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門進,后門出,層層收取回扣,幾乎是蘇南一些企業人事主管發財致富的捷徑。
為爭搶務工者,黑職介不惜賄賂學校領導和負責就業的老師,給他們回扣,請他們旅游,贈送紀念品……只要能搶到畢業生,黑職介不惜一切代價。
蘇南,長三角經濟腹地,這些年憑借其獨特的外向型經濟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外資、臺資企業在這里“扎堆”,也創造了大量的勞動就業機會。
春節過后,一批批來自安徽、山東、河南、江西、四川、湖南等地的職校、技校畢業生在當地職介機構的帶領下,來到這片熱土尋求打工的機會。但是,當他們向職介機構繳納了高額的勞務輸出費后,等待他們的卻可能是一個個連環陷阱和騙局。
日前,蘇南某市一名黑職介的招工主辦與記者聯系,自曝他們為企業招聘工人的內幕。
30元的利益驅動
根據規定,蘇南部分地市用人單位招用工人需向當地勞動部門提交招工簡章,繳納30元的招工廣告發布費,經勞動部門審批批準后,才能委托職介或通過人才市場招工。
在這30元利益的驅動下,很多用人單位繞開勞動部門,直接找一些不規范的職介要人。有的用人單位連招工簡章都沒有,一個電話打給職介,便可招人。
這給黑職介留下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另一方面,企業的人事主管手握招工大權,公司要不要人,要什么樣的人,要哪些人都由人事主管說了算,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人事主管吃招工回扣的現象。
李先生說,他是外資企業人事主管出身,在這方面有切身的體會。“有的人事主管很黑心,為了索要回扣,搞假招工,欺騙外來工。”
通常,人事主管和黑職介串通一氣,由黑職介把人帶到公司,象征性地組織面試和筆試,等人招進來后,過兩天又把他們開掉,再重蹈招工戲劇性的伎倆。
“前門進,后門出,層層抽取回扣,這幾乎是蘇南一些企業人事主管發財致富的捷徑。”人事主管按照人頭抽取回扣,最少50元一個人,多的達到300元一個人。
據記者調查,外來工進廠后,還要繳納100元左右的服裝押金,30元的體檢費,10元的考勤卡費,一旦辭職或是被公司開掉,這些費用均不能退還。
回扣鏈上的形形色色
李先生說,他們與山東、安徽、河北等省和蘇北許多的職介機構有長期合作關系,每年春節過后,由這些外地職介把學生帶到這里,再由當地職介聯系招工單位。
前不久,李先生為某外資企業招了一批工人,凈賺2400元——
一天下午,他接到山東某職介招工主辦的電話。前年,李先生到山東某學校招過一次工,認識了這位招工主辦。對方說帶了一批人過來了,30個男的10個女的,想請他幫忙聯系招工單位。
李先生當即表示了很大的興趣,欣然應允。根據手頭掌握的情況,李先生與某外企的人事主管(實際是該公司的保安課長,老板委托他招工)聯系,商談回扣。該主管說,女的100元,男的150元。李先生想把回扣壓低一點,但這位主管死活不肯松口,李先生只好答應了這個價格。
與公司談好回扣后,李先生與山東方面的主辦聯系,商談他們之間的回扣。李先生提出,按照男的3個點(意思是300元),女的2.5個點(250元)的價格提取回扣,山東方面表示沒有問題。
“他們向學生收的職介費不要太多哦!”李先生的表情有點夸張,他們是指山東這家職介。
山東方面按照每人1200元的標準向學生收取高額的職介費,有兩個學生少收了240元,只收960元。這些費用只包括他們從山東過來的路費和住宿費,車上吃飯的錢還得由學生另外再掏。自然,這250-300元的回扣也得由學生承擔。
第二天,山東方面把學生帶到公司面試,結果有15個女的和1個男的通過了面試。按照約定,山東方面把4050元的回扣交給李先生,李先生再把1650元的回扣遞給公司人事主管,李先生從中抽取2400元的回扣。
