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鄭州工業經濟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強勁勢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實現銷售收入、實現利潤以及工業技改投入實現“四個新突破”:當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402.7億元,增長23.7%;當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189.6億元,增長35%;當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達到142.5億元,增長31.5%,其中:實現利潤達到74.5億元,增長38.7%,增幅突破歷史最好水平;工業技改投入首次突破112億元,連續3年實現翻番。主要做法是:
一、上下聯動,強力打造加快工業發展的新平臺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經濟運行工作,把加快工業發展作為帶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確立了“拉長工業短腿,發揮商貿優勢”的總體發展思路。去年以來,根據中央實施宏觀調控措施帶來的新形勢和新變化,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以工業為主導的“五個一百”工作重點,即:重點抓好百家重點工業企業增產增效、百項工業重點技改項目、百家重點非公有制企業、百家外商投資企業和百項重點工程項目。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工業經濟的組織領導,相繼成立了市企業改革與發展領導小組,市汽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了市四大班子領導分工聯系“五個一百”制度,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開辟企業與市領導直接聯系的“綠色通道”,向重點企業派駐副縣級特派聯絡員,及時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建立了由主管工業副市長牽頭的工業經濟運行重大問題預警協調機制,加強對工業經濟運行的動態監控,通過聯席會議、現場辦公等形式,著力解決工業經濟運行中的“瓶頸”問題,全市工業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嶄新局面。到2004年底,全市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將達到196戶,比2003年新增51戶,其中:3億元以上企業由2003年的40戶增加到56戶;宇通公司、新煙集團、鄭州日產3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19戶企業入圍全國1948戶大型企業集團名單,比2003年增加8戶;宇通、少林公司生產的大中型客車繼續占據國內同行業龍頭地位,客車及客車專用底盤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20%以上;以三全、思念為代表的速凍食品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由上年的40%提高到48%;鄭州紡織機械股份公司的主導產品以70%的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同行業第一;鄭煤機生產的液壓支架市場占有率連續兩年居國內同行業首位。產業集群初具規模。新密、鞏義高溫材料生產企業達到700多家,占全國市場份額的18%;滎陽、上街已形成工業閥門生產基地,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以上;以板帶箔為主導的鋁產品加工能力突破50萬噸;5家企業的5種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稱號,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提高。
二、以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為重點,努力實現監測分析和預警預測方式的新突破
(一)完善經濟運行監測分析
抓好“四個重點”和“三個層次”的月度調度,及時反映工業經濟運行中的動態變化,找準經濟調節的著力點?!八膫€重點”,即: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重點企業;“三個層次”,即:省部屬企業、40家增量大戶企業、百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在對全市工業經濟運行變化進行分析時,我們主要圍繞這些重點和層次進行調度和調查研究,分析各個重點和層面企業對工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監測工業經濟運行,把握全市經濟運行態勢。
(二)改進經濟運行月報制度
在過去側重對工業生產、效益分析的基礎上,增加了煤電運等15項指標,簡化文字,突出重點,強化了月報的動態性、宏觀性。建立了重點產品和原材料調度系統,對6個行業、30種重點產品銷售價格進行監測,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動態。加強和深化季度分析,由原來側重于經濟運行的事后分析,逐步轉向對有關問題發展趨勢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前瞻性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為全市工業經濟運行系統和企業提供重要參考。
