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研究小組找到白血病致病元兇
中國科學家通過多年研究,最近找到了白血病的致病元兇——PTPN11基因編碼中的一種蛋白質。
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血液科徐榮臻博士為首的研究小組,自1997年起著手從基因分子水平對白血病的發病原因進行研究。課題小組發現,在正常血細胞中,蛋白酶Shp-2安分地分布在細胞漿內;而在白血病細胞中,它“犯案作亂”,大批活躍地入侵細胞膜內側和細胞核內。由此證明,蛋白質Shp-2是白血病的致病元兇。國際著名血液學雜志《BLOOD》近日刊登了這一最新研究進展。科學家們評論說,白血病病毒病因學一旦得到證實,人類白血病不僅有可能應用抗病毒疫苗得到預防,且治療策略也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從目前應用化療殺細胞轉向抗病毒治療。
一名在美國居住的英國男子被確診感染瘋牛病
美國聯邦疾病控制中心11月21日表示,居住在美國休斯頓的一名英國男子已被確診感染上瘋牛病。這是美國境內被確診的第2例人感染瘋牛病病例。這名男子極有可能是在英國感染上的變異的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但是,由于他是在美國發病,因此按照慣例這一病例應視為美國病例。
對此,美國聯邦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學家勞倫斯·施恩伯格說:“幾乎可以肯定,這一病例表明在英國境內瘋牛病仍在繼續肆虐。” 報道說,食用患有牛綿狀腦病(俗稱瘋牛病)動物的腦部或其它神經系統組織部位會感染上此病。美國境內出現的第1例人感染瘋牛病的病人是一位居住在佛羅里達的英國婦女。人們相信,這名婦女也是在英國感染上這種疾病的。
聯合國報告稱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數突破4000萬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衛組織共同發表的《全球艾滋病現狀報告書》稱,到年底,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將達到4030萬。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來臨之際公布的該報告書稱,今年新增感染人數為490萬,其中成人達到420萬。同時,今年有310萬人因艾滋病死亡,兒童死亡人數達到57萬。今年死亡人數相當于美國西雅圖人口。
從不同地區來看,除大洋洲、中西歐和北美,其它地區都呈上升趨勢。死亡人數除加勒比海、中西歐和北美地區,都在不斷增加。尤其在亞洲,感染者在急劇上升。亞洲地區感染人數排在沙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之后的第二位,達到930萬人,今年死亡52萬人(估算)。 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感染人數為740萬。其中,印度感染者最多,達到510萬。
考古學家公布迄今發現的西方文明最早地圖
近日,比利時考古學家展示了在意大利南部出土的一塊陶器殘片。這塊公元前500年左右的陶片上描畫的該國南部普利亞地區的地圖被認為是迄今發現的西方文明最早的地圖。
據報道,這塊黑陶罐殘片的大小相當于一枚郵票,上面的圖案為高腳靴形狀的亞平寧半島的“鞋跟”部分的地形。殘片由來自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的比利時考古學家蒂里·凡·康珀諾爾領導的發掘小組于兩年前發現的。蒙彼利埃大學日前表示,“對于地中海地區乃至整個西方文明,這是迄今為止最早一塊反映真實空間的地圖”。
與現代地圖一樣,這塊陶片地圖上不同方位的地名前使用圓點標注。標注地名使用的都是古希臘字母.這塊陶片地圖上一共標明了13座城鎮,其中奧特朗托、烏真托、萊烏卡等地至今仍在。地圖作者在陶片上亞平寧半島的兩邊刻上波浪形狀的線條,用來代表半島西面的愛奧尼亞海與東面的亞得里亞海。
