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廣播和電視媒體對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的現場直播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相對于平面媒體和廣播而言,電視新聞報道最大的優勢就是畫面與聲音的同步出現,從而能夠近乎完全地再現新聞事件。什么是新聞?傳統的定義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過去新聞報道的周期是24小時,也就是TNT模式,即“今天的新聞今天報”(TodayNewsToday),但是隨著人們對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和對質的要求的提高,以及同類媒體競爭的日趨激烈、網絡媒體的沖擊,現在電視媒體越來越傾向于對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實況轉播,也就是NNN模式,即“現在的新聞現在報”(NowNewsNow)。
強烈的現場感、聲畫結合的細節描述使現場直播極具觀眾緣。不到現場有什么關系?電視直播讓觀眾在事件發生的同一時間與事實空間極大地接近,觀眾看到了事件的發生,也完全融入到事件推進、變化和結局中,傳播過程中信息的衰減降到最小,電視新聞報道的客觀、真實、即時得到自然而然地呈現。
隨著電視直播的日漸興起,電視新聞報道的諸多方面發生了變化。首先,傳播平臺發生了變化。過去新聞的播出平臺是幾個時段的新聞欄目,隨著電視直播的興起,24小時的新聞頻道產生了。新聞頻道是專門播出新聞節目和具有新聞屬性的節目的專業電視頻道,全天候24小時播出,隨時隨地實時報道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以前電視新聞是在各個時間點轉播,現在是在一條時間線上滾動、遞進、更新式地報道,這給電視新聞報道無限接近事件本身提供了可能,給電視新聞風格多樣化提供了可能。實時的現場報道成了新聞頻道最搶眼的形式。
其次,傳播手段發生了變化。與其他媒體相比,新科技的運用對電視的沖擊要大得多,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從微波技術的運用到通信衛星發射,每一次技術的變革都對電視制作和傳播帶來了深刻的變化。電視直播更是依賴于高新技術的運用。通信衛星發射后,一些實力雄厚的國家和集團第一時間就迅速搶占覆蓋全球的衛星頻道,形成國際衛星電視廣播網絡,自從海灣戰爭CNN成功崛起后,世界上的主要媒體都在大力發展衛星電視,每當重大新聞事件發生,電視直播可以使事件在全球幾十億電視觀眾面前呈現?,F在,一種新型的衛星新聞采集系統正在世界各地得以應用。轉播車上安裝了小型地面衛星發射和接收裝置,衛星新聞采集車在到達現場后,只需稍作調整就可在短時間內播出現場的新聞圖像。在國內,各電視臺、各個電視頻道也都在著力加大技術投入。我所在的深圳電視臺新聞中心2004年底對深圳地鐵的開通進行了現場直播,整個事件的現場分布在20公里長、8公里寬范圍內的4個水平面上,我們動用了一臺十二迅道的大型數字轉播車和兩臺五迅道的大型分量電視轉播車,設置了20多個機位,全景式地同步報道了地鐵開通這一城市重大事件。
新聞策劃原則和編排形式也被改寫了。傳統的新聞報道策劃,是對已知選題的策劃,它首先是一個點的信息,通過先期策劃反映到編排形式上是一個“△”形的結構,由點的消息拓展到面,再層層分析形成體的規模。電視現場直播大多數情況下發生事實并不可預見,直播開始時首先是大量信息的涌入,然后是去粗取精,層層遞進,最后找到最重要的信息源。這就是一種“△”形的結構。
是轉播其他媒體的報道還是第一時間與現場同步報道?現在,這已經成為檢驗媒體能力的標志。你的記者在不在現場?及時播出現場畫面了嗎?觀眾通過這些考量媒體的報道是否及時、權威,從而做出自己的信任度判斷。所以有人說,適時傳送的新聞維護了媒體的權威。
電視直播風起云涌,電視媒體對現場直播的操作技巧日漸成熟,現場直播日漸常態化,其中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
第一,偽直播。這里所說的“偽”有兩層含義,其一,新聞的程序是記者一定要到現場,用眼、用耳去發現線索,再把報道傳回直播節目中。但在現場直播中,有的時候先期的策劃太精細了,而且是在直播前構筑的框架、提出的程序,策劃人的思維與現場事實的進程是有差距的,帶著框架去報道,自然影響了記者對現場情況的判斷和對現場信息的選擇,按策劃案進行的現場報道并不能體現新聞現場的真實情況。其二,拿錄播的消息假充直播信號,這顯然是本末倒置?,F場直播本來是電視報道的手段,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傳達新聞事實,現在卻因為怕出紕漏就來假直播,這就不能顯示出直播的優勢。更有甚者,拿直播做噱頭,為直播而直播,這是對觀眾的不尊重,也是對媒體自身形象的傷害。
第二,直播題材的選擇。電視對新聞事件的直播,具有其他媒體不能超越的優勢,在最快速、最具沖擊力的同時,它對觀眾情緒的煽動作用也是最大的。我們的媒體,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輿論引導,這就要求我們對直播題材進行篩選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它的負面效應。是鼓勁的還是泄氣的,是積極配合政府的反應還是煽風點火,都要先期考慮清楚。另外,電視直播使信息幾乎同步地到達了普通觀眾和行政決策者那里,前者有理由期待后者的應急能力和迅速作為,電視報道也有責任在確定直播與否的時候考量輿論可能對后者的決策帶來的壓力。
第三,電視直播的娛樂化傾向。電視是一個大眾化的媒體,它依靠的是視覺元素構成的畫面,戲劇性強的新聞事件和沖擊力大的畫面是直播的首選,但泛娛樂化的潮流往往使電視直播變成了一場“秀”,人們津津有味地咀嚼其中的娛樂元素,新聞就喪失了應有的嚴肅和冷靜。對戰爭的直播不就一度讓人忘記了應有的人文關懷和價值判斷,目光僅僅為新式武器和戰爭場面而停留嗎?電視直播如果僅僅局限于尋求看客,那是不夠的,理想的狀態應是它既要抓住受眾的注意力,又不逾越媒體道德規范和品位標準的界限,這考驗著電視新聞人的智慧。
(作者單位:深圳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