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業務員每天在干什么?“每天圍著銷量轉,銷量圍著促銷轉”,這是很多業務員的基本工作狀態。離開了促銷就不知道如何做銷售,我們把業務員的這種狀態稱為“營銷退化”。
銷量下降怎么辦?做廣告、降價、促銷。只要沒有智力障礙,正常人大概都能想出這三招。或者說,這三招不需要任何專業素質,只是一個正常人的本能。如果營銷已經退化到僅靠本能就可以解決問題,那不也太小看營銷了嗎?
對業務員來說,做廣告不是他們所能把握的;降價的危害已經廣為人知,業務員不到萬不得已不敢輕言降價;而促銷是業務員能夠把握的,于是在“做廣告、降價、促銷”三板斧中,業務員使用最頻繁的就是促銷。可以說,大多數業務員已經變成促銷設計員,看一看那些跑單幫業務員的月度工作方案,除了銷量分解就只剩下促銷方案了。
當業務員只是按照一個正常人的底線工作,按照人的本能去做營銷時,這不是退化又是什么?
存在于業務員身上的營銷退化問題是如何造成的?千萬別怪罪一線業務員,更別拿“執行力”做擋箭牌,這是營銷管理者們(特別是老總們)逼出來的。
很多企業的營銷過程處于“黑箱”狀態,判斷業務員的工作效果只有一個基本指標:銷量。當業務員每個月甚至每天都為銷量所累時,他們所想的一定是能夠“快速增量”的辦法,而促銷恰恰有這種“神奇的”功效。
讓那些高居總部的管理者們想像不到的是,大多數促銷所產生的銷量,都變成了積壓在經銷商倉庫里的“存銷量”,促銷所產生的銷量增長只不過是“假銷量”,是透支未來銷量的結果。有時,“存銷量”還可能變成“滯銷量”,甚至有可能變成“返銷量”——退貨。
有什么樣的政策導向,就產生什么樣的行為。業務員的促銷情結是合乎廠家政策邏輯的結果,當業務員每天都必須為“保住飯碗”而工作時,他們就只能這樣做。做通路銷售的業務員,工作本來應該是“疏通渠道”,通過渠道的疏通產生更大的“流量”,但在管理者們的強壓之下,他們已經來不及疏通渠道了,只能整天忙于“開閘放水”。
我們認為,正確的導向應該是:短期看工作,長期看銷量。對業務員所做工作的評價都要落腳到一個核心內容:是否對銷量持續增長有貢獻?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即使銷量增加,也只是“假銷量”。
管理者關心銷量,業務員就會去做銷量;管理者關心工作,業務員就會去做銷售工作。銷量來自于銷售工作,這是不變的真理。有些管理者雖然已經懂得了“過程重于結果”的理念,卻沒有落實這個理念的行動。因此,業務員的退化,實際上是管理者能力的退化。
通路業務員每天應該做什么?應該親自做或者指導經銷商做疏通渠道、擴大終端、終端推廣、擴大基礎消費人群等工作,這些工作是銷量的基礎。這些工作做好了,即使不做促銷,銷量也會自然增長,根本不需要去做通路促銷這種揠苗助長的事。
近期,《銷售與市場》一直聚焦于銷售基礎工作,比如《做對銷量持續增長有貢獻的事》(2005年第6期)、《銷售的“最后一公里”》(2005年第7期),以及本期的《通路促銷:“促銷”死,“促通”活》。這些工作都是一線最前沿的工作,是良性提升銷量的工作,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工作。
曾經,只要市場重心下沉,就是進化;今天,只有全程營銷,做好銷售的“最后一公里”才是進化。
1997年,當狹義的“促銷”開始在中國推廣時,那是進化;今天,當銷量依賴于促銷時,則是退化。只有使促銷變為“促通”,才是進化。
淡化促銷,趕快“促通”吧!
進化才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