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能壞事,人所共知。因此,有些行業是嚴禁喝酒的。比如,酒后開車,便是司機的大忌。但司機吳大明卻不這樣認為。他說,只要酒量適度,喝到恰到好處,酒,不僅不會誤事,而且還會使人興奮,調節心態,助你成功呢!因此,他酒照常喝,車照常開。
大前年,吳大明下崗了,他在父母和親朋的支援下,湊了一筆錢,買了一輛舊車。干起運輸行業。他父親原是一個熟練的司機,把精湛的技術,快速排除故障的本領,都原原本本地傳給了他。小吳腦子靈光,加上扎實的高中文化,“雛鳳清于老鳳聲”,他的技術水平便很快超過了他的父輩。隨著車輪的響動,小日子過得甜甜的。但有一點令人擔心,那就是喝酒的事兒,無論親朋好友如何勸說,他都不當一回事兒。
吳大明喝酒有嚴格的定量。如果是啤酒只限一瓶,如果是白酒則只限四兩,從不超過;喝酒的方法也很獨特,一瓶啤酒分兩杯,一杯一咕咚便下了肚;四兩白酒分四口,一仰脖子便喝光。不用下酒菜,也不必墊肚子。他說:“大口喝酒,辛辣刺激。酒從嘴到胃,然后酒氣迅速上升,強烈地刺激喉鼻。人,就是圖這股子嗆勁、沖勁呢!”為了保險起見,他也作了一些自我規定:啤酒,只限本地的“山城”;白酒呢,以廠前劉家館子的“老白干”為準,按照他的這種規矩,操作了多年,倒也相安無事。
但上月卻出了車禍。而且到底還是栽在這倒霉的酒上。
出事的那天,他開車到市里去提貨。杯里揣著自炒的一包花生米和劉家館子的四兩老白干。真個是駕輕就熟,一路順風。不一會兒就到達了目的地。裝上車,不到12點便返程了。
車到半路,肚子餓了。吳大明便停下車來。走進了一個老飯館。老規矩:一盤炒臘肉,四兩大米飯。接著取出身上的酒和炒花生,不到10分鐘就結束了戰斗。然后,便又驅車上路了。不一會兒,吳大明感到一股燥熱從“丹田”直沖“百會”,接著便覺得眼睛有些模糊了,手腳也不聽使喚了……終于,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在一個“S”形地段,吳大明由于血管里的酒精的涌動,頭腦一陣陣地發麻,迷糊之中,他竟把加速當成了減速,向左反而向右,結果車子沖出了馬路,在一片麥子地里做了三個“前滾翻”……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額角上開了一條兩寸多的口子,左手粉碎性骨折,他住進了醫院。
躺在病床上,吳大明百思不得其解,四兩酒,對他來說,充其量不過七成酒,怎么就醉了呢?多年的老規矩怎么就不靈了……
只有一個人能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劉家館子的女老板劉怡。最近,市里“打假”抓得緊,時常到各家商店抽查商品質量,從上月起,她經銷的白酒已經不敢再摻水了。停止摻水的日期,正是吳大明發生車禍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