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是報紙上的常用文體,也是新聞報道的“主角”。作為一名記者或通訊員,要想使自己采寫的新聞稿件在報紙上盡快發表,讓報紙多發自己的稿件,最快的捷徑、最拿手的技藝、最見效的方法,就是在新聞寫作上熟練掌握消息的寫作技巧,運用消息這種新聞樣式。
總結新聞工作實踐和探索,我認為消息寫作要始終把握好五個方面:
一、主題要大。主題,即新聞所表現的中心思想,是消息思想內容的核心。在寫作消息時,作者選擇的題材要重大,要符合時代特色,符合上級宣傳精神和報紙近期的宣傳重點與要求,符合現實的工作實際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能把體現黨的意志與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結合起來。當前,報紙新聞宣傳重點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國企改革、農業產業化、城鎮建設等。這些,就是我們說的大題材,抓住大題材寫消息,見報率就會高。1995年6月,桐柏縣企業改制是在學習山東諸城“先出售,后改制”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但它又不拘泥于諸城的做法,而是結合本縣實際,有借鑒又有創新。當年全縣鄉以上工業稅利增長35.6%,改制企業效益實現新突破。于是,我及時寫成消息稿《桐柏企業改革實現新突破》,在《南陽日報》發表后,《河南日報》也及時在一版頭題位置予以發表。為什么?就是因為題材重大,反映了國企改革這一大題材。意義新,桐柏縣的做法是在學習他人的基礎上進行的,并有所創新,且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二、角度選準。角度既是觀察、分析事物的著眼點,也是新聞構思、立意的出發點。一篇消息稿能否出新,是否見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角度的選擇,角度制約著新聞的價值與成敗。我寫的《桐柏企業改革實現新突破》一稿,之所以很快能在《河南日報》見報,并刊發在一版頭題加短評,是因為桐柏縣是剛剛被省里定為全省中小企業改革典型縣,且改革成效明顯。這說明,作者采寫消息稿件時,選擇角度非常重要。處于不同的角度,見解就不同,消息所表現的主題思想就會有所不同,其價值也迥然有別。
三、內容出新。內容,是指新聞內部所包含的實質或意義。所謂內容新,有幾層含義:一是新聞事實的本身新,二是新聞所反映的意義新。所謂新聞事實的本身新,即從來就沒有發生過的新聞事實,是第一次發生的事實,是記者或通訊員獨自發現正在發生的新聞事實;所謂意義新,即新聞事實早已發生過,新近又有所變化,或者是正在發生的新聞事實,意義重大,有新意。這里,“早已發生”是過去時態,是已經結束了的事件,且新近又有新發現;“正在發生”是現在進行時態,是正在發生的事實,這好理解。而“早已發生且新近發現”,是說有些早已發生過的事件,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在當時不為人們所.知,雖已時過境遷,但一旦發現它發生了變動著的事實,仍然有很強的報道價值,仍然可以被作為新聞報道出去,給人以新鮮感。在消息寫作實踐中,記者或通訊員不可忽視從“早已發生”過的事實里去發現正在變動著的具有新意的新聞來。
四、寫法宜活。消息寫作方法千變萬化,但有一條不變,即消息所必須具備的五個要素不變。人們常說:“文有定法,但無定勢”。這是說,作者提筆作文時,應當具備一定的寫作技巧,但具體怎么寫,運用什么寫作方法則是靈活的。不管你采取什么樣的寫作形式,但整個新聞中所涉及的內容一定要體現出新聞必須具備的五個要素,即何人、何時、何地、何事、何故。這是把新聞弄清楚的起碼條件。有人認為缺一就不成為新聞,這種認為不妥當,但至少也不能少了何時、何地、何事這三個基本要素。近幾年來,各家報紙都對消息的表現形式有所探索,《中國青年報》發表的消息大多寫得比較活?!艺J為,運用散文式結構,筆法自然就靈活些。這里所說的“活”,并不是說原來消息采取倒金字塔式的結構模式過時了。我們應當以消息所反映的事實內容來決定。倒金字塔式的結構法,是把消息中最新鮮、最重要的事實放在前面去寫,這一點原則上是不過時的,它既反映了新聞事實的重點,又節約了讀者的時間。一件新聞事實,不論其內容的重要與否,都要按頭大腳小的形式去排列,未免讓人覺得有湊新聞之嫌。不管怎么說,倒金字塔式的結構方法,有時的確還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一篇消息稿,究竟如何寫才顯得靈活,要視新聞事實的重要程度和內容的可讀性來定。
五、語言求精。新聞報道的客觀要求,決定了消息語言具有自己的特點與風格。首先是準確、具體,其次是鮮明、生動,然后是簡潔、明快。它要求作者用盡可能簡潔的文字把事物的最主要方面告訴讀者,同時又要求有具體性與可信性,給讀者以真實感,還要求盡可能生動活潑,引人人勝。如何把消息語言寫“精”,我的體會是在寫作中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準確。消息語言一定要準確,在一篇消息稿里,要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丁是丁,卯是卯,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可生搬、亂造詞匯。它要求消息寫作要實事求是地反映客觀實際,其要素必須精確無誤。人名、地名、事實、數字等一定要準確,不可憑空想象、捏造。
二是生動。它要求作者在寫作消息時,要努力做到形象具體、新鮮活潑,敘述、描寫要形象,能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要多運用富于人情味的詞匯與細節,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盡量使紙上反映的人和事有動感和色彩形象,不允許用一些陳詞濫調,或者是過了時的語言,還要多用點群眾語言,如:方言、諺語、歇后語等。
三是明快。作者要盡可能少用字詞,以短句、單句為主,盡量少用或不用長句,每句最好不要超過10個字,盡量能在10個字左右把話說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快人快語”,別吞吞吐吐,拖泥帶水,句式要有起伏,富于變化,講究節奏。
(作者單位:南陽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