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先進性 樹立新形象
○ 汪新竹
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市級部門380個直屬單位的黨組織以“心系群眾、轉變作風、服務群眾、展示形象”為主題,開展各類主題實踐活動近500個,廣大黨員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了新的形象。
提高服務群眾的本領。邊學邊議邊改,不斷增強黨員服務群眾的意識,提高黨員服務群眾的本領,帶領廣大黨員主動為群眾辦實事、服好務。市民政局直屬單位進一步完善措施,實施“民心工程”,完成了175個“五保家園”試點建設;初步建立起“四位一體”的醫療保障體系,有效緩解了13萬重點優撫對象的醫療難問題;提高了全市13.5萬名重點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標準;大力推進“孤殘兒童手術康復明天計劃”,完成了151例手術。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市級部門2400多個黨組織,43000多名黨員為民辦實事10000余件(次),慰問困難群眾錢物價值412.45萬元。
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市級部門直屬單位黨組織始終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動真情、出實招,為群眾謀取利益,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市高等級公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把落實施工單位民工工資這個社會熱點問題與整改是否取得實效緊密聯系起來,建立民工工資發放“綠色通道”。今年以來,公司所轄的高等級公路建設項目中,未發生一起拖欠民工工資事件,及時支付民工工資款達2.5億元,解除了民工后顧之憂,促進了工程快速推進。
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市級部門直屬單位黨組織不斷探索新途徑,提高組織戰斗力。市商委直屬單位整體推進直屬12家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并及時落實黨組織設置的調整,新建黨總支18個,黨支部78個,使黨組織的設置適應了企業改制后的新情況。
加大對軟弱渙散黨支部的整頓力度。在教育活動中共整頓134個黨支部,新建155個黨支部,調整新配黨支部書記和黨務干部550余名;黨組織的形象提升,凝聚力增強,吸引力提高,近千名干部職工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向市直機關黨校送培入黨積極分子近300名。
(作者系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指導一組組長)
解決國企突出問題
○ 劉良才
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市國資委黨委積極解決影響國企改革和群眾關注的突出問題,取得了初步實效。
解決企業生產經營的突出問題。緊緊圍繞生產經營這個中心,把先進性教育活動激發的熱情轉化為工作動力,解決生產經營中的突出問題,促進全年生產經營目標實現。解決企業基礎管理薄弱環節,提高管理水平。堅持邊學邊議邊改,建章立制,加強安全質量管理,企業管理水平得以穩步提高。
解決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凝聚人心。想方設法解決涉及職工利益的歷史拖欠,累計清償拖欠的“三金兩款”4679萬元;捐資助學,切實解決職工子女“上學難”,共組織助學資金847.6萬元,共資助企業困難職工子女上學2640人;國有重點企業落實幫扶資金1091萬元,結成幫扶對子4981對,走訪慰問群眾12210戶,發放慰問錢物價值682.6萬元。
發揮國企支柱作用,服務社會民眾。公共服務型企業把服務群眾放在首位,使群眾得利,讓群眾滿意。移動公司與市農業局聯合打造移動農網“村村通”工程,為便農、富農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平臺。
資助企業,解決困難。向困難企業、困難黨員發放慰問金518.1萬元,慰問困難黨員41309人次;采取措施大力推進主城6區以外市級以上破產企業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截至8月底,全市17戶市級以上破產企業(涉及39226人)中,有12戶(涉及25208人)參加了當地基本醫療保險統籌;6月份以來,為5戶破產企業提供4.6萬元經費資助,為停關破產企業黨支部、黨員免費發送了學習資料。
重點突破,抓好特鋼破產。特鋼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后,市國資委黨委要求公司黨委把工作重點放在“將職工群眾接待好,將職工群眾提的意見整改好,將職工思想穩定好”上。破產期間,黨員隊伍沒有散,黨的工作沒有停,先進性教育活動與破產工作同步推進,參與破產工作的454名骨干中,90%以上是黨員,截至8月底,黨員走訪職工家庭1600多戶,面對面做職工群眾工作12400多人次,沒有黨員參與堵路和集訪,黨員的先進性經受住了企業破產的檢驗。
(作者系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指導二組組長)
教育讓群眾滿意
○ 鄧卓明
教育系統緊緊圍繞“育社會合格人才、辦人民滿意教育”這一主題,強化重點,主攻薄弱,取得明顯實效。
