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午,兩名外鄉農民慕名來到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大歇鄉雙壩村高廟組農民秦定榮家求購仔兔。
讓這兩名遠道而來的農民敬佩的是,秦定榮把送上門的生意介紹給了鄰居。拿著賣仔兔收入的300元錢,74歲的鄰居秦文珍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把致富的機會讓給鄉親,對于秦定榮來說,這已不是第一次了。
石柱縣是全國有名的長毛兔飼養大縣,而在上世紀末,長毛兔產業陷入低谷,許多兔農紛紛放棄。秦定榮卻看準了這個“買賣”,他借了2000元錢,擴大養兔規模,幾年時間,他靠養兔走上了致富路,成為了全縣的“養兔狀元”。
秦定榮富了,他沒有忘記黨和政府對他的支持和幫助。看到一些鄉親年邁體弱,無法外出打工掙錢,在家養兔又沒有資金和技術,日子過得十分艱辛,共產黨員秦定榮沒有忘記自己肩上的責任,他主動站出來與貧困黨員和貧困村民結成了幫扶對子。
“幫扶貧困戶發展長毛兔,是簡單地給他們送幾只兔,圖個名兒,還是把自己的養兔技術傳給他們,使他們真正富起來?”秦定榮在深思。
秦定榮“摸爬滾打”練出來的養兔技術,在全縣首屈一指。說心里話,秦定榮真舍不得外傳。妻子劉光珍也想不通:把技術傳給了別人,讓人家賺錢,自家到哪兒賺錢去?
“我是一名黨員,為老百姓傳點養兔技術,是自己的責任。”秦定榮下定了決心,幫鄉親要幫到根子上。
70多歲的秦文珍夫婦是他幫扶的第一個貧困戶。由于夫婦倆年老體弱,家里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女兒成家在外,兒子(現已去世)因病欠債上萬元,日子過得一年不如一年。
2003年底,夫妻倆正為如何過冬發愁,秦定榮跨進了他家,要幫助他們發展長毛兔。
飼養長毛兔并不需要多大的體力,但需要過硬的技術。秦文珍曾經也飼養過長毛兔,可就是技術不過關,一直沒有賺到錢。
盡管秦定榮要教自己技術,但自己快70來歲的人了,能學會養兔技術嗎?秦文珍雖有點動心,但還是幾次拒絕了秦定榮的好心勸說。
秦定榮便立下“軍令狀”,表示如果年內收入沒上2000元,他自己拿錢“補貼”。秦文珍終于下了決心,秦定榮便三番五次到他家,給長毛兔防病治病。看著漸漸惹人喜愛的兔子,秦文珍臉上有了笑容。
幾年來,秦定榮幾乎每天都要到秦文珍家查看長毛兔的生長情況。他教秦文珍如何給兔子看病,什么樣的癥狀該用什么樣的藥。
如今,秦文珍家飼養的兔子,發展到200多只,去年收入8000多元,今年可望收入上萬元。老兩口的日子逐漸紅火起來。
牟緒同,是一位83歲的老黨員。1992年老伴去世后,獨自一人生活,每月僅靠民政部門的40元救濟費度日。
去年3月,全縣開展“四幫五扶”貧困黨員幫扶活動,可誰也不愿意去幫扶牟緒同。
村支書說:“大家都認為牟緒同是‘高粱稈做樣子——扶也扶不直’,這個硬骨頭只有讓秦定榮來啃了。”
秦定榮卻想得更細,他要幫扶牟世海,牟緒同是牟世海的繼父。
秦定榮找到牟世海:“幫你發展長毛兔,但有個條件,就是要把你爸爸接來好好贍養。”牟世海說:“不是我不想管我爸,我窮,沒辦法呀,如果我搞發了,我愿意把老人接來。”
聽了這話,秦定榮放心了。但牟世海從來沒有養過兔,要把他幫扶成養兔大戶,秦定榮很費了一番苦心。
他幫牟家建好兔圈,又送給價值600元的20只仔兔,還低價賣給他50只成年兔。在飼養過程中,秦定榮更是手把手地教牟世海,把他多年積累的養殖經驗和技術全部傳給了牟世海。
一年的工夫,牟家的長毛兔圈存達到300只,收入近兩萬元。
牟世海家的變化,也改變了繼父牟緒同的晚年生活。
去年8月,牟緒同告別了居住幾十年的舊房,搬到了牟世海家,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
在幫扶貧困黨員發展長毛兔的同時,秦定榮還幫助貧困村民陳順銀、秦定華發展長毛兔,無償為每戶提供價值300元的仔兔10只,并贈送飼料配方,傳授養殖技術。
秦定榮沒有向幫扶戶索取過一分錢的報酬,但都給他們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發展起來后再帶動5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為推動全村長毛兔的發展,秦定榮還特別“懸賞”,凡到他家購買仔兔的本村鄉親,每只仔兔價格比市場價低10元。
去年5月,正是農忙季節,秦定榮卻每天都幫助幫扶戶造兔圈、手把手地傳授飼養技術,留下妻子一個人在家既要飼養長毛兔,又要搶收麥子搶種水稻。一個人忙不過來,搶收了麥子,又落下了水稻,妻子發火了。秦定榮說:“我們的日子現在好過了,還有鄉親沒脫貧呢。”
今年6月,雙壩村成立了石柱縣第一個長毛兔專業合作社。秦定榮把多年積累的養兔經驗編成了小冊子《秦定榮養兔經》,自費印刷了上千冊,免費發給加入合作社的鄉親們。
在秦定榮的帶動下,長毛兔很快成為該村的一項支柱產業。全村80%以上的農戶都喂養長毛兔,全村圈存長毛兔3萬多只,年純收入近200萬元。
看到鄉親們紛紛走上了致富路,秦定榮十分高興,而今,他又把目光投向了下一批貧困黨員和貧困戶幫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