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敦煌俗字與寫本學之關系

2006-01-01 00:00:00鄭阿財
敦煌研究 2006年6期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對寫本學,又稱為手稿學的界定及其對敦煌寫本研究之重大意義為論點,充分論證了敦煌寫本中出現的俗字與寫本時代之間的關系,與寫本真偽的關系以及敦煌寫本俗字可供探究寫本性質與來源的重要參考價值,以為寫本學的建立,意義深遠,既是研究敦煌文獻的基礎,也是研究日本古寫經,乃至于漢字文化圈中的韓國、越南漢文寫本的重要文獻基礎。

關鍵詞:敦煌俗字;寫本學;關系

中圖分類號:G25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06)06-0162-06

一 前言

“寫本學”(codicologie),漢譯又作“手稿學”,其宗旨是對體現手稿在其特定的時空條件下,內在與外在特征的描述。在漢字文化圈,凡以手寫的書,都稱之為“寫本”或“抄本”。研究“寫本”的相關問題,包括了“稿本”,稱之為“寫本學”。

“寫本學”原依附在“版本學”中,近代發現的古寫本數量增多,寫本的相關問題受到重視,才開始從“版本學”獨立出來。版本學是文獻學的核心,研究的對象是印刷的書籍;所以有“雕版印刷”的產生,才會有版本問題的形成。雖然中國雕版印刷的發明早在唐代已經產生,不過它的普及則主要在宋代。在雕版印刷尚未流行以前,書籍的流傳長時期是以抄寫來流傳的。此一時期又可分為二大階段:一為造紙術尚未發明,到紙張未普及的秦漢魏晉時期,此階段的書寫材料主要以竹簡、木牘與布帛為文獻流傳的載體,而裝幀形態主要則是“編簡成冊”,一般稱為“簡帛時期”。其后,晉唐時期,紙張普及,書籍大量使用紙張來抄寫傳播,裝幀形式,則從“簡冊”發展為“卷軸”,這是中國圖書史上繼簡帛之后,以紙張卷軸為主的“寫本時期”。這些寫本,由于時代不同、地域不同,使用紙張的質地、厚薄、大小亦有所差別;性質、行款、格式也有所不同;形制上也有卷軸、梵夾裝、經折裝、粘葉裝、縫繢裝、旋風裝、方冊裝等分別。“寫本”書寫工具的“筆”也因不同時期、不同地域而有軟筆、硬筆,兔毫、鹿毫等的區分;呈現的字體也有隸變、楷書的差別;字體風格也有虞體、歐體等不同。這些問題都與雕版印刷存在的問題大不相同,當自成系統進行研究。

過去由于有關宋代以前的寫本甚少流傳,因此少有對“寫本”進行系統研究。直至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重見天日,大批晉唐時期寫本的發現,提供了我們研究“寫本”豐富而寶貴的一手資料。另一方面,為了研究這批敦煌寫本的性質、時代、真偽…等問題,學界深感寫本與版本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一般的版本學已經不符所需,建構“寫本學”實有其必要性。日本藤枝晃教授、法國戴仁(Drece,Jean-Pierre)教授、臺灣林聰明教授,先后分別從書籍史角度與文書學角度研究敦煌寫本,成果頗有可觀,尤其藤枝教授的成就最為突出。他在《敦煌學導論》中,更極力倡導從書志學的角度對這些敦煌寫本進行研究,以期從幾萬件寫本中發現它的共同規律,而提出了“寫本書志學”的構思。他說:

所謂“書志學”,中國和日本又都稱為“版本學”。“寫本書志學”是以印刷術出現以前的圖書為對象的。過去沒有這門學問,因為直到十九世紀都沒有發現寫本。二十世紀初才在敦煌發現了許多寫本。但在很長時間內又沒有人從書志學的角度對這些寫本進行研究。很多研究者只是以古籍和變文為研究對象,關于寫本和印刷有什么不同,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另一些人則是到法國圖書館去抄寫回到中國或日本后再在雜志上發表,研究也不是以寫本本身為對象,而是以抄回來的寫本中材料為對象。這些材料是二十世紀用手抄回來的,已無法反映寫本本身進行研究,從幾萬件寫本中發現它的共同規律,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寫本書志學”這個名稱是我創造的,別人還沒有使用過,也沒有研究過。