實施“陽光招生”工程。今年,我市有37萬初中畢業生,其中近10萬人參加聯招考試;另有近17萬學生報名參加高考,招生任務十分繁重。針對這一實際,對中考實行重大改革,首次采用“兩考合一”的考試錄取制度;高考招生實行“六公開”制度,建立健全依法招生、規范管理的招生體制。各校貫徹執行“陽光招生”政策,確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開,堅持用考生和家長以及全社會的滿意率作為檢驗先進性教育成效的一項根本標準,讓群眾滿意。
實施“陽光收費”工程。8月底,組織重慶大學和南開中學代表全市119所大、中、小學,向全市人民作出了“陽光收費”的承諾。9月初,從6個檢查組檢查的情況看,全市大、中、小學都較好地實現了“陽光收費”承諾。據市物價局初步統計,今年春季開學前后,全市共有1400多件教育收費投訴,而秋季開學前后,只有160多件教育收費投訴。
“綠色通道”確保貧困學生入學。全市高校和市教委直屬學校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向社會公開承諾,決不讓一名新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全市高校通過建立和完善“獎、勤、貸、助、補(免)”等制度,進一步拓寬“綠色通道”,保證了貧困學生無障礙入學。據初步統計,我市高校、市教委直屬中、小學與家庭貧困學生結成對子1354對,實行結對幫扶;通過各種渠道落實幫扶貧困生資金966萬元。
扎實推進還清“普九”欠債的工作。我市“普九”欠債20.1億元,出現了因欠債而影響學校穩定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市教委和市財政局制定了用3年時間還清“普九”欠債的工作計劃,眼下,第一批資金落實到位,預計到2007年全部償還完畢。
積極治理“校中校”。針對少數中、小學“校中校”影響群眾利益的實際,市教委協同有關部門積極進行調查處理,堅決治理了“校中?!?。
(作者系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指導三組組長)
探索“全覆蓋”的新途徑
○ 張振敏
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兩新”組織板塊按照全覆蓋的要求,注重解決薄弱環節,著力攻克難點問題,努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大力推行“1帶X”模式,探索出了組織全覆蓋的新途徑。采取單獨建、聯合建等方式,新建370個“兩新”組織黨組織,增幅達11.4%。特別是按照“黨的組織設置全覆蓋”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探索實現全覆蓋的途徑,著力推行“1帶X”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在工業園區、商務樓宇等設立黨組織進行區域全覆蓋,通過在行業協會設立黨組織進行行業全覆蓋,通過社區黨組織對轄區內分散的“兩新”組織進行全覆蓋。江北區8個樓宇黨組織覆蓋了500余戶“兩新”組織。這種“建一個帶一片”的方式,使黨組織對“兩新”組織的覆蓋面迅速擴大,哪里有“兩新”組織哪里就有黨的組織。
加大了組織整頓力度。對軟弱渙散的186個“兩新”組織黨組織進行了整頓調整,一批黨性強、素質高、有能力的同志被選拔為黨組織負責人。加大了骨干培訓力度,舉辦了491期“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培訓班,有5173人次參加了學習。加大了制度建設力度,基層黨組織普遍建立健全了工作責任制度、學習制度、活動制度和管理制度。據統計,全市已充實完善和建立制度4424項。
把黨的工作滲透到各級組織。繼巫溪縣、永川市、沙坪壩區建立“兩新”組織黨的工作專門機構之后,武隆縣、奉節縣設立了“兩新”組織黨工委,還有14個區縣正在準備設立“兩新”組織黨的工作專門機構、有8個區縣正在進一步調研。律師行業、注冊會計師行業黨組織實行行業統一領導的框架基本形成。
教育活動中,“兩新”組織黨組織已發展新黨員656名,有3911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2286人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
(作者系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指導四組組長)
“四個創新”確保先進性
○ 鄭文先
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街道社區重點圍繞解決部分黨員黨的觀念淡薄、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本領不高等問題,大膽創新,有力促進了黨建工作。
從創新組織設置入手,努力擴大街道社區黨組織的覆蓋面。一是在認真調查摸底、全面掌握街道社區內各類組織及各類人員分布情況的基礎上,制定了基層黨組織全覆蓋工作規劃。二是在集貿市場、商務樓宇、工業園區、特色商業街、居民樓院、住宅小區、行業協會、流動人員服務組織中分類組建了一批基層黨組織。主城10區在街道社區中新建了284個基層黨組織,進一步擴大了街道社區黨組織覆蓋面。
