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有“濁酒一壺論英雄”之說,可見飲酒笑談多為男子漢一吐胸中激情、縱論天下大勢的既傳統亦流行的方式;巾幗美眉若也仰脖豪飲千杯不醉,更被刮目相看,視作女中英杰。翻開一部歷史演義,似乎歲月就在酒波奔涌中流淌,人物都在推杯換盞時閃光;一個有著五千年甚至更為久遠釀酒史的偉大民族,就這么挾著酒壇舉著酒杯,有時踉踉蹌蹌、有時大步流星地走過了或昏暗或輝煌、或崎嶇或寬廣、或山重水復或柳暗花明、或屈辱凄涼或揚眉吐氣的漫長道路;不盡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總在杯中飄忽游蕩,伴隨著無數醉臥疆場的征戰將士;多少雄文華章、妙詩美賦,就在被酒精激活了的才子巨匠大腦中流瀉而出,歷千年不朽,傳萬里溢香。
如果說,醇酒佳釀曾激勵著祖祖輩輩的先人將古老的國度不斷推向世界文明的前沿,讓我們無法淡忘它的歷史功績的話,那么,在科學意識漸漸深入人心的今天,我們靜下心來略作反思,也許就不難發現,酒所饋贈予我們的還有它消極的一面。有報道說,在滬召開的“中國飲酒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上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合作中心公布了如下信息:僅僅10年間,我國的“酒依賴”患病率竟上升了3.7倍,每年消耗掉的酒量相當于一個西湖的水量,且酗酒者低齡化、女性的比例不斷增加,嗜酒者預期壽命平均低于53歲,由此“酒依賴”已成為社會問題。
酗酒的后果,已不僅僅是有損飲者的健康,它還直接釀成了大量的交通事故和其他行業的重大事故,形成不容忽視的社會公害。然而,在全社會共同釀造西湖般宏大的“酒湖工程”中,許多本該持冷靜頭腦的“有關方面”,卻異乎尋常地熱了起來,不遺余力地推波助瀾。譬如若干年前,“秦池”酒廠在“國”字號熒屏上勇奪數億元廣告“標王”,大有“酒漫神州,氣吞寰宇”氣概。人們在那番震驚世界的熱鬧中,嗅到的是當地當家“公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猴急氣味和京城當紅媒體只管自家效益而不顧企業死活的大腕派頭。果然,“秦池”在地方公仆的催促下向“酒精西湖”拼命灌水的小聰明中累垮了,據說讓它天天露臉的電視臺也未能如意收齊那天價廣告費,雙方在著眼于金錢的“酒依賴”撲騰中,都好像嘗到了“竹籃打‘酒’一場空”的滋味。
“東西南北千杯碰,男女老少雙頰紅。”酒勢浩大,酒風盛行,不獨民間沿襲,尤見官場更甚。如今一些地方,凡上了級別的公仆,倘只具水平而不擅“酒瓶”,便往往被人視作無能,甚至沒法在圈子里兜得轉。官風帶動民風,酒氣焉有不沖天之理?
烈酒一“湖”惹是非。波濤浩渺的“酒精西湖”,不只是淹沒了多少人的青春年華、健康身心,還吞沒了難以計數的公款國財,使熏人的酒氣中更混雜了一股腐敗臭氣。不是說喝酒就一定不好,其實朋友相聚,以酒助興并無不妥;一般人日常少飲果酒,也有益身體;但是,喝酒時把握一個“度”卻是萬萬不宜忽略的,這個“度”對常人來說應是飲量的“多少”和酒精含量的“高低”,對公仆而言,還須多一個“公私”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