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寧溪鎮節日燈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和特點
寧溪鎮節日燈產業集群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末期,于80年代初在省內初露頭角,至今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已成為黃巖區工藝美術行業中特色明顯、規模較大、市場競爭力較強和發展前景看好的重要組成部分。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命名為“中國節日燈之鄉”。
寧溪鎮節日燈產業集群的發展呈現以下特色和優勢:
(一)集聚性強、集聚度高、系列化全。寧溪節日燈的區域經濟特色,以其集聚性和系列化而獨樹一幟,在國內是最突出的。寧溪鎮240多家節日燈生產企業和配套生產企業均集聚在約1.5平方公里的區域以內,其稠密度之高為省內之最。從產品用途來看,已形成了圣誕用品、西方宗教用品、裝飾用品、旅游用品、家居庭院用品等五大系列。其門類之廣、品目之繁,均為浙江同行之最。
(二)生產經營涉及面廣、產業鏈長,生產專業化、協作化程度高。生產技術涉及多種科學技術、多個部門,如機械、化工、電子以及金屬加工、塑料加工等。產業鏈長同許多部門都有密切、廣泛的聯系,如模具、塑料、玻璃、包裝等。整個行業呈現出“小產品大市場、小企業大協作、小產業大規模”的產業集群特征,降低了生產成本。
(三)規范化、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行業發展步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寧溪鎮節日燈行業曾經歷了由無序到規范的發展過程。全鎮節日燈企業以提高產品質量為重點、以規范化生產為突破口、以講求信譽為企業生命,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行業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鎮政府加強對產業發展的宏觀引導和扶持力度。組織成立了寧溪鎮商會,加強行業監管和協調,促使寧溪鎮的節日燈行業走上了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產品市場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日益提高。目前,寧溪節日燈已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除一部分傳統產品外,勞動密集型產品逐步向技術密集型產品發展,如智能化節日燈、節能型節日燈、環保型節日燈等,寧溪節日燈的科技含量不斷增加,產品檔次日益提高。在占領國內市場的同時,目前節日燈的出口正不斷向縱深發展,除南美、東南亞、中東、南亞市場得到鞏固和發展外,歐美、俄羅斯及非洲市場也不斷得到開拓,尤其是東南亞和印度市場,寧溪鎮生產的節日燈已分別占據了90%和95%以上。
(五)分布面廣、地方性、群眾性強。節日燈屬勞動密集型產品,制作技術可塑性大、兼容性強,既可容納高科技,也可容納傳統工藝。因而,寧溪鎮節日燈分布面廣,加工點除外省鄰縣之外,遍及黃巖區15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541個村落,家家戶戶均有就地取材、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的歷史傳統,分布面廣,區域性、群眾性強,尤其是寧溪鎮的集中產區,幾乎遍及家家戶戶。
二、寧溪鎮節日燈產業集群發展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
(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社會穩定。臺州市地少人多,勞動力資源豐富,適合發展勞動密集行業。據統計,2003年寧溪節日燈行業從業人員約10萬人,使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向工藝品生產領域,解決了大量下崗職工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為當地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
(二)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節日燈行業產業鏈長,不僅帶動了紙箱包裝業、運輸業、飲服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還帶動了臺州境內周邊市場的繁榮,為整個臺州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三)推動了當地農村建設,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了貢獻。寧溪鎮以大力發展工藝美術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載體,發展地方經濟,促進了農民致富、奔向小康,農村繁榮、農業發展和經濟繁榮。節日燈生產為當地解決“三農”問題,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
三、寧溪鎮節日燈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支撐條件
寧溪鎮節日燈產業集群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得益于鎮政府高度重視和積極營造良好環境。
1.突出一個理念。即鎮政府突出了發展節日燈生產、促進農民增收,大力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節日燈已成為寧溪鎮乃至黃巖西部山區農民脫困增收的指路燈,據統計,2004年全鎮節日燈生產為農民每人增收達2100多元。
2.形成兩種格局。即鎮黨委、政府全力抓經濟、服務節日燈發展的工作格局和節日燈行業企業家們力爭上游、爭創佳績的發展格局。
3.樹立三種意識。一是品牌意識在寧溪鎮已深入人心。許多企業紛紛制定行規行約,加強行業監管,堅決杜絕質次價高等現象發生。二是環保意識在樹立和強化,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非環保的產業不能上,非環保的企業不能建設,非環保的產品不能生產。三是創新意識在增強。寧溪節日燈行業企業正努力在實現著全方位的創新,以增強發展后勁。全行業每年推出新品種在200種以上。
4.提出四項措施。一是制定行業發展規劃。二是以寧溪節日燈企業為主成立了黃巖區節日燈行業協會,增進企業與政府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和協作,為行業發展服務。三是出臺鼓勵政策。四是建立服務企業制度。鎮班子成員和機關干部都建立了聯系企業制度,加強政府與企業的溝通,及時掌握企業發展動態。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小企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