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全國正常年份缺水量約400億立方米。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口增長,“水”的問題已日益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節約用水、高效用水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徑。節約用水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國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是發達國家的5—10倍,灌溉水利用率僅為40—45%,距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節水潛力很大。
為貫徹落實“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要把節水放在突出位置”的精神,提高全社會的節水意識,引導社會大力開展節水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會同水利部、建設部和農業部首次組織制定并發布了《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
《大綱》的特點,一是從編制的思路上充分體現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指導思想。二是從編制的內容上,《大綱》涵概了農業、工業和城市生活等社會各個方面的節水技術,體現了全面性的原則。三是從技術的選擇上體現了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大綱》著重闡明了我國目前至2010年間節水技術發展的方向,重點介紹了那些節水量大、應用面廣的關鍵節水技術,并根據節水技術的成熟程度、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成本和節水潛力等,采用了“研究”、“開發”、“發展”、“示范”、“推廣”等術語,體現節水技術政策的導向性。四是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的節水目標。《大綱》提出了通過節水技術政策的實施力爭實現的節水目標,即在2005—2010年間實現工業取水量“微增長”,農業用水量“零增長”,城市人均綜合用水量實現逐步下降。五是提出了法律、經濟、技術和工程等保障措施,體現了綜合運用各種措施的原則。
《大綱》共5章146條。第一章總論,分析了我國的節水現狀和節水潛力,介紹了編制《大綱》的背景、目的及原則;第二章農業節水,闡述了農業用水優化配置、高效輸配水、田間灌水、生物節水與農藝節水等方面的農業節水技術;第三章工業節水,分別闡述了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熱力和工藝系統節水、冷卻節水、洗滌節水、節水工藝等方面的工業節水技術;第四章城市生活節水,闡明了節水型器具、城市再生水利用、城市海水、苦咸水利用等方面的節水技術;第五章從完善法律法規、建立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健全節水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服務體系等三個方面闡述了促進節水技術發展的政策措施。
《大綱》的發布對各地區、各行業編制節水發展規劃,推動成熟的、先進的節水技術與工藝,限制和淘汰落后的技術、工藝和設備,引導節水技術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資方向以及制定節約用水標準和規范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緩解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