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山水甲天下。上小學的時候,我就知這話了。但桂林怎么好?那都是電影、電視和書上見識到的,總有點夢里神游的味道。
這次,卻也如做夢一樣,我隨著旅游團,一個蒙目龍 的早晨,在桂林車站下車了。接待我們的是一個壯族姑娘,瘦弱卻大方,她把我們帶上了一輛旅游大巴,隨著車子開動,我便開始認識真正的桂林了。
車上,壯族導游姑娘告訴我們,她姓陳,以后就叫她陳狗肉了!我聽了感到愕然。同行者也愕然。
陳狗肉用不很熟練的普通話告訴我們,當地把朋友就叫做狗肉,這里不能叫小姐,在這里稱呼小姐,就有不尊重人格之嫌。我們到這里旅游的時間里,就叫她陳狗肉。
她的解釋,使滿車人哈哈大笑。
那個陳狗肉,就成了我見識桂林的引路人。在陳狗肉帶著濃重當地口音的普通話里,我知道了,桂林的旅游業,這幾年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過去,這里美麗的漓江也曾經被污染過,城市里也曾經有過臟亂差,那時的桂林,還缺乏吸引人的力量。桂林的改變,多虧了一個專家市長,那個市長現在已經成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副主席。現在的桂林究竟怎么樣呢?陳狗肉說,聽景不如看景,看看就知道了。
我們乘坐的大巴往市區行進著,桂林市的街道兩旁,生長著濃郁的香樟樹和不同品種的桂樹,在初升陽光的照耀下,樹的葉子都閃動著清新濕潤的光澤。街道也不是特寬闊,但是,汽車、行人都走得十分秩序悠然。各色建筑都不高大,但色調、樣式都給人一種特別的新鮮宜人感。更為奇特的是,車在街道上行走中,你會不時突然看到一座突兀的秀麗山峰,給人精神上一個振作。我很快就納悶了,桂林是個旅游名城,為什么就見不到高大得可以障人眼目的建筑呢?
在當天的旅程里,我就獲得了答案。陳狗肉告訴我們,桂林有許多奇山。她說的奇,是因為這里的山基本都是突兀空中,這個山峰和那座山峰多為各自獨立,且為漫圓形的山頂,不像我們北方的山那樣峻拔而雄壯。我知道,因為這里的山屬于喀斯特地貌的緣故。陳狗肉說,桂林市內的山峰,一般都在四五十米,最高的也就七十來米。為了使游人和生活在市區的老百姓能隨時看到那些美麗的山峰,使人們都能體驗到自己就生活在這畫一樣的美景里,當年那個專家市長集中了專家們的意見,做出了一個決定,凡是桂林市內的建筑,一般情況下,都不能超越六層高。所以,就有了車行街道上也可以看到青山的結果。我在心里感嘆:這是真正睿智稱職的領導啊!
在桂林市內,我們見識了浮潑山、疊彩山、七星巖、象山。對于我們北方人,實在說,那里的山很缺乏巍峨。但仔細琢磨,它的奇特,它的秀麗,它的被人工多年的雕琢,綠化,就讓人聯想起小家碧玉這個詞。特別是那座疊彩山,坐落在漓江邊,有山有洞有石刻,在那里一點點的典故,都被專事旅游的先生挖掘到了極致。比如,北大一個老校長,有人把他的頭像刻在了疊彩山的過洞巖壁上,導游就能在那頭像前講解了好幾分鐘。
桂林的山,是奇特的山,它的形狀美麗特別。而且,這里的山,一般都與洞有著極密切的聯系配合。山里必有洞,也成了這里的一大特點。所以,來桂林游覽,看洞當然是項不可缺少的內容了。桂林人怪,把洞都叫做巖。我想,大概是由于洞內更可以欣賞巖石千姿百態的緣故吧?
我們第一個看的蘆笛巖,很好聽的名字。陳狗肉講,壯族占總人數的大部分,而壯族人喜歡吹蘆笛、唱山歌,于是就有了那賦有詩意的名字。
蘆笛巖是個很大的山洞,據說電視劇《西游記》里的一些場景都在此拍攝。洞里有個可容幾千人的大廳,氣勢十分恢弘。再加上鐘乳石變化萬千形成的巨大石幔、石瀑布和幾十米高的石筍柱,使許多游人不由發出“嗨呀呀——”的驚嘆聲。這個洞大概開發久遠了,鐘乳石已經顯得有些發暗,看過后,不禁讓人也從心里發出另種感慨。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矛盾總讓人感到棘手啊!