(三)堅持和完善經濟運行分析例會制度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及時交流和反映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對下一步的經濟走勢和對策深入探討,形成對當前工業經濟情況及今后發展趨勢的分析預測和工作措施,并以《鄭州工業經濟》、《重要生產物資雙日報》、《領導參閱》等形式,積極向領導匯報和企業通報,指導全市工業經濟運行組織工作。
(四)加強對經濟運行重點問題的調研
2004年以來,我們圍繞工業現狀、生產運行、重點工業行業發展、民間借貸、兩項資金占用對生產的影響,以及禽流感疫情和信貸政策、土地政策、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對工業可能帶來的影響等問題相繼開展了多次重點調研,形成了有情況、有分析、有對策的調研報告,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并納入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對指導全市工業經濟工作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五)認真抓好經濟運行工作隊伍建設
我們要求各縣(市)區經委都要配備能夠適應工作需要、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責任心強的人員從事經濟運行的監測分析工作?,F在,全市14個縣(市)、區的經委共有60多人直接從事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工作。同時抓好企業基層統計監測分析人員的隊伍建設,使監測分析上報工作有專人管,有專人干,做到運行監測分析工作責任到人,2004年,我們又對各縣(市)、區經委、重點企業進行了工業指標計算方法和報表上報方法的各項培訓,以不斷提高運行監測分析人員的素質,保證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質量,確保全市經濟運行信息快速反應系統的順利建立。
三、堅持抓好綜合協調,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一)扶優扶強,堅持資源向重點傾斜
——抓住重點。一是確定了40戶重點工業企業,這40戶企業個數僅占全市企業總量的2.3%,但經濟比重占50%以上,年均增長貢獻率占60%左右;二是確定了6個重點縣(市)區,經濟總量占全市工業經濟的70%以上,增長貢獻率達80%左右;三是確立了30個重點產品,其中既有優勢產品汽車、煤電鋁、食品,也有電子信息、新醫藥、新材料等發展后勁較強的產品。——加強協調。首先,針對煤、電、運輸、資金供應緊張狀況,做好有限資源向重點企業傾斜工作。提出了重點企業名單及供應需求量,與電力、供煤、運輸及金融部門積極溝通聯系,爭取供應到位。其次,對重點企業、重點縣(市)區的項目優先安排,在國債、技改、創新開發項目上對重點傾斜。第三,對重點企業、重點地區提出的問題,積極及時幫助協調解決。
(二)加強服務協調,做好能源運輸等保障工作
——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一是提前預測,統籌安排,先后研究制定了《鄭州市2004年電力運行方案》和《2004年鄭州市電力度夏方案》;二是要求各發電企業作好高峰滿負荷運行的準備;三是加強電力的需求側管理,根據市電力公司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制定了限負荷階梯曲線,確定七級缺電預警,實施分級限電等措施。
——做好電煤供應應急措施。一是擴大重要煤礦和電廠的儲煤場,做好淡儲旺耗工作;二是成立了市重點貨物運輸指揮部,并建立了鄭州市電煤運輸“快速通道”,確保發電企業用煤供應。規定凡在我市轄區范圍內運送電煤的車輛,憑市重點貨物運輸指揮部統一制發的電煤運輸快速通道運輸單通行。各交通稽查機構對持“通行證”并在其規定的運行線路行駛的車輛,執行不扣車、不卸載、不罰款。
——確保重點物資運輸需求。由于近兩年來貨物流通量大幅增加,動力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為緩解動力緊張的矛盾,我們加強了與鄭州鐵路局、鄭州鐵路分局等部門的聯系和溝通,及時召開煤電運協調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還親自到鄭州路局、分局,就重點企業、重點工業產品的運輸等方面給予協調。鐵路部門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給予了大力支持,主動派工作組到煤炭發運單位摸底,落實煤礦生產、存煤、裝運情況,及時解決運輸組織中的問題,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做到多裝多運、快裝快運,有力地支持了工業經濟的發展。
——溝通銀企關系,擴寬融資渠道。針對今年工業經濟運行工作的特點,為解決企業經濟運行中資金短缺的困難,我們多次與金融部門進行溝通,并先后篩選了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場潛力大、經濟效益好且急需貸款的重點項目223個、重點企業近百家向各金融機構推介,絕大部分項目和企業得到了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
(三)以“兩高一滿意”活動為載體,努力創建服務型機關
圍繞確保完成“五個一百”目標任務,市經委系統深入開展了“高質量服務、高效率辦事,讓企業滿意”的“兩高一滿意”活動和以爭取“各項工作都要爭第一,各項評比都要爭先進”為內容的“有一必爭,有旗必奪”工作目標。制訂實施了“首問負責制”等一系列行為規范和制度,建立了共計37頁260多項條款的目標責任考核機制,明確辦公環境、辦事程序、辦結時限、服務質量等方面的工作標準。并以《工作督查》和《每周工作動態》進行督促落實。還實施了及時服務、主動服務、超前服務和全程服務等措施。
(作者系鄭州市經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