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
父親告訴我,
喝酒要喝苞谷酒。
父親說:
莫說酒是粗糧造,
喝了人忠厚。
一根直腸子,
實話實說,
推心置腹交朋友。
小時候,
母親陪伴我,
溫馨住在吊腳樓。
母親講:
莫看樓是木頭蓋,
住著人樸實。
人見人親,
山高路遠大膽走。
千年苞谷酒,
千年吊腳樓,
吊腳樓里釀苞谷酒。
喝一口,
住一宿。
精神抖,
人長壽。
兒行千里母不憂。
甜甜地喝一碗吶!
—那蕩氣回腸的苞谷酒。
美美地住一宿喲!
—那魂牽夢縈的吊腳樓……
(苞谷:湘西人稱“玉米”為苞谷。)
風雅的“勸酒”詩
文/孫民立
唐代著名詩人李賀,有首《致酒行》,就是勸酒致詞之歌,一開始就寫道: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這里的“零落棲遲”,是詩人寫自己困居異鄉窮愁潦倒,想用一杯酒來借酒澆愁。
接寫主人“奉觴”,持酒相勸,祝福客人健康長壽。讀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詩人李商隱有首《杜工部蜀中離席》,詩題的意思是,仿照杜工部的風格,寫離筵席上的情景。其中有云: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雜雨云。”在離別的席上,有人喝醉了,有的還沒醉,醉的人延請醒的人繼續喝,要同醉而后快。
下句是寫席上的人要離別了,不得不關心氣象的情況。
唐代詩人于武陵,有首《勸酒》詩,在短短的二十字內,表達了主人殷勤勸酒和向客人祝福的深情。詩云:
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主人用名貴的酒器金屬斟滿了酒敬奉客人,要他喝干,不要推辭;接著向客人表示了祝福和安慰道:花開得好看是在經歷了風雨之后;人生總是要經受挫折和嘗夠別離之苦。
于武陵一生仕途坎坷,這富有哲理的名句,也是他的自慰自勉。
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有首《滿庭芳》詞,是他在黃州時,為接待來訪的友人陳季常和棄官三十三年的王先生而作。其中有云:
“愿持此邀君,一飲空缸。”
讀來令人如聞“干杯,干杯”之聲,滿懷豪情,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