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元錢與生命相比,孰輕孰重?這個問題也許沒人屑于回答。提出這問題,就是弱智。可世上偏有人“要錢不要命”。浙江長興縣洪橋鎮一個姓袁的老板就因拖欠一女工640元錢而喪命。殺人者是女工的男友金漢章,他是在工資拖欠兩個多月、第三次向袁某討要這640元錢而袁某仍拒不支付時起了殺心的,因此被判死刑(緩期執行)。640元,搭進兩條性命—— 聽起來都有些不可思議。
一個開織機廠的老板會把區區640元看得比性命還重,我百思不得其解——這點錢絕對不夠他請客戶吃一頓飯。但年輕人金漢章屢次討債未果那種“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的心情,我卻十分理解。來自貧窮的貴州地區,錢在其生活中是什么位置不言而喻。然而,這不僅是辛辛苦苦打工的勞動價值能否得到回報的問題。袁老板絕不會掏不起640元,只是不肯掏罷了。也許有復雜的原因,但至少可以明確一點:他根本沒把兩個貴州打工仔放在眼里。殺人犯法,這點道理,再沒文化的人也不會不懂;“討債應該通過正常渠道”,一個21世紀青年,也未必不懂。為了640元,他“通過正常渠道”已經等了兩個多月!再去找有關部門上訪或找律師打一場官司么?那需要再付出多少的時間精力且不說,最后恐怕跑腿費、訴訟費都不夠,而他身上的錢也許只夠買一把尖刀了!“快刀斬亂麻”,金漢章把所有的麻煩付諸一把尖刀也許太簡單了一點,也許金漢章和他的女友應該忍氣吞聲,他原本計劃到另外一個縣去打工的,很快就能掙回640元,甚至更多……然而被忽視的尊嚴,誰來彌補?再遇老板拖欠工錢怎么辦?再次忍氣吞聲嗎?我不是說金漢章應該殺人,但我以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老板被殺活該!
近年來農民工被拖欠工資已成嚴重社會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連年為此下發的文件不計其數,2003年溫家寶總理還曾親自為重慶農婦熊德明討債。但天下有幾人如此幸運,能得到溫總理的直接關懷?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重視的農民工,在袁老板們那里卻草芥不如。在他們眼里,什么人間道德、國家法律、勞動者尊嚴,都比不上640元錢重要!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一到農民工頭上卻比登天還難,說到底,還是“弱肉強食”的原則在起作用。農民工是弱勢群體,老板欠他們債往往不會受到懲罰。即使最后還清債務,也頂多按原定標準發放工資,沒聽說補交“滯納金”的。老板一點不虧,吃虧的還是農民工——欠債“成本”如此之低,何樂不為?不欠白不欠!而農民工要債的“成本”可就高了,一次次討債,一次次受辱,低聲下氣,奔走哀告……農民工想討到工資要付出的代價,甚至遠遠超過為掙這筆工資所付出的勞動!
反過來說,倘若農民工欠了老板的錢,老板會允許其拖欠么?恐怕一天也不會拖延。強弱對比如此懸殊,矛盾焉能不激化?老板們無視法律,無視人的尊嚴,不尊重農民工的生命,必然導致農民工對其生命的同等蔑視。面對強勢的老板,一個無錢無勢、言微人輕的山區青年,能怎么辦?盜竊工資、綁架人質乃至“殺了狗日的”,都可能成為討債方式的選擇。電視劇《水落石出》有個情節,某公司保險柜被盜,現金卻沒有全部丟失,破案后得知是該公司欠發工資的民工所為,他們只取走屬于自己的現金,沒多拿一分錢……劇情雖屬虛構,卻不乏生活實例。作案民工被繩之以法,欠債老板依然逍遙法外。難道欠發工資、無償占有別人的勞動就不違法?
古人云“殺人可恕,情理難容”。當欠債人得不到及時制裁,弱勢的債權人——具體說是農民工的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時候,“柔弱變強梁”、受害人鋌而走險從而成了“加害人”的悲劇便在所難免。面對慘劇,片面指責農民工“法律意識不強”顯然有欠公允,也無濟于事。因為老板違法在先,首先是他們不遵守“等價交換”“欠債還錢”的天經地義,才導致悲劇發生?!坝猩矸荨钡睦习鍌兎梢庾R尚且如此,卻要求農民工有多么高的法律覺悟,無疑是不切實際的。
因此,要解決現實問題,當務之急,只有盡快完善法律機制,提高欠債“成本”,使得欠債者感到“欠債很不合算”,從而不敢輕易欠債,欠債行為才可能減少。例如,銀行貸款逾期繳“滯納金”等制度,為什么不能用在袁老板們的身上呢?倘若法律規定“拖延工資加倍償還”并能夠有效執行,有人意欲賴賬恐怕就得“三思而行”了。這樣做,不僅是保障債權人——農民工的權利,更是對欠債人——老板們生命的維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