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絕大多數取得初步成功的中國企業來說,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我們可以拉出一個長長的清單來:
改變增長模式,從對市場份額的膜拜轉變為對經濟效益的追求;適應環境變化,進行營銷創新;加強品牌建設;推動團隊升級……
所有這一切應該如何實現呢?
各種可能的選擇也會有一個長長的清單。而在這個長長的清單中,我們認為最為至關重要的是企業能否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機制。
通常,我們一般將學習理解為讀書、培訓和進修,進而會理解為借鑒同行以及國內外先進企業的經驗。
而我們往往會忽視“自學”——向自己學習。
任何一個企業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都會積累起來方方面面的知識或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散落在企業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存在和形成于企業的成長過程中。它們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但是.在現實中,企業或者認識不到它們的價值,或者不知道如何發現和提煉它們。我們必須改變這種現狀,因為它們是企業提升的基礎,認識并運用它們比企業做任何培訓、接受任何咨詢都更加有效。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反應的不僅僅是對本企業人才的冷落,更大的問題在于對自己長期積累的知識財富的忽略?!叭杖∥嵘怼辈粌H包括對自己不足的反思,更應該包括對自己成功之處的總結。
輕言創新和借鑒,有時會表現為缺乏持之以恒。大家都知道,沒有持之以恒的執著,最終會碌碌無為。
如果沒有自己的東西,無論規模有多大,企業將永遠處于零起點上?!皩W習”的結果將是忽東忽西,左右搖擺,根本談不上提升。全面否定自己,不是在繼承中提升的話,提升將永遠是一句空話。這樣的企業很容易犯“學習過度”的錯誤——整天都是新名詞、新措施、新思路,讓人無所適從。
我們認為,中國企業應該在“堅持,學習和借鑒”三維中,建立自己的學習機制。
首先,通過總結和提煉,形成自己的“基礎教材”,并堅持用外部知識推動這“套”基礎教材的逐步升級。
作為一個事實,沒有幾個空降兵或咨詢公司能夠脫離企業的歷史,完成企業再造,而恰恰是那些能夠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豐富、充實企業知識和經驗的空降兵、咨詢公司才有可能推動企業的進步。
其次,通過培訓、進修豐富企業個體的知識,提升個體的素質。即便如此,也需要對培訓進行適當的分類。企業內訓既要結合企業現實需要,也要充分考慮企業文化和知識積淀,它必須能夠強化企業的文化和知識,除非企業決定揚棄某種文化和知識。只有這樣的內訓才有可能轉化為生產力。
再次,通過借鑒推動企業完善。我們強調通過借鑒推動企業完善而不是創新,其原因是創新必須是來源于企業內部而非外部。外部的東西只能促進企業的完善,創新必須基于內部。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既拒絕了“全部蘇化”,也拒絕了“全部西化”,才避免了蘇聯和東歐的命運。小到一個企業,也大抵如此,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夠照搬其他企業的東西。
邯鄲學步者所以爬著回家,根源在于他忘掉了自己本來是如何行走的。固步自封沒有出路,輕言創新和“學習過度”同樣沒有出路。 (文章編號: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