我們看的另個山洞是銀子巖,它在荔蒲縣,是桂林的遠郊縣。荔蒲的芋頭很有些名氣,讓一個戲說乾隆皇帝的電視劇給宣傳得天下皆知了。可是,這個銀子洞我還是頭次聽說。它在遠離塵囂的深山里,是比蘆笛巖更風光的大溶洞。
往銀子巖去,要經過陽朔。陽朔風景佳桂林。在往銀子巖的路上,就可以體驗到此話的確鑿性了。車外下著霧蒙蒙的雨,但車窗外公路兩旁突兀的山峰一座連接一座,奇異的山峰下是狹窄的水田,給人一種蒼涼而安逸的感受。那里村落稀疏,多是數戶人家點綴山間。村子又多為榕樹、桂樹、竹子諸樹木渲染。熱情的司機,還在特別的景致處,給我們這些外地人解說路經的許多小景點,大榕樹,月亮山,小漓江漂流……
因此,未到銀子巖,旅游者的心就已經被陶醉了,我依然如是。當走進銀子巖時,就使我頓入了仙境的幻覺。在燈光的映照下,那巨大山洞里的鐘乳石高低錯落,流光溢彩。估計是這洞開發時間不長的緣故,許多鐘乳石還如白玉石那樣晶瑩剔透。洞內分上下兩層,在導游狗肉的帶領下,在他們利用鐘乳石造型編織的故事里,我們被吸引著,緩緩前進著。這時,與其說是在旅游,不如說是在神游。當轉出那座巨大的地下宮殿時,精神似乎還留在那奇妙的大溶洞里。
桂林的溶洞,和我們鞏義號稱天下第一雪花洞相比,雖然沒有我們的精細美麗耐品味,但比我們的要大氣,鐘乳石造型比我們要派頭許多。
桂林人很謙虛,他們把桂林旅游的三大看點總結為:石美、洞奇、水清。他們說的石實際就是山,因為那里的山和大山相比小了許多,他們便稱之為石了。而水清,自然就是桂林之魂漓江了。
雖然幾天前才下了大雨,而且我們上船不久,又下起了刷刷拉拉的大雨,但漓江水仍然不顯得怎么渾濁。船在江上走,人在畫中游。觀看漓江兩岸,真像天公向人們展示一幅長長的畫卷。一座座突兀的山峰,山峰或者石壁上,也天然出現了許許多多奇妙的圖畫與造型,山峰下簇擁著層層疊疊的樹林,漓江兩岸一簇簇修長青翠的鳳尾竹,岸邊樹林處欲遮還露農戶人家的灰色瓦房,江內偶爾可見的漁翁撒網、魚鷹作業,溪流處穿著艷麗的村婦洗衣……
機動游船上,導游在播音喇叭上講述著以山形石壁上自然圖畫編織出的故事。
我卻陷入了思索:桂林正如一個美麗的婦人啊,她的美麗也需要靠人去打扮,否則,她的天生麗質能這樣讓世人賞心悅目嗎?能吸引這么多游人嗎?從經濟學的角度,桂林山水是一種資源,怎么整理利用好這個資源,那也是需要一種精神和持續努力啊!
