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釀酒系的學子為郭教授舉辦了一場“從教40周年”的慶典活動。參加的大都是國內釀酒業的骨干精英及企業集團的老總和董事,他們大多是教授教過的弟子。教授反對張揚,但當他回眸這一張張熟悉而又陌生的臉時,自己也驚訝:什么時候,真的已“桃李滿天下”了?
慶典會上,弟子們說起郭教授的嚴格,都要互相笑問:“誰還沒哭過?”哭,是指教授批評狠了,女同學都有抹鼻子的記錄。男同學雖然不好意思“輕彈”眼淚,卻也一陣臉紅一陣臉白刻骨銘心難以忘懷。在教授門下,想偷懶混文憑先別進來,不想偷懶卻不動腦筋也要小心著點。教授看重的是三分聰明七分努力的人,而不是七分聰明只花三分努力的人。如果那樣,他“罵”起來決不含糊。他的治學風格就像一杯濃烈的白酒,初嘗者總會嗆得滿眼淚水。而哭過了,悟過了,智慧升華了,人格成熟了,也就嘗到了這杯酒的甘甜綿長、醇厚和回香。
出類拔萃的李博士是教授門下培養的國內第一代啤酒女博士,屬于那種七分聰明還加十分努力的佼佼者。她課上得好,課題也不斷出成績,和企業也能打成一片。最拿手的,當然是釀得一手好酒。業績多了,掌聲多了,小李也有些沾沾自喜。教授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次,小李又完成一項新品啤酒的研發。品評會上,系里的行家和新秀一致贊不絕口,而享有啤酒大王盛名的郭教授卻不動聲色。他晃動酒杯,聞著香氣,小呷一口,流轉口腔后,忽然,“啐”地一口把酒吐入水池,他看了一眼博士,一錘定音地說:“雙乙酰超標,不能算好酒。”全場嘩然,博士是教授的得意大門生,眾人打分也是看在教授臉上,平日里提起大弟子教授就笑得合不攏嘴,今天卻一棍子打得無情無義。博士無地自容,雙乙酰是啤酒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香味物質,適量會使人感到愉悅,過量會有酸臭感。博士知道這一次的酒雙乙酰有點過,但一般人是喝不出的,其他人也不會太苛求。沒想到別人沒說話,卻被教授當場點破,博士那天哭得那個復雜,羞愧、委屈、悔恨,一股腦兒如摻雜了飲料的混酒,辨不出個啥味了。
事后教授對博士說:“整瓶不搖半瓶搖,我希望你做一瓶整瓶子酒。”
如今,教授退休了,首選接班人就是李博士。她就像一顆上選的麥芽,經過教授的“糖化、發酵、蒸餾”,也經過博士自身的靈魂的打磨和疼痛,最終釀制成一滴純正香濃的精品啤酒。
教授那么嚴格,可報考他的研究生有增無減。除了他的德隆望尊和真才實學外,愛生如子,也是學子們眾口皆碑的。教授說:“研究生是項目研究的主力軍,他們既要上課又要做實驗,確實很辛苦。我們要盡可能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研究環境,有些從農村來的學生,還要解決好他們的溫飽問題。”
近年來,高校研究室師生關系有些緊張,在滾滾的經濟洪流沖擊下,師生關系變得尷尬復雜。郭教授卻是一個明智的長者,他知道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格,要留住人才先要暖住人心,尊重愛護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熱愛。在這里,學生的課題出了成績,表彰在前的是學生本人。學生的研究出了問題,教授和主帶教師引咎自責,從管理上先找原因。臨近畢業時,其他學生為找工作“惶惶不可終日”,教授就為學生撒開關系網,聯系落實接收單位。現在這些酒行業的老總或董事,很多就是當年教授推薦進去的學生,學生找到了工作,教授也播下了種子。
在生活上,教授盡量不讓一個學生因生活困頓而影響學業。對于刻苦努力而家境困難的學生設立特困獎學金,平時有些創收性的對外服務也盡量安排給生活困難的學生去做。研究生小張來自貧困家庭,每到冬天,就會經常感冒發燒。教授以為他體質弱抵抗力差,后來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洗不起兩塊錢的學生澡,一年四季他都在廁所里用冷水洗澡。其他季節還湊合,一到冬季,動作再利索也免不了受涼感冒。教授聽了心里不是個滋味,當下掏出一百元錢給小張去買澡票。他說:“在我們生活得很有品位的時候,不能忘記貧寒的學子在為兩塊錢的澡票打噴嚏!”這樣的細枝末節在教授40年教育生涯中不勝枚舉。10年后,小張從國外帶著研究項目和研究基金來見教授,他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在我窘困的大學生涯里,教授像一杯燙熱的傳統品位的中國黃酒,釅釅的、濃濃的,溫暖著我的心,他慈父般的關心和愛護,是我發奮圖強的力量源泉。我今天所做的,不過是一個孺子對父親的跪乳之報。”
愛如陳釀,說的是教授;跪乳之報,說的是學子。教育,這個承上啟下的事業,只要保持這樣水乳交融的師生關系,很多人才,才會“筍借一風爭作竹”,茁壯成長。
教授說:“我的一生,最大的收獲并不是釀了多少好酒,也不是一項項新產業,更不是這個獎那個獎。而是你們,你們才是我一生釀制的最滿意的好酒,無論高雅,還是普通,打開你們任何一瓶酒,我都會沉醉!”
教授的弟子,很多已功成名就。在他們身上,可以感受到教授的人品風格的重現。如白酒般嚴謹做人,如黃酒般寬厚博愛,如啤酒般豪放熱情,如葡萄酒般深沉細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酒無言,香自四溢。
師恩如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