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股”從煤礦撤出投資,9月22日是最后期限,可有些地方,到大限之日還沒有一名公職人員主動從煤礦撤出投資。更有甚者,一位官員竟揚言:“寧不當官決不撤股。”
“官股”撤資緣何這么難?一是“官股”的誘惑實在太大。入股者算了一筆經濟賬:如果每年投入20萬元,那么收益至少是20萬元。相比之下,做官的“含金量”可就大大遜色了。二是“官股”盤根錯節,查處難度大。入股者大多以手中的權力入“干股”,即使是真的投資,他們也不出現在股東名單上,所以很難被發現。而且,入股煤礦的官員一般都不是一兩個,而是涉及各個部門,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結成了利益共同體,這無疑更加大了查處的難度。基于此,入股者會心甘情愿將到嘴的肥肉吐出來嗎?
其實,“官煤”只是“官商勾結”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他還有如“官油”、“官路”等等。因此,要徹底根治“官煤”,還得從治本入手,對那些不聽招呼、不愿改過自新的入股者,就應該重下殺手,“革”掉他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