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最重要的意義,在于以先進的理念對普通人進行啟蒙
與同是超級國際盛事、但關注度更集中的奧運會相比,世界博覽會有著獨特的意義;它展示的是人類的“未來”前景,表現的是與所有人密切相關的、為改善生活進行的各種革新和探索。一場世界博覽會最重要的意義,在于以先進的理念對普通人進行啟蒙。
記者從愛知世博會開幕以來,進行了長時間深入的采訪,從世博會的組織者,到普通志愿人員都有所接觸,深感日本愛知世博會在很多方面值得上海深思和借鑒。
用睿智的手段展現自己
本屆愛知世博會的主題是“自然的睿智”,乍看上去,很費解和抽象,但經過專家的深入挖掘和精心策劃,表現十分成功。
愛知世博會第一次把世博會放在大自然中,與“自然的睿智”主題吻合,很有創意。諸多日本展館又從不同角度和側面,用聲、光、電技術形象生動地展現這一點。
日立館再現了由于環境破壞瀕于滅絕的動物和鳥類,三井東芝館通過電影表現地球毀滅后人類探索宇宙生存空間的活動,三菱未來館表現如果沒有月亮、地球全是沙漠的情形,愛知縣地球辛苦大演講講述地球變暖的可怕,展示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燃料電池等新能源給人類帶來的美好遠景。
精明的日本人通過世博會的機會,擴大著國家的影響力。
莊展出面積上,長久手會場和瀨戶會場加起來,日本展館占了一半的面積。此外,豐田、日立、三菱、東芝、三井、日鐵東海、電力、煤氣等大公司都有展館。機器站、市民參加區、海上廣場、頑皮金銀島等體現日本文化特色的展區也隨處可見。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與愛知世博會有相通之處。19世紀是產業革命的時代,20世紀是使用電力、石油和信息革命的時代,21世紀是環境革命的時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充滿時代氣息。此外,上海世博會正處于中國高速發展時期,”和平崛起的中國”可以是展出的重點,并與“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用充滿藝術魅力的表現形式加以表現。
像愛知和大阪一樣長期贏利
愛知世博會共投資3500億日元,其中政府出資450億,剩下的由企業資助,從現在看來,愛知世博會贏利已經是板上釘的事實。
本次世博會預計入場人數為1500萬人,5月23日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已達500萬人,接下來是暑假,附近各縣的中小學生都要看世博會。有關人士估計,世博會入場人數最終可能將達到1760萬人。
世博會入場券每張4620日元,小孩減半,可多次入場的門票約為15000日元,僅門票一項就可收入8000億日元左右。除去每日運營經費之后,世博會結束時后會剩下一大筆錢。有關人員說,有可能把這一筆錢作為一種基金,用于發展與環保有關的事業。
愛知世博會還帶動了服務業。世博會每天都有8萬人左右入場,不讓人帶食物和飲料,每人至少要在會場吃兩頓飯,喝幾瓶水,加上買紀念晶,還得再花幾千日元,這項收入比門票少不了多少。世博會觀眾有很多是外地人,其中150萬人來自日本之外。這些人到名古屋至少要住兩天,好不容易來一趟,還要順便旅游一下,連帶經濟效益不可低估。
愛知世博會還大力宣傳了日本的環保技術,在世界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浪潮中,環保技術潛藏著巨大的商機。日本大型企業在世博會上展示了自我,經世界媒體的宣傳報道,有巨大的廣告效應,這也是日本大型企業紛紛資助世博會的原因所在。
愛知世博會為以名古屋地區為代表的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帶來了后勁。為了搞好世博會,中部地區完善了交通等基礎設施,對以后的經濟發展大有幫助。在這次世博會上愛知縣近水樓臺先得月,共有兩個展館,名古屋市有一個展館(其他都道府縣都沒有自己的展館)。因成功舉辦世博會而聞名于世的愛知縣,經過展館的宣傳,在國際上打出了自己的知名度。