一個外來工從學校到踏進工廠,要受到最少4次的盤剝,繳納1500元左右的費用。首先是學校老師,其次是帶他們出來的職介,然后是招工企業所在地的職介,最后是招工企業的人事主管。層層的盤剝還不能保證他們能找份合適的工作。
只要能搶到畢業生
李先生說,外來工大部分是技校職校剛剛畢業的。為了爭搶畢業生,黑職介不惜賄賂學校領導和負責就業的老師,給領導和老師回扣,請他們旅游,贈送紀念品……只要能搶到畢業生,黑職介不惜一切代價。
一般情況下,黑職介與學校串通,由學校出面給學生做工作,承諾負責推薦工作,同時收取一定的費用,有的叫實習費,有的叫職介費,數量從800-1500元不等。學校收取費用后,由職介把學生帶到用工需求大的地方,通過當地職介為學生尋找單位。
羊毛出在羊身上。請學校領導和老師瀟灑的費用自然得由學生承擔。有時候,為了搶奪一批人,不同職介紛紛向學校拋出媚眼,競相開出優厚的回扣條件。
“這是招工源頭為搶人而出現的激烈競爭,在招工企業所在地,本地職介搶人的激烈程度更甚。”
李先生說,春節后不久,該市兩家職介為了搶一批河北的外來工,竟然打了起來,據說打傷了好幾個人。
職介和職介之間的黑吃黑也是常事。李先生說,有一次安徽一家職介帶了一批人過來,找不到公司,就找到他。公司的人事主管要收100元的回扣,為了多賺點,李先生騙安徽職介的人說,公司要收300元的回扣,加上自己的辛苦費,加起來就是400元回扣,有300元落入李先生的腰包。
只要有利可圖,黑心職介就會想方設法去“鉆營”。李先生說,做黑職介的經常換手機號碼,幾乎帶完一批就換一個,免得有人找他退錢。
據李先生說,該市黑職介的數量比正規的職介多幾十倍,黑職介的市場非常混亂。
記者問了一個最敏感的問題——做黑職介的收入情況,他詭秘地笑了笑:“只要好好做,一個月3000元的凈收入不成問題。”
李先生的本行是做大米生意,只是利用閑余時間順帶做做職介。據他說,春節以來,凈賺5000多元。
談話中,李先生的電話不斷,都是聯系招工的。李先生說,做他們這行的開支主要是手機費和交通費,一天的手機費少說也有50元,加上來回交通費,一天的開支將近100元。
走向規范尚需時日
回扣之風,始于招工企業的人事主管。企業用工不規范是造成招工回扣之風勁刮的重要原因。
據李先生說,并不是所有外資企業的人事主管都要吃回扣,比如說臺資企業里如果是臺灣人做人事主管,招工就比較正規,不會收回扣。
一個工人到企業后,在1-3個月之內,隨時都有被辭退的可能,因為招進來的工人不一定能夠適應生產。如果企業的員工流動性很大,頻繁招人,說明企業在招工與用工方面沒有銜接好。
李先生說,有個新廠要招300人,人事主管每人收100元的回扣,有3萬元進賬。人事主管向他們索要回扣,他們只得向帶人的“蛇頭”層層加碼。李先生說,黑職介大多掛靠在注冊的職介下面,開展“地下工作”。要規范企業招工行為,勞動部門要統一職介收費,嚴厲打擊人事主管收回扣的不法行為,才能形成穩定的勞務市場。
蘇南某市勞動局勞動力就業管理科副科長程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未經許可設立的職業介紹所,或從事職業介紹的人,勞動部門將責令其停止非法活動,并處以1000-10000元的罰款。有非法所得的,沒收非法所得,并處以非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最高不超過3萬元。”
由于勞動部門執法權有限,對于黑職介的打擊一直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程科長表示勞動部門將加大對收受回扣的打擊力度,正本清源,規范勞務市場,維護外來工的權益。
由此看來,蘇南招工市場的走向規范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