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一周,中國的變化就令人耳目一新。中國政府網正式開通后的24小時內,其全球排名即從第17201名升至第744名,一躍成為全球人氣指數第二的國家級政府網站。而僅僅三個月前,它開始試運行時,在全球1200多萬家網站的排名還在10萬多位。有評論說,這反映出,中國民眾對政府事務的參與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熱情。但這僅僅是一個方面。實際上,它還印證了中國政府與日俱增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各方面的人士都極為關注這屆政府的一舉一動。而從五千年歷史來講,這都應該是一個頗有想法和作為的政府。
政府有沒有影響力,在于它是否干實事,是否得人心。1月1日,實行了2600多年的農業稅終于壽終正寢。有評論說,這不是恩賜,這是九億農民應得的公平。中國社會掀開了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篇章。同樣隨新年鐘聲響起,個稅起征點從800元翻為1600元。也有評論認為,這體現的是雙重公平:公共財政與工薪收入共享社會財富增長的稅契公平,貧者寡稅、富者多稅的稅負公平。再一件事,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從今年起率先邁步,目標就是實現義務教育全部免費,促進教育公平。由此發端,教育全局之均衡發展可期,對和諧社會的逐步建立、對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都有著基礎意義。
元旦、春節期間,妥善安排好困難群眾生活,是一個慣例。而今年的特點是格外務實。開中央政府大規模高規格捐助先河幫助貧寒民眾過冬的活動還在進行之中,而財政部、民政部已聯合下發撥款通知,提前預撥2006年低保補助資金55.3億元,并要求各地在收到撥款后要立即將資金分配下撥。中辦和國辦亦就做好2006年“兩節”期間的有關工作做出安排,特別強調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尤其要深入到困難群眾中去,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而從近來的一系列舉措看,解決群眾的燃眉之急,實在不僅僅限于“兩節”期間。
引人注目的還有1月1日《公務員法》的實施。這是中國第一部帶有干部人事管理總章程性質的重要法律,標志著中國公務員管理歷史上一個劃時代階段的來臨,對于打造高效、負責、為民的政府有著實際意義。而關系到實現“十一五”目標的具體措施,也在這一周里亮相。比如,國辦轉發了發改委等部門關于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意見的通知,特別要求“清理有關限制性規定的工作必須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這是民眾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情。另一件得人心之事是,1月1日,全國檢察機關啟用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建設、金融、教育、醫藥衛生和政府采購行賄犯罪“黑名單”全國聯網,實行“陽光防腐”。中央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也于新年伊始在京舉行,對2006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作出部署。有評論說,中國反腐倡廉,雷聲大,雨點也大。地方政府緊隨而上,如廣東省紀委、省監察廳聯合發出通知,要求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凡是收受“紅包”和參與賭博的。一律先給予免職,再按規定處理。總的來講,本屆政府有一個特點,即它抓的事情,都直接瞄準了“民眾滿不滿意”。現今的政策,契合民眾對未來的期望:黨員帶好頭,干部執好政,政府要務實、清明、高效,要繼續打擊貪官污吏,還社會一片清新的空氣。
新年第一周里,胡錦濤的名字頻頻出現,仿佛預示中央領導人在今年會更加忙碌。在新年賀詞和講話中,他都強調了,2006年,是中國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2006年要為“十一五”開好局、起好步。做好今年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他還有兩封新年賀電,一是中俄領導人互致新年賀電并宣布“俄羅斯年”開始,另一是中印領導人互致新年賀電并宣布“中印友好年”的開始。俄、印是中國的兩個大鄰國,中國繼續鞏固周邊睦鄰友好關系,十分要緊。胡錦濤還考察了解放軍報社。軍報則發表新年文章,表示“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
這一周里,在互聯網上,出現了網民稱贊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人的一批文章和詩詞, 網民爭相向他們拜年的熱烈情形,之前也很少見到。人們說,“干得棒”,“喜歡看電視上出現胡主席、溫總理的鏡頭,喜歡聽他們講話,喜歡他們的作風和派頭”,“政黨優秀惟才舉,英才主政民福祉!愿2006年更上一層樓,大展宏圖!向胡錦濤總書記問候新年好”,“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是一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集體,是一個辦事果敢、值得信賴的集體,是一個親民、愛民、為民的集體”,等等。不知道網文會否成為歷史的檔案,但政府一旦把它向民眾作出的承諾認真落實,則其影響力的上升,自然會有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