其實,愛知世博會是日本歷史上主辦過的第4次世博會。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1970年,日本曾主辦過的大阪世博會被公認與東京奧運會—起大大助推了日本經濟。大阪世博會吸引子6400萬人次參觀,世博會舉辦之后,當地經濟經過連續10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關西經濟帶,成為日本重要的經貿中心。
引進專業“制作人”
龐大的愛知世博會,其實是由屈指可數的主要策劃人策劃的。
1997年6月決定2005年世博會在日本舉辦后,同年10月日本成立了“財團法人2005年日本世博會協會”,由豐田前總裁豐田章一郎擔任會長。
2001年3月,日本著名經濟學家、思想家堺屋太一就任世博協會最高顧問。2001年7月,世博會實行“制作人”體制。“總制作人”有三個:木村尚三郎,原東京大學外國史教授,退職后任靜岡縣文化藝術大學校長;泉真也,多次參加日本大型國際活動、包括大阪世博會的策劃工作;菊竹清訓,建筑家,多次參加大型國際活動。
在他們下面有三個“首席制作人”:原田鎮郎,建筑家,負責會場設計,牧村真史,雜志主編,負責事業運營,福井昌平,91年曾創立交流設計研究所,在世博會負責策劃。此外還有照明制作人、環境管理制作人、市民參與制作人、廣告制作人、會場演出綜合制作人,活動制作人和導演等。他們大多是專業人員,特別是堺屋太一,充分發揮了智囊作用。
上海世博會從今年開始進入設計等具體事務階段,除了管理工作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專業知識的工作,專業的眼光十分重要。如果能夠有效起用各方面專家,可以使上海世博會更有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
讓普通市民參與環保
日本愛知世博會的最大特點之一是市民參與、環保互動。
瀨戶會場的海上廣場和愛知縣館,主要是市民參與環保活動的場所。在海上廣場,有普通市民講解自己保護環境的小發明。愛知縣館展出了500所小學的1萬多名學生廢物利用制作的各種昆蟲。甚至在廣場空地上,孩子們也用黏土制作花瓣和葉子,合成花束放在器皿中。
日本正在倡導建設“循環型社會”,每個公民行動起來是建設循環循社會的重要保證。保護環境的觀念已經深入每個公民的內心世界,通過參加環保互動活動,從我做起的環保觀念會更加牢固。日本總人口為1.26億人,觀看愛知世博會的日本人為1350萬人,占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通過環境保護互動節目讓人們體驗環保,無疑是一次規模宏大的環保教育活動,對日本的可持續發展大有幫助。
上海世博會計劃入場人數為7000萬,如果能在展會期間對7000萬名觀眾進行一次生動的環保教育,通過市民參與的環保互動節目,讓每個人牢固樹立公民環保的觀念,告別不環保的生活方式,將是上海世博會的巨大成功。
注重細節、以人為本
最讓人感慨和印象深刻的,還是世博會上的“細節”和“小節”。
愛知世博會入場人數為1500萬人,展期185天,每天平均入場人數為8萬人。每天最少入場人數為五六萬人,最多為20萬以上。世博會設計制作人把標準日定為15萬人,根據標準日制定交通計劃決定各種服務管理沒施規模和培訓服務人員數量。
雖然參觀場館和進門時記者看到排成長隊,但廁所和飲食場并不擁擠,路旁到處可見各種服務設施的標志。來場參觀者有不少是老年人、殘疾人和小孩,因此場內所有通道斜坡最多只有5度,坐輪椅和嬰兒手推車可到任何地方。四個大門旁各配置了幾百輛輪椅和嬰兒手推車。上下移動都有電梯,方便老年人殘疾人和小孩。
世博會面積有100公頃,除了纜車之外,凡是人通行的地方都很注意防滑。環路由森林間伐的木頭鋪成,路面防滑。普通路面有水泥地,瓷磚和瀝青路,不會打滑,甚至山路上臺階的石頭表面都有溝紋。
令人驚奇的是,在西門有一個環保廁所,糞便和污水直接由微生物和臭氧處理,然后成為透明的水再沖洗廁所,這樣,既不向河流排放污水,在整個世博會期間還可節約1000噸水。
世博會的垃圾分九類,不多遠人們就可以看到成排的透明垃圾箱,志愿人員教人按正確的方法把垃圾扔到不同的垃圾箱里,然后可燃垃圾焚燒發電,供世博會照明使用。不可燃垃圾作為資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