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編者按:俗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些年,“人造節(jié)”之風吹遍城鄉(xiāng)之后,引起各階層人士褒貶不一的紛紛議論。我們采訪了幾位,請聽聽他們的聲音—
我們有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張佐家,四川某市政府機關的公務員,他說—
我已經連續(xù)幾年參與辦節(jié)了,是專門磨嘴跑腿辦實事的。不瞞你說,每次節(jié)日下來都累得什么都不想干了,但我是樂意的,因為效果不錯,成為我市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們這里離大城市遠一些,比較偏僻,經濟不太發(fā)達。多少年來,由于思想不開闊,一直圍著農田做文章,當然只能是在原地踏步,其實我們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老祖宗留下了不少珍貴遺產,可惜過去一直沒意識到。后來一些地方搞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節(jié)慶,從中受到了啟發(fā)并到一些地方取了經。四年前我們也搞了起來,幾年下來開發(fā)了以文化名人為主要內容的三個旅游景點,形成了以文化旅游為龍頭的新產業(yè),光新增的就業(yè)人口就有1.4萬人,大大解決了閑散人員的出路。
該剎剎“公款追星”了
柳成芬,廣西某市街道居委會主任,她說—
有人說:“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依我看,這是“文化搭臺,明星唱戲”。不是在民間流傳著這一句順口溜:“明星賺錢,政府買單。官員得利,百姓遭殃”嗎?
如果有人問,辦節(jié)誰最高興,那當然是領導了。因為在他們看來,搞節(jié)慶活動本身就是一項政績工程。在節(jié)慶活動中,領導到處出鏡,報上有名,熒屏有影,好不風光。為給“人造節(jié)”造聲勢,營造氣氛,每次都要請幾位大腕、明星加盟前來助興。這些“星爺爺星奶奶”可不是白來的,他們住的是高檔賓館,吃的是山珍海味。更令人咋舌的是他們在臺上只站上幾分鐘,唱上一二首歌就拿走了3萬元,這可是相當于我一年的收入啊!雖然我們處在基層,也人微言輕,但也想呼吁呼吁,這種用“公款追星”的風氣,實在該剎一剎了。
不想再當“冤大頭”
秦萬英,陜西某市一家民營企業(yè)的廠長,他說—
干什么事,都得花錢,辦節(jié)說白了就是燒錢的買賣,而我們的政府是沒有錢來辦這樣節(jié)的,企業(yè)則首當其沖了。一到辦節(jié),主辦單位邊向我們企業(yè)攤派,硬性要求企業(yè)贊助或購買攤位,當然這不是白給。一次就要走“贊助費”30萬元。錢花了,但這攤位純屬擺設,一點經濟效益也沒有。
30萬元,對我們這家不足百人的民營企業(yè)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真是不想給又不得不給。“縣官不如現管”,得罪了“主管”可不是鬧著玩的。畢竟我們是他們的屬下,以后要辦什么事都得找他們。如果想給你穿小鞋那是輕而易舉的。沒辦法,只能“出錢買安了”。聽說,今年這個節(jié)還得辦,我們不反對辦節(jié),但再也不要讓我們當“冤大頭”了。
我舉雙手贊成
許宜直,江蘇某市從事草莓種植的農民專業(yè)戶,他說—
你問我對“人造節(jié)”的看法,我是農民,說句實話:我舉雙手贊成,原因很簡單,我賺錢了。我確實聽到有不少人反對,說是勞民傷財,但政府從來沒有在我們頭上打主意。
我們這里是丘陵地帶,盛產草莓,個兒大,水分多,味道美。過去銷路不好,種植不多,只在當地市場銷售。我在五年前就開始種植了,但生意一直不太好。自己也沒有力量走出去推銷,一直為此發(fā)愁。2003年我們這里搞了“文化節(jié)”,雖然不是“草莓節(jié)”,但這正是草莓的收獲季節(jié)。節(jié)日里,全國四面八方都有人來,其中也有做生意的。這一下,我們的草莓露了臉,出了名。政府有關部門為我們牽線搭橋,簽了不少訂單。去年我的草莓種植又擴大了一倍,肯定能賺更多的錢,你說我能不高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