藤枝先生提出的“寫本書志學”,正是所謂的“寫本學”,他主要討論了卷軸形式、字體、紙張等相關問題,為敦煌寫卷及寫本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1年北大榮新江教授特別在《敦煌學十八講》中肯定寫本學建構的必要性,并在前賢基礎上,立有“敦煌寫本學”一講,專文討論“紙張和形制”、“字體和年代”、“寫本的正背面關系”。早年潘重規先生倡導敦煌學研究,在提出“目錄是門徑,文字是基礎”的呼吁時,特別著眼于敦煌寫本俗字之研究,先后撰寫《敦煌卷子俗寫文字與俗文學之研究》、《敦煌寫卷俗寫文字之研究》等系列文章,并編纂《敦煌俗字譜》、《龍龕手鑑新編》等工具書,以為研究敦煌文獻道路之明燈。余既有幸親炙潘師研習敦煌學,且參與各工具書之編纂,深感敦煌寫本俗字與寫本學之關系密切,特草撰此文,借以表達對前輩學者建構“寫本學”之支持與敬佩,并供敦煌學、漢文訓讀新開展之參考。

二 從敦煌寫本論俗字與寫本時代之關系

書籍的字體與抄寫、印刷的時代關系至為密切,字體是版本學家經常用來鑒別版本的根據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基準。如宋刻本字體有肥瘦兩種,北宋早期多采歐陽詢體,所謂的瘦者;北宋后期則流行顏真卿體,即所謂肥者。南宋刻本則多用柳公權體,亦屬瘦者。元代后期,特別福建刻本則多采用趙孟頫體。敦煌寫本時代的鑒別,除了根據紙張、簾紋、界欄、行款、避諱、武后新字外,俗字的使用情形也是探討寫本時代的重要依據之一。

漢字發展,歷代字體多有變化。漢魏以下,隸變之后,繼以楷變。常人書寫,略無定格,訛俗之字,隨時而發,文字形體,混亂至極。今所得見漢魏六朝碑刻、墓志等資料中,觸目所及,隨處可見。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篇》有云:

晉宋以來,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遞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至梁天監之間,斯風未變;大同之末,訛替滋生。蕭子云改易字體,邵陵王頗行偽字;朝野翕然,以為楷式,畫虎不成,多所傷敗。至為一宇,唯見數點,或妄斟酌,逐便轉移。爾后墳籍,略不可看。北朝喪亂之馀,書跡鄙陋,加以專輒造字,猥拙甚于江南。乃以百念為憂,言反為變,不用為罷,追來為歸,更生為蘇,先人為老,如此非一,遍滿經傳。

而顏氏(書證篇)更云:

自有訛謬,過成鄙俗,亂旁為舌,揖下無耳,黿鼉從龜,奮奪從雚,席中加帶,惡上安西,鼓外設皮,鑿頂生毀,離則配禹,壑乃施豁,巫混經旁,阜分澤片,獵化為貓,寵變為竉,業左益片,靈底著器,率字自有律音,強改為別,單字自有善音,輒析成巽,如此之類,不可不治。此外,《史記正義》“論字例”也說:

天子賜孝公黼黻,鄒誕生音甫弗,而鄒氏之前,史本已從耑矣。如此之類,并即依行,不可更改,若其黿鼉從龜,辭亂從舌,覺學從與,泰恭從小,匱匠從走,巢藻從果,耕籍從禾,席下為帶,美下為大,裒下為衣,極下為點,析旁為片,惡上安西,餐側出頭,離邊作禹,此之等類例,直是訛字。寵字為竉,錫字為鍚,以支代文,將無混無,若茲之流,便成兩失。

李唐之世,雕版印刷未盛,典籍多賴傳抄、轉錄,經生、書手抄寫之字體,結體率多無定,民間通俗使用之字,更是變繆繁減,訛俗叢生。張守節《史記正義》書首有論字例之專條,又云:

史漢文字,相承已久。若悅字作說,閑字作間,智字作知,汝字作女,早字作蚤,後字作后,既字作溉,敕字作飭,此之般流,緣古少字,通共用之。史漢本有此古字者,乃為好本。程邈變篆為隸,楷則有常;后代作文,隨時改易。衛宏官書數體,呂忱或字多奇,鍾王等家,以能為法,致令楷文改變,非復一端,咸著秘書,傳之歷代。又字體乖日久,其黼黻之字法從黹,今之史本則有從耑。