這次公布的西方最古老地圖還證明,在制作地圖方面,古希臘人比羅馬人早行一步。
女性體型50年大變 設計師大呼服裝標準要改
一項研究報告稱,時裝業忽視了50年來女性體型已經發生明顯變化這一事實,設計師和生產商仍在制作那些只適合傳統的“沙漏”體型的人穿的服裝,而時下女性的體型大多屬于倒三角型、矩型和梨型。
研究人員對6000名女性的體型狀況進行分析后發現:46%的女性屬于“矩形”體型,腰圍和臀圍、胸圍相比,小于9英寸;有超過20%的女性屬于勺子型或梨型,臀圍比胸圍至少大2英寸;差不多有14%的女性屬于“倒三角型”,胸圍比臀圍大3英寸或4英寸。負責該項研究的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采用了用“美式服裝標準”在兩年的時間里收集的美國人體型的研究數據。這項研究由阿爾瓦(Alva)公司委托,主要生產由設計師設計的人體模型。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賈尼斯·王表示:“大多數零售商主要為‘沙漏’型女性設計服裝。服裝業的標準尺寸已不適合現在的情況,如果服裝業希望滿足當今女性的需要,開發更廣大的潛在市場,就應該改變原有的尺寸標準。”
上述發現與2004年刊登的有關英國女性體型的類似研究不謀而合。根據英國的研究,女性的平均腰圍較上世紀50年代增加了6英寸。
瑞典科研人員指出早產與青年男子高血壓有關
瑞典科研人員在分析了約33萬名瑞典男性的健康記錄后認為,早產會導致男嬰在成長為青年后血壓偏高,但這一結論是否適用于女性還有待研究。
此前的一些研究顯示,嬰兒出生時體重不足與其成年后血壓高有關聯。為了深入這方面的研究,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斯特凡·約翰松等人,分析了約33萬名瑞典男性20歲時的征兵健康記錄,研究對象出生于1973年至1981年間。
約翰松等人在最新一期美國心臟醫學雜志《循環》上報告說,他們的分析結果顯示,輕微早產組的男嬰在成長為青年后,他們當中心臟收縮壓較高的發生率為25%,這一比例在嚴重早產組和非常嚴重早產組的男青年群體中均會升高,特別是在曾非常嚴重早產的男青年中,心臟收縮壓較高的發生率高達93%。另外,研究還發現,輕微早產組的男青年中,出生時體重不足也會增加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他們在娘胎里呆的時間越短,在長大后其心臟舒張壓越高。
全球首艘太陽帆飛船因火箭推進器故障發射失敗
由于火箭推進器出現故障,全球首艘太陽帆飛船“宇宙一號”發射失敗。俄羅斯北海艦隊官員表示,莫斯科當地時間6月21日晚11時46分(北京時間22日凌晨4點46分),在巴倫支海的俄羅斯核潛艇部隊發射“宇宙一號”后僅83秒即宣告發射失敗。
根據設計程序,宇宙一號將在發射45分鐘后與火箭分離,依靠推動器的動力繼續飛行。但現在地面接收不到任何來自“宇宙一號”的信號,和“宇宙一號”失去所有聯系。該官員稱,目前正在搜索“宇宙一號”和火箭的殘骸,并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
1999年和2001年俄羅斯曾經兩次發射太陽能宇航器,但均以失敗告終,其一在大氣層中被燒毀,另一個與火箭無法分離。據悉,這艘太陽帆飛船耗資400萬美元,是由美國行星學會、俄羅斯科學院與莫斯科拉沃奇金太空工業設計所花費數年時間聯合研制的。
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可能使侏羅紀惡劣氣候再現
在結束不久的“侏羅系界線及地質事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80多位科學家擔憂地表示,多年之后,侏羅紀時期曾出現過階段性的惡劣氣候環境有可能再次出現。
專家介紹,到2004年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前所未有的379ppm。這個濃度已經是侏羅紀時期發生嚴重溫室效應時二氧化碳濃度的1/4。專家表示,人類如果再任由二氧化碳的濃度如此增長下去,100年以后,或者是更短的時間內,很可能發生像侏羅紀時期同樣程度的溫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