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醫(yī)學院性醫(yī)學科選修課前晚首次開講,受到學生們的熱烈追捧。原本只有40個選修名額的課程報名者超過160人,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是廣東高校首開的《性醫(yī)學》課程。(據《羊城晚報》9月4日報道)
就是這樣一則新聞被某門戶網站轉載后,赫然掛在首頁上,而題目是非常能吸引眼球的《廣東一高校首次開設性學堂女大學生認真記筆記》。看過標題不禁令人納悶:“女大學生認真記筆記”怎么了?上課記筆記不是很正常嗎?值得放到新聞標題里加以強調嗎?
帶著疑問筆者看完了整篇新聞,結果發(fā)現(xiàn)“女大學生認真記筆記”并不是新聞重點,記者僅僅是一筆代過。再看網友評論:“這記者真無聊透頂!難道就沒有男學生也在聽課?偏偏用‘女大學生’做標題。”“這些記者真惡心!”“記者素質有待提高!感覺就是小報記者!”……看來網友們對標題中的“女大學生認真記筆記”也比較敏感。
本來是一則普通新聞,結果因為標題中的“女大學生認真記筆記”使其變成了熱點新聞,還引來網友對記者的謾罵,這就不正常了。為了進一步探明事實,筆者打開金羊網發(fā)布的《羊城晚報》的原報道,卻發(fā)現(xiàn)這則新聞原標題是《廣東高校首設“性學堂”選修名額學生搶手》,看來是被那家門戶網站轉載后修改了標題。這時,筆者不禁覺得寫這則新聞的記者挨罵真是太冤枉了。試想,如果網站轉載后不在標題上強調“女大學生認真記筆記”,那么網友們還會有異議嗎?
事實上,類似事件還有很多。瀏覽各大新聞網站的新聞,不難發(fā)現(xiàn),尤其是網站推薦的一些社會新聞,標題中大都帶有“女大學生”、“女子”、“少女”等字樣。無疑在這個“美女經濟”時代,關于女性的新聞,不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是那么吸引眼球。而媒體故意強調、炒作,恰恰暴露了其浮躁和低俗。網絡媒體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其新聞低俗化所造成的影響也就更大。是怪編輯素質低呢,還是怪網站商業(yè)倫理缺失呢?是怪受眾低俗呢,還是怪記者媚俗呢?顯然,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責任,抵制媒體低俗化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
媒體“妖魔化”女大學生的問題早有人提出,有人說沒有達到“妖魔化”那種程度,但是,媒體靠女大學生來吸引眼球的行為卻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媒體不加以注意和改進,還是那樣繼續(xù)夸大、篡改新聞及標題,那么,“媒體妖魔化女大學生”就不容否認了。媒體關注女大學生,關注女性,本無可厚非,但若是不能正確客觀地加以報道,而低俗化越來越嚴重的話,媒體必將遭到世人唾棄,也將失去受眾,失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