顏之推、張守節所論有關六朝隋唐時期文字書寫混亂之情形,核以傳世之碑帖、墓志及古抄本,即可得到實際驗證。特別自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以來,數以萬計的六朝、唐人寫本重見天日,公私雅俗文書并見,更充分呈現了當時實際使用文字的具體面貌。潘重規師在《敦煌俗字譜》序中曾說:

凡欲研究某一時代之作品,必須通曉某一時代之文字;欲通曉某一時代之文字,必須通曉某一時代書寫文字之慣例。吾人茍不研究敦煌之俗字,即難望通曉敦煌之作品。

可見寫本時期俗字滋生,隨時而生;不同時期的寫本,使用俗字既有繼承沿用,又有創新與罷用,是寫本俗字每具有其時代特色。又寫本學研究,時代鑒定實為主要課題,鑒定方法除根據紙張、行款、書體外,俗字的使用情形,也是值得重視的參考指標。從現存敦煌寫本中的俗字來觀察,可發現六朝以來的俗字承襲沿用的情形,如:“辭亂從舌”、“離邊作禹”、“席下為帶”、“極下為點”……等,隋唐五代寫本均是相仍不替。

至于《顏氏家訓》(雜藝篇)中所說的“百念為憂”、“言反為變”、“不用為罷”、“追來為歸”等六朝俗字,在敦煌文獻中的隋唐五代寫本仍有繼承的情形。此外,其中還有顏之推、張守節所未提及的俗字;同時更有與顏、張所論俗字例歧異之現象,且具有時代特色的,如顏、張二氏提及“惡上安西”例,敦煌唐五代寫本俗寫大多如是,如S.6825V《老子想爾注》卷上:“見 人誡為說善。”、S.6659~太上洞玄靈寶妙經眾篇序章》:“探芐錄籍,推校本原,無善無 。”、S.298《太上靈寶洞玄滅度五練生尸經》:“智者洞其至理,考其善 。”……等“惡”字,均俗寫作“ ”字。

除了“心上安西”的俗寫外,敦煌寫本早期的卷子還出現了“德”字去“人”的惡字俗寫,如敦煌研究院藏228北朝寫本《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是日既出,悉能除滅一切 業”、S.4010(約5世紀)《增一阿含經第七》:“此三 想當遠離之,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書道博物館藏大統七年(541)《佛說犯戒罪報輕重經》:“因緣輕慢故,命中墮 道。”、敦研009太和十一年(487)寫本《佛說灌頂章句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卷第十二》:“世間多有 逆下賤之者。”等“惡”字,均俗寫作“ ”。

此外,尚有“導”、“師”等特殊俗字,不在顏、張二氏論及俗字之列,卻出現在敦煌早期寫本的字例。如“導”字作“道下加木”,敦煌研究院藏220《妙法蓮華經》卷第一序品第一:“寶積菩薩、尊 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而“師”字做“左阝右市”,如敦煌研究院藏228北朝寫本《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迦葉菩薩白佛言:如佛所說,供養 長。”、敦煌研究院藏220《妙法蓮華經》卷第一序品第一:“寶積菩薩、導 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S.2942(約5世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五十九》:“法 帛慧融經比丘安弘嵩寫”按:“師”一般俗寫作“師”,如P.2718《王梵志詩》:“逢 需禮拜,過道向前行”。寫本有左旁“自”形變做“阝”,右旁“帀”形變做“市”的俗字“ ”的出現。這些俗字大都出現在北朝寫卷且具隸書筆意的早期寫本,是隸變所造成的特殊俗字。

若將今所得見敦煌寫本俗字,以字為單元,按寫本時代先后,依序排列,歸納出寫本俗字之規律,尋求其時代特色,并持與《正名要錄》、《干祿字書》、《五經文字》、《九經字樣》、《開成石經》等不同階段的標準楷書中收錄的俗字相比較,當可供作寫本時代鑒定之參考依據。