幾十年以前,周恩來總理到桂林,就給漓江兩岸引來了好看的四川鳳尾竹。為漓江兩岸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改革開放,都想把經濟搞上去,漓江也曾經出現過黑水,桂林的上空也出現過黑煙,桂林市的市容也曾經不堪入目。那位開辟新桂林的專家市長,聘請了許多專家幫助給桂林品脈治病,企業搬到了柳州工業園區,街道進行了重新改造。一個潔凈的、煥然一新的桂林出現在了世人面前。
正是那位睿智的市長,以及后來繼任者帶領群眾不懈地奮斗,桂林就真正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一張中國的名片。聽說,2004年的旅游收入就達50多億元,占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七,僅次于張家界。
在陽朔境內,我們曾經到過一處奇特的風景點——世外桃源。多年前,我到過湖南桃源縣的桃花源。據說,那里是陶淵明隱居之地,一水與沅江連接,溯水而上,先林,后山巒起伏,疑無路處,過一洞,便豁然開朗,山里點綴村落,風光旖旎可人。桂林卻又出現了個世外桃源,不能不讓我好奇。我們下車,進入景區內,面前一片湖水。隔湖遠遠望去,桂林特有的突兀山峰座座,層層疊疊。山下可見林莽、田疇、野村,另有青瓦房屋數間,樹立在湖中小島上。我們附近,也有帶角牛頭的圖騰柱,還有灰瓦房屋樓閣連綿數間。陳狗肉說,這里是侗族的住地,回來再行觀覽。我們先乘機動小船,在一片湖水中朝山里行進。掠有房島邊而過,房外站出侗家少女若干,放歌迎客。船至一座山前,正疑無路,突然,一洞口顯現。導游朗朗背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韻味即來。船進洞內,洞出,也天廣水闊。水邊田地、草房,水中有片小島,島上樹立牛頭、馬面諸圖騰柱,還可以見搭有舞臺,打扮得很滄桑的演員男女,身上僅遮羞布幾片,載歌載舞。船行水面半周,另邊又轉山外返回。這里雖與湖南的桃花源相比甚遠,但也有點那般滋味。
據車上司機說,過去,這里的一切都很自然,也沒有誰動過念頭要搞出什么世外桃源。后來,到陽朔旅游的老外發現這個地方奇異,前水后山,田園阡陌,很有風景。經常有老外旅游路過此地時,要求停車,每每留連忘返。當地有領導窺探到了這個蹊蹺,就發動當地,搞出了這個景點。誰知,這里的效益一直還不錯呢!蠻荒野地,竟成了聚寶盆!
在我們住宿的賓館附近,有個沙湖,湖邊有兩座高塔,一黃一綠,名曰日月塔。我們剛到那里時,就聽人說到了。我們還捷足先登,剛到那里就去瀏覽了一番。小橋流水,岸柳依依,柳旁小徑曲曲,小徑兩邊比利時杜鵑諸花草分外妖嬈,湖水如鏡,而那兩座日月塔就統領了這片風光。當時,細雨纏綿,天空灰暗,我準備抽機會到那里拍照。
離開桂林前夕,天公作美,太陽高懸,我和伙伴們又走到了沙湖那里。剛要拍照,過來一位長者,須眉皆白,用濃重的當地話向我們解說,那個地方拍照日月塔最好。我們遵囑,果然。那長者健談,從他滔滔話語里,我聽懂了,他是個革命老同志,曾經參加過解放海南島,曾經抗美援朝打過幾年仗,現在退休了,就在風景點做些為游客義務服務的事情。他說,你們晚來了一會兒,我們的老市長剛離開這里,我剛和他好說過一陣話呢!是他和他以后的領導,使我們桂林真正變成了人間仙境。這日月塔,就是他領導建的,當時,沙湖和其他連接的幾座湖,還都是個污水坑啊,他帶領大家疏通湖水,建立了中國最高的銅塔日塔,旁邊建了月塔,把幾個湖都建成了桂林市內的明珠。還有后來個女市長,大家都不間斷地努力著……
那時,我內心里曾經產生一絲遺憾,如果我們早一會兒功夫,我不就可以看到桂林人尊重和念叨的專家老市長了嗎?我內心里,十分尊崇那些真正干事業的人,而鄙視那些玩事業一心鉆研私利的人!
老者正給我們講解時,一只機動游船順著水道進入了沙湖里,船上笑語聲聲,笑得那么浪漫和甜蜜。
就要離開桂林的時刻,我腦海里在勾勒那位專家市長的形象。這形象其實是個執政為民的形象。我想,一個人的生命苦短,但是,能為人民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在人民記憶里就可以把你的生命一直延長下去。而能為人們做些有益的事情,也是人難逢的機遇啊!那位專家市長,和那位專家市長一一的繼任者,不正是這樣嗎?在幾十年,幾百年后,桂林還會一直傳說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