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超,1953年3月出生,1971年參加工作,曾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地區文明辦主任、文聯主席和文學雜志主編等職。1999年1月任駐馬店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后,積極改革經營體制和業務體制,激發報社內部活力,使《駐馬店日報》及其子報《天中晚報》雙雙跨入省一級報紙行列,《天中晚報》連續兩屆被評為“河南省十佳報紙”。同時,還積極采寫各類新聞稿件,撰寫各類理論文章,其作品曾獲省第五屆、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個人曾獲“全國報業先進經營管理工作者”、“中華全國百佳優秀新聞文化工作者”、省第六屆“優秀新聞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強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宣傳力度,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是黨的新聞工作承擔的光榮而緊迫的任務。
立足政治文明抓宣傳,促進民主法制建設。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既需要有一個資源、環境、人口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環境,也需要有一個經濟、政治、文化、法律等制度健全的社會環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先是民主法制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然要求推進民主法制建設。胡錦濤同志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其中,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新聞媒體要正確宣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關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民主進程的推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否則,就不能把握正確的方向。這一點在宣傳中是必須要強調的。要大力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保證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要提高法制報道水平,促進司法公正、嚴格執法。要遵從“法律至上”的原則,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覺學法、守法和用法的氛圍。
正確開展輿論監督,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輿論監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職責之一。輿論監督搞好了,對解決問題、推進工作、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大有益處。我們披露貪官的罪惡、揭開礦難的黑幕、展示個別“形象工程”的丑陋……無不顯示出輿論監督的巨大威力。近年來,受到廣泛好評的輿論監督報道:阜陽劣質奶粉事件、西安寶馬彩票案、湖南嘉禾拆遷事件等,都讓受眾認識到了輿論監督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作用。特別是新聞輿論對“孫志剛案”的監督,它不僅使孫志剛案得到了公正的處理,更讓一部實行了21年的國家收容遣送法規被廢止。
當前,輿論監督的重點是: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加強對黨和政府方針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加強對黨紀政紀執行情況的監督,加強對侵害群眾利益行為的監督,加強對社會丑惡現象、不公道行為和不良風氣的揭露和批評。
開展輿論監督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準確把握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新變化、新趨勢,做到對問題和矛盾不熟視無睹、不主觀武斷、不推波助瀾,力求輿論監督的方向更準確,把握更適度、更科學,將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以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開展輿論監督,要求新聞媒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牢固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采取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但時下有些新聞媒體為“抓人眼球”,大肆渲染搶劫、貪污、殺人等社會丑惡現象。這樣的報道過多過濫,不僅不能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還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輿論監督,一要加強,二要改進。
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大力弘揚時代精神,促進社會誠信友愛
誠信友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和諧社會的建設,既需要民主和法制方面的保障,也離不開道德和精神方面的支撐。誠信友愛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與標志,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必須特別重視誠信友愛這一基礎性的道德建設工作。
中華民族所具有的誠信和仁愛的優良道德傳統,在中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來,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我們的思想道德建設出現了一些問題:人與人之間信任度降低、友愛互助精神欠缺,一些人甚至是非、美丑、善惡不分,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生蔓延。這些違反道德規范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和諧社會的建設,須亟待解決。
新聞工作者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觀察和分析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挖掘體現時代精神的人和事并加以報道、廣泛傳播;要大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精神,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后富等關系,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在單位里做一個好員工,在家庭內做一個好成員,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境。
堅持以人為本,立足凝聚人心,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讓社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社會。努力增強社會生機與活力,就新聞宣傳而言,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立足凝聚人心,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激發各行各業人們的創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新聞宣傳要充分體現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廣大農民和知識分子的方針,鼓勵和支持新的社會階層人員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新聞宣傳要努力營造勵精圖治、奮發有為,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創業氛圍,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扎扎實實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使廣大干部群眾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積極引導社會熱點,化解各類社會矛盾
當前,我國正處在深刻的社會變革時期,隨著利益關系的調整、社會結構的變化和新的社會階層與利益群體的出現,以及國內外復雜形勢的影響,社會中的各種不穩定因素相對增加。就業、腐敗、政府效能、貧富差距、社會治安、環境污染等問題,已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穩定是前提。熱點問題往往是矛盾交織和利益關系的焦點,正確引導社會熱點,抓住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這條重要紐帶,對于促進深層次問題的解決、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做好熱點引導要把握正確導向,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新舊體制交替時期,社會上出現一些問題難以避免,關鍵要唱響主旋律,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生動和諧的主流輿論。要加強對社會輿情的調查研究,及時掌握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多做解釋和說服教育工作,積極有效地引導輿論,最大限度地統一不同職業、不同階層人們的認知和行動,形成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承擔起化解社會矛盾、協調社會關系、疏導社會情緒、平衡社會心理、維護社會穩定的責任。這既是新聞宣傳的任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
宣傳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要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更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工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條件,是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同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的統一。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新聞宣傳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大力宣傳科學發展觀,鼓勵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要在全社會樹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觀念,堅決禁止掠奪資源和破壞環境的做法,堅決改變以破壞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教育和引導人們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提倡綠色消費,增強全社會的生態意識、環境保護意識和資源憂患意識,努力實現自然資源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利用。要在全社會樹立節約資源的觀念,大力建設節約型社會。企業要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率;社會公眾要養成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變成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
(作者單位:駐馬店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