從創新教育管理方式入手,努力突出教育活動的針對性。一是廣泛開展“雙找”活動。主城10區共找到流動黨員9837名。二是分類組織學習教育。對流入社區的農民工黨員,主要采取政治學習與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學習;對流向外地的黨員,主要采取設立“網上學習室”、“電子閱覽室”、寄送學習資料等方式組織學習;對在“兩新”組織中務工的黨員,主要采取業余、小型、分散等靈活務實的方式組織學習。三是把為黨員服務貫穿教育活動始終。主城10區共舉辦針對下崗失業職工黨員、進城農民工黨員的培訓430期,培訓黨員3600多人次,幫助1200多名黨員解決了就業問題,這樣寓管理于服務之中,調動了黨員參加先進性教育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從創新活動方式入手,努力增強服務群眾工作實效。一是創新活動載體。各地結合實際實施了“紅巖先鋒在行動、扶貧幫困進萬家”、“黨在我心中、我在群眾中”、“黨性在奉獻中閃光”等活動。二是拓展服務項目。組織紅巖黨員志愿者在治安巡防、法律咨詢、環境保潔、家政服務、家電維修、醫療檢查、助殘扶弱等方面,為群眾提供了共計2900多次集中服務。三是創新管理模式。各街道社區普遍采取設崗定責、活動登記、雙向聯系、激勵表彰等方式,使服務工作規范化、經?;?、制度化。
從探索和創新長效機制入手,努力確?!包h員長期受教育、永葆先進性”。一是在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方面,形成了定期輪訓黨員制度、黨員學習菜單積分考核制度、黨員干部外出學習管理辦法、“兩公開、一承諾(公開黨員身份、公開服務內容、推行服務承諾)”制度、貧困黨員幫扶基金制度等。二是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方面,各地普遍建立健全了黨員領導干部聯系社區制度、黨員“結對”幫扶貧困群眾制度,積極推廣“群眾說事”制度和“黨員聯三戶(貧困戶、信訪戶、示范戶)”活動。三是在加強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長效機制方面,各地探索了“七環工作法”、“四步工作法”等,建立健全了街道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的共駐共建機制,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了街道社區黨組織工作會議、社區黨員代表會議“兩級代表會議制度”。
(作者系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指導五組組長)
推進經濟發展 促進農民增收
○ 洪承義
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我市鄉鎮機關緊緊圍繞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目標,抓住著力點、解決薄弱點。
開展爭做“六種人”競賽活動。各地組織鄉鎮機關黨員開展了爭做“六種人”競賽活動,即:尊重農民做農民的“自家人”、親近農民做農民的“貼心人”、體察民情做農民的“知情人”、反映農民的要求做農民的“代言人”、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做農民的“保護人”、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做農民的“引路人”。
積極推進服務型鄉鎮政府建設。江津、武隆、大足、秀山等地鄉鎮,切實轉變鎮街機關職能,傾力打造服務型政府。南川市各鄉鎮通過開展“政務快車”、設立“黨員示范崗”、推行“黨員掛牌上崗”、發放“黨群連心服務卡”等方式,大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解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著力在村級組織活動陣地建設、村干部待遇保障、基層黨組織合理設置、農村流動黨員管理等方面加以突破。及時貫徹墊江現場會精神,推進了村級組織活動陣地建設;及時貫徹市級相關部門出臺的文件,解決了村組干部報酬、村干部招考公務員問題。黔江、涪陵、江津、永川、忠縣等地積極適應新形勢農村社會經濟運行方式的變化,把支部建在產業上,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榮昌、璧山、雙橋等地實施“精鎮強村”工程,選派鄉鎮機關干部到村(社區)黨組織任職,精簡機關干部,加強村(社區)工作力量。長壽、銅梁、綦江、彭水、城口等地建立村組干部激勵機制,切實提高干部報酬。
積極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創新。萬州、武隆積極推進鄉鎮黨代會常任制試點;豐都縣健全和完善“三會一評”制度,建立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渝北、榮昌、開縣、奉節等地研究制定加強村干部隊伍規范化管理辦法;梁平、南川進一步完善村干部養老保險,研究出臺離任村干部定額補助辦法,建立健全村干部養老保障機制;巫山、合川、萬盛、石柱等6個區縣認真開展黨務公開試點工作。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勢頭越來越旺。
兩不誤、兩促進。萬州、開縣、云陽等地扎實開展“移民先鋒工程”,促進移民工作順利實施。在巫溪縣“6·21”巖崩搶險,酉陽、秀山、石柱等地抗旱救災工作,璧山縣抗擊“8·3”洪災,奉節縣安平鄉、平安鄉抗擊泥石流災害、風暴災害過程中,廣大鄉鎮機關黨員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積極投身先進性教育活動,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深刻內涵。墊江、璧山、潼南、榮昌等地鄉鎮積極組織機關黨員干部成立“助農秋收隊”,幫助缺勞戶“搶天氣”收割水稻,受到群眾普遍贊譽。
(作者系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指導六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