的表揚。
1996年初,楊儉存在研究了國內外建筑業先進施工管理經驗和辦法的基礎上,根據多年組織項目施工管理的豐富經驗,親自主持編制了具有公路施工企業特色的《項目施工管理辦法》和配套制度。以項目法管理為突破口,使全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了從計劃模式向市場機制的根本轉變。因在深化改革中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帶領企業快速發展,他相繼被評為國務院享受特殊津貼的專家、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優秀建筑企業經理,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家。
楊儉存在企業經營決策中勇于創新,精心策劃企業組織、管理、制度的創新。在技術上倡導并力踐“持續創新、博采眾長、重在應用、堅持領先”的思想,相繼承接了廈門海滄大橋、武漢白沙洲大橋、江蘇潤揚大橋、蘇通大橋、浙江舟山西堠門大橋等,緊緊盯著“高、新、特、難”工程和領先工程,敢于提風險,闖新路。江西湖口大橋大孔徑基樁采用冷凍法施工,在國內橋梁施工中屬于首創,他頂住了來自各方的質疑,果斷拍板定案,關鍵時刻親臨現場指揮,使冷凍法施工圓滿成功,為企業積累了新技術、新經驗。在享譽中外的廈門海滄大橋施工中,他堅持自行開發,適當引進,用自行研制的五大設備,成功完成了上部結構施工。在舉世矚目的神州第一橋潤揚大橋(主跨1490米,世界第三、中國第一的懸索橋)施工中,積極實踐“合作雙贏”的經營戰略,提出“用國際標準的管理建國際水平的大橋”,全面與國際接軌,推行精細管理,開辟了國內施工企業管理的新境界。與世界先進承包商美國克里夫蘭、日本新日鐵攜手合作,聯合進行主跨安裝、設備研制等,潤揚大橋建設被交通部領導及專家認為是在管理、技術、現場文明施工等方面與世界接軌的典范。
在他堅持不懈、不斷創新的經營戰略思想指導下,“雕鑄路橋品牌、鑄就現代文明”、“不斷超越,、永創新業”、“追求更好、與君雙贏”等企業文化理念,也成為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量。經營思想、企業管理水平和綜合實力上了一個大臺階。由他主持推行的項目“兩層分離”、“標后預算”被中國企業家協會評定為中國企業新紀錄。
在楊儉存的帶領下,企業經營收入從95年的5.9億元提高到2003年的51.67億元,中標合同額從95年的6.76億元提高到2003年的72.33億元,實現利潤從95年的526萬元提高到2003的8000萬元。并相繼榮獲國家建筑工程魯班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國家人事部、交通部授予的“全國交通系統先進集團”稱號、中施企協“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稱號、“全國工程建設企業管理現代化成果一等獎”稱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稱號、被中國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審定為AAA級信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