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搞起個體經營之后,工商所為我們有點文化知識的個體戶免費贈送了一份《個體戶周報》。光陰似箭,20年彈指一揮間,我也由“報盲”成了“報迷”。通過讀書看報,既開闊了眼界,又增長了知識,獲取了大量信息,同時讀寫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伴侶,使我終身受益。
記得在1989年春天,有一位甘肅裕固族老大爺來到農貿市場買布料時錯將新版100元人民幣當成了10元幣,某個體戶發現后跑步追出農貿市場將多余的錢退給了裕固族老大爺,當時我突然萌發了把這件好事宣傳一下的想法,就立即撰寫了《退回牧民多給的錢》寄到《甘肅工商報》,不久就被刊登。從這之后,我寫稿的積極性便一發而不可收。
1993年秋天,甘浚鎮速展村30萬公斤啤酒大麥豐收之際無銷路,晨光村200多畝洋蔥收獲無人問津,經過實地考察取得第一手材料后,我立即寫成了《甘浚鎮30萬公斤啤酒大麥找銷路》和《晨光村200畝洋蔥找婆家》,不到半月時間先后被《甘肅農民報》和《甘肅工商報》采用,一時啤酒大麥和洋蔥成了外地客商的搶手貨,我也因此受到了當地農民朋友的夸贊。
如今,讀報看報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伴侶,在今后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將一如既往地走新聞寫作之路,把最好的新聞作品奉獻給身邊的廣大朋友和讀者,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樂為群眾鼓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