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婦社司沒有審批過任何研究和治療兒童鉛中毒的機構
6月16日上午,北京豐臺區園林局的逄女士匆匆來到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門診部,向這里的大夫咨詢兒童鉛中毒的問題。
逄女士5歲的女兒前幾天在幼兒園的體檢中查出血鉛水平達到100.8微克/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通報,血鉛濃度到100微克/升,就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和生長發育。
于是,按照大夫給的宣傳單,逄女士來到位于首都兒科研究所四層的全國“零鉛工程”指導中心咨詢。
在排隊的時候,逄女士告訴《隙望東方周刊》:“體檢時大夫說有一種保健晶叫清乾力德希,對排鉛很有效,讓我來問問。”
在咨詢處,一位大夫耐心地解答了逄女士的問題,并幫她分析了孩子可能攝人鉛含量過高的各種原因以及注意事項。大夫舉了個例子:“之前有個孩子到我們這來查鉛,89微克/升,按照標準100微克/升就是中毒了,家長要我們幫他驅鉛,吃了力德希3個月以后就降下來了。”
記者問大夫,“如果不吃保健品,從注意衛生和健康教育人手,是否可以使鉛含量下降呢?”
大夫給了肯定的回答,“不過這樣進程很緩慢,用保健晶卻可以加快鉛含量下降的速度。”
于是逄女士當場讓大夫開了2盒力德希。
排鉛是否需要保健品
力德希究竟為何方神藥?北京力德希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技術指導的傅松濤向《嘹望東方周刊》講了力德希的原理:在促進體內排鉛的同時,增加鈣鐵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的吸收,達到排鉛營養平衡的目的。
在全國“零鉛工程”指導中心的辦公室里,記者見到一張宣傳畫上寫道:力德希是我國兒童及孕產婦鉛中毒非藥物驅鉛、實施零鉛工程最理想的選擇。
全國“零鉛工程”指導中心胡艷波秘書長在接受《嘹望東方周刊》采訪時稱:“力德希是零鉛工程惟一推薦使用的保健品,因為第一它是衛生部批準的,第二是專家們認定最好的保健品。”
在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門診部三個北京診治兒科最著名的地方,大夫都建議兒童吃力德希排鉛。
首都兒科研究所保健科張健娜大夫說:“力德希是(食準)字頭的,不是(藥準)字頭的,它對排鉛有點好處,但不是很確切的能排鉛。現在孩子來查鉛,一般都是吃保健品。我們以60微克/升為標準,這個標準以上的我們建議吃保健品。”
在北京康馨兒俾健晶健康中心,一盒力德希的售價是194元,銷售人員介紹一般要吃三盒。在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門診部,一個孩子如果來到醫院進行血鉛檢測,用的是美國3010B血鉛測定儀,需要花費120元,這樣算下來,一個孩子查血鉛,從掛號到拿藥,至少要花費700多元。
那么究竟這筆錢花得值不值呢?
北京兒童醫院一位專家談到力德希時說:“有些人在炒作鉛中毒,這種清乾力德希的成本只有三塊錢,現在卻賣這么貴,還與醫院勾結起來賣保健品,這是違反規定的。”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新華醫院顏崇淮教授告訴《嘹望東方周刊》說:“力德希是排鉛的保健品,他們曾經找我合作,我沒有答應。因為我不主張用保健品排鉛,血鉛在100—250微克/升之間是不用吃藥的。”
顏崇淮教授接著說:“有些家長檢查孩子血鉛超過100微克/升,就很著急,加上廠家的宣傳,就去吃保健品。但是商家又沒有講清楚,吃排鉛保健晶的前提是切斷污染源,否則排鉛反而會促進鉛的吸收。我們的門診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來檢查開始血鉛含量是120微克/升,結果吃了排鉛的保健藥,過一段時間回來檢查血鉛反而升高到170—180微克/升。”
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宜群教授是我國最早從事鉛中毒研究的專家之一,她說:“要注意保健品排鉛的原理。如果是絡合原理,要考慮其他2價元素如鋅和鈣等會不會丟失。”
探訪“零鉛工程”
為什么全國“零鉛工程”指導中心要力推力德希?
胡艷波秘書長解釋說:“零鉛工程不能隨便推薦保健品的,但是力德希是經過中華預防醫學會5個專家參加評審認可的。國外沒有保健晶,我們的保健品有排鉛功能。兒研所已經用了2萬例了,療效非常好,好的東西我們就推薦了。”
傅松濤透露,1999年底,他們引進了美國的一個藥方,之后根據中國兒童的飲食特點,對力德希進行了改進和研發,并連同華西醫科大學、甘肅省醫學科學院和國內數家醫院,對其安全性和促進排鉛功能進行了大量的實驗。
2005年5月20日的北京某報詳細報道了力德希的來龍去脈。在題為《營養排鉛——降服兒童鉛中毒的利器》的文章中講道:“力德希”以鈣和維生素C等為主要成分,得到哈佛公共衛生學院YawenChen、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arol Balleu和中國眾多營養學專家們的支持,并被列人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金橋(排鉛)重點工程”,受到世衛組織中國兒童衛生合作中心的支持推廣。
《瞭望東方周刊》在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網站上并未發現Yawen Chen和Carol BaIIeu的記錄。通過google搜索,亦無這二人的網頁記錄。
清乾力德希還是同類產品中惟一一個在申報前試驗中經過兒童人體試食的促進排鉛的保健食品,于2002年4月12日通過了衛生部保健食品審批,并獲得了國家保健食品證書。
在中國兒童衛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導中心與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的支持下,2004年7月全國零鉛工程正式成立。
在短短的一年間,河南省、湖南省、遼寧省、甘肅省、石家莊市、岳陽市等很多省、市成立于零鉛工程指導中心。
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華教授同時也是中國兒童衛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導中心主任和全國“零鉛工程”指導中心主任。與她頗為相似的是,全國“零鉛工程”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是兼職的。
胡艷波秘書長說在中心經常來上班的有3個工作人員,所有的人都沒有工資,都是義務的。他也自掏腰包給工作人員一些補貼,算是他“回報社會”。
通過網絡搜索,記者查到在中國保健食品網上一篇名為《清乾力德希排鉛產品投放市場》的文章中這樣寫:“比京力德希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艷波介紹說……”但是當記者向他確認這一身份時,胡斷然否認。
在全國“零鉛工程”的辦公室里,有一張2001年8月25日拍攝的中國國情調查研究中心鉛防治工作委員會成員的合影,照片中最著名的人便是一位曾任國務院發言人的老同志。
胡艷波告訴《隙望東方周刊》:“這位老同志退休后,組織了一個中國國情調查研究中心,當時請來了一些專家共同致力中國鉛中毒的研究,我們成立全國‘零鉛工程’的目的就是希望依法治鉛,因為我國目前還沒有任何一項立法。”
據媒體報道,甘肅省衛生廳透露,經過中國兒童衛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導中心及全國零鉛工程指導中心的培訓和指導,甘肅省正式成立了兒童零鉛工程指導中心,設在甘肅省預防醫學會科技開發部。
當《嘹望東方周刊》打電話到甘肅省衛生廳詢問此事時,甘肅省衛生廳新聞辦一位楊姓工作人員說:“沒聽說過啊,如果是經過衛生廳審批成立的部門,一定要通過廳務會討論,在衛生廳備案的。廳務會記錄是由我來做的,衛生廳肯定沒有審批過。”
甘肅省預防醫學會的秘書長騰貴民,同時擔任衛生廳疾病控制處的處長,他在電話中說:“我剛出差回來,好多人打電話問我零鉛工程的事情,我不知道啊。”
“科技開發部是預防醫學會的內設機構,正常情況下他們成立什么部門要經過醫學會的研究,如果有必要還要向主管部門申請。”這位秘書長說。
至于為什么要在甘肅省成立零鉛工程指導中心,預防醫學會科技開發部的蔣宏杰向《嘹望東方周刊》解釋說:“因為甘肅的污染很嚴重,屬于兒童鉛中毒嚴重的地區。其實成立這個零鉛工程指導中心只要北京的全國‘零鉛工程’指導中心審批就行。”
蔣宏杰說:“甘肅省零鉛工程指導中心成立于2005年6月9日,主要的工作是進行鉛中毒預防和危害的宣傳,對兒童進行鉛中毒的檢測和排鉛治療。下星期我們就要對全省的幼兒園進行普查,對血鉛含量高的兒童進行檢測和治療。”
他們使用的排鉛治療晶正是北京的全國“零鉛工程”指導中心推薦的力德希。
亟待規范的市場
中國著名兒童鉛中毒研究專家、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教授沈曉明告訴《嘹望東方周刊》:“按照國際標準,兒童血鉛含量超過了lOO微克/升,被稱為鉛中毒。但這里的中毒指的不是急性中毒,而是亞臨床中毒的概念,就是說高于這個界限要引起警戒。血鉛含量在lOO一250微克/升時,不用吃藥,通過健康教育,切斷污染源,就可以將血鉛降下來。”
而且中國目前的兒童鉛中毒狀況也在逐年好轉,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進行的《中國部分城市兒童鉛中毒防治項目2004年監測調查報告》顯示的結果是:在調查的17141名兒童中,血鉛水平高于100微克/升的兒童有1791人,兒童鉛中毒率為10.45%,大連市的兒童鉛中毒率最低,為3.52%,海口市最高,為17.95%。
據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新華醫院的門診統計,目前來檢查的兒童95%都沒有鉛中毒狀況。
首都兒研所兒童保健門診對保健體檢兒童進行血鉛含量檢查,各年齡組血鉛水平及鉛中毒檢出情況是:小于6個月的中毒率是1.7%,3—6歲是14.8%,6—9歲是17.3%,9—12歲是20.1%。
衛生部婦社司司長張德英對《瞭望東方周刊》談了自己的看法:“因為現在沒有一個統一的測量標準,沒有統一規定調查方法和調查儀器,所以不能隨便說目前兒童鉛中毒情況到底怎么樣。”
對于林林總總的兒童鉛中毒研究機構,張德英司長說“到目前為止,我們這個部門沒有審批過任何研究和治療兒童鉛中毒的機構。”
吳宜群教授介紹說,由于許多群眾往往將“兒童鉛中毒”這一概念與傳統的“中毒”相混淆,從而導致采取不恰當的處置方式,加上商業上的炒作行為引起了部分兒童家長的恐慌。本著對兒童健康負責的精神,為了規范兒童鉛中毒防治工作,衛生部正在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中國兒童鉛中毒防治規范。
將出臺的規范既與國際標準接軌,又結合中國的國情。對兒童鉛中毒的定義將描述得更清晰,對血鉛的檢測方法、治療方案以及如何進行健康教育,都有詳細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