三 從敦煌寫本論俗字與寫本真偽之關系

時代鑒定是寫本學研究主要核心課題之一,伴隨著寫本時代之探究,更衍生出寫本真偽鑒定的另一重要課題。敦煌藏經洞的發現,敦煌寫本一時轟動中外,各方人士多方網羅,不惜高價購置。其后,利益熏心之徒,乃興起造假之風,文物流散,贗品充斥,遂使辨偽問題漸次發展而成為敦煌文獻研究的另一焦點。學界每每借重版本學中的辨偽方法,嘗試從紙張、行款、書法風格等方面來進行寫本辨偽工作,從事敦煌寫本研究工作者在長期的研究發展中也逐漸形成了敦煌寫本特有的辨偽方法與系統。如法國戴仁在《敦煌寫本中的贗品》一文中總結辨別寫本贗品的方法,大致分為內部標準和外部標準。一是調查主要針對抄本文章本身的可靠性,其次是借助古文字學、形態學及物理化學等方面來分析。戴仁對敦煌寫本形態作過深入分析。1997年英國圖書館國際敦煌學項目(I.D.P.)曾以“二十世紀初期的敦煌寫本偽卷”為題,舉辦學術研討會,主要便是討論真偽問題及如何辨偽,有從自然科學角度,以紙張的物理分析、化學分析;有從人文科學角度,從寫本形態;也有從寫本藏卷的來歷來考察;更有從紙張、字體、用筆、加點的流變來觀察,希望能提供判斷寫本真偽的一個標尺。

會議中,石塚晴通教授《從漢字標本和書寫材料看敦煌偽卷》便是針對紙張、字體、用筆、加點等演變來考察,文中已論及有關字體部分及各時期的標準字問題,以《干祿字書》為基準,選出“功”、“尼”、“微”、“聰”……等10字,調查7-12世紀的寫本,日本古寫經、敦煌寫本、開成石經等9種寫本作為取樣,進行比對,希望建立寫本漢字的時代標本。構思頗有可取,若能較大規模的取樣,則可信度愈高,標準化也愈高,尤其是除正體的標準字外,對于俗字使用情形的全面調查研究,將可靠的字體,建構出不同時期的俗字形體表,遇有來歷不明之寫本,將其卷中之俗字一一比對,若有出現一般敦煌寫本所無之俗字寫法且有唐五代以前不曾使用之俗字,此一寫本必為可疑。

《甘肅藏敦煌文獻》第2卷收錄敦研352《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四》卷背記錄作“道經”,敘錄云:“卷背書道經三十六行,經名待考。從文字的寫法看,不像宋初以前人所書,可能是本卷從藏經洞出土后,今人利用背面抄寫。書體拙裂,墨色浮。”余從文字、內容等方面懷疑敦研352v“道經”寫本非屬敦煌藏經洞之寫本,特將此卷交由門人周西波博士從道經的形式與內容進行考辨,結論以為:敦研352v“道經”寫本,系據明代始出之《三官經》改編而成,當是清末民初抄錄于敦煌寫經卷背,利用敦煌文獻時應加區別不可混同。

今從寫本俗字使用情形加以考察,發現敦研352v“道經”寫本中有北宋以前從未使用過的俗字寫法,如:“服藥針灸,具無郊(效) ”的“ ”,俗寫作“馬”旁加“念”,按:“驗”之俗寫。敦煌寫本但見“僉”下作四點之寫法,未見有“馬”旁安“念”的“驗”之寫法。劉復《宋元以來俗字譜》收錄有清同治本《嶺南逸史》中的“ ”字俗寫,正與敦研352v寫本寫法相同,且歷代字書中,“ ”始見明,張自烈《正字通》收錄。

另外,敦研352v“道經”寫本有:“未方下,來生倩,誰作兒童”,“兒”俗寫作“完”。按:此“兄”俗字,敦煌寫本一般俗寫作“ ”,未見有“兒”字的寫法。《嶺南逸史》則有此俗體“兄”字。從寫本“ ”字、“兄”字等俗寫的使用情形,足以證成周君考論之說甚諦。

四 敦煌寫本俗字可供探究寫本性質與來源之參考

盡管俗字的產生歷代皆有,俗字的使用更是隨時隨地可見,然不同性質的文獻,來源不同的寫本,其抄寫時使用文字,“正、俗、通、訛”的嚴謹、寬松程度亦有所不同。換句話說,寫本俗字的使用,有其階層性與正式性的差別,且與文獻內容性質息息相關。

唐朝統一,在學術上有《五經正義》的頒布,在文字上則有正字、字樣等規范文字的擬定,《顏氏字樣》、《正名要錄》、《干祿字書》、《五經文字》、《九經字樣》的編纂便應運而生。但是文字畢竟是約定俗成,雖在官方政令、學術統一的要求下,俗字不如正字正式,且易使人有“鄙俗”、“淺俗