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政界,曾蔭權心直口快是有名的,有人形容他“語不驚人誓不休”
為人謹慎,做事踏實,作風果斷,是《瞭望東方周刊》在港采訪和多個場合接觸中對曾蔭權的最深印象。
曾蔭權生于1944年10月,祖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回龍新基村。作為一個警察的長子,他難以忘懷沒褲子穿、一家8口住在警察宿舍的童年。
他曾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說,自幼被嚴父管教,時常被“砤條燉豬肉”:買錯了隔夜的面包要打,買錯了發餿的豆腐也要打,可能因此養成了處事謹慎、堅毅刻苦的性格。
由于幼年的經歷,曾蔭權一向相信努力會有回報。他曾對媒體憶述,在中四那年,由于中文不合格,被從B班降到D班,他視之為“奇恥大辱”,于是奮發圖強,于中五時再升回A班。
1964年,20歲的曾蔭權預科畢業被香港大學建筑系錄取,但他本人的興趣在機電工程,加上自己是家中長子,于是決定先工作掙錢幫父親供養5個兄弟姐妹。他走向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現時以生產“偉哥”聞名的輝瑞制藥當推銷員,半年后投考港英政府的行政官沒有如愿,之后再次嘗試,終于在1967年1月考入港英政府工作。
盡管沒有大學文憑,但他卻靠勤力刻苦在公務員隊伍中得以快速升遷。兩年后他升任二級行政官,4年后成功轉職政務官。1981年,港英政府送他到哈佛大學攻讀公共行政碩士學位,以9A的成績出色畢業。
學成歸來,他很快成為當時布政司霍德的左右手。之后他在港英政府長期負責財經事務,1993年5月任庫務司,兩年后成為港英政府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回歸后,他在特區政府繼續執掌財政大權,2001年2月被國務院任命為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政務司司長。2002年6月起任香港特區第二屆政府政務司司長。
曾蔭權最為人熟知的,是香港回歸之初面對亞洲金融風暴沖擊,力主特區政府入市阻擊“大鱷”。當時有人批評此舉違反香港市場經濟一貫的做法,為日后開了一個“壞先例”。
不過事后的大量事實證明,若非政府人市,香港的經濟將會被進一步拖垮。
據當時采訪過他的香港記者說,那陣子他辦公桌上放著一個武士殺死類似鱷魚的動物的雕像,他直稱這鱷魚就是“索羅斯”。
2002年曾蔭權因“多年來竭誠服務香港,成績超卓”榮獲大紫荊勛章。
曾蔭權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夫人鮑笑薇是澳門歷史悠久的“元記餅家”家族之幼女,早年到香港讀書時兩人相識,1969年結婚,育有兩子。2004年8月,曾蔭權夫婦帶著兒子專赴山東省嘉祥縣,冒著大雨到曾廟和曾林祭祀先祖曾子。
曾蔭權夫婦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每天一起到教堂祈禱,經常一同散步談天,每逢假日,夫婦倆常拖手到灣仔街市買菜,去餐館就餐。
曾與他開過閉門會議的立法會議員透露,曾蔭權為人執著,發火時拍過桌子,不過怒氣過后就會握手言和,曾蔭權對記者說過,最感激太太為他打點家務,以及容忍他“發脾氣”
在香港政界,曾蔭權心直口快是有名的,有人形容他“語不驚人誓不休”。在一個公開場合,他憶起1998年擊退國際炒家的往事,竟脫口而出,說洪元與美元聯系匯率一旦脫鉤,“猶如失了處女之身,一次貶值后,以后就什么都可以做”,令聽者大吃一驚。
曾蔭權十分重視自己的形象,2001年香港一家周刊訪問他的一名前任廚師,內容提及曾的私生活。曾蔭權認為該文章內容完全失實,就自付律師費用,身該刊發出律師信,指出有關報道涉及誹謗成分,最后以該周刊被迫刊登整版道歉啟事而告終,創下了香港首位高官就誹謗向傳媒采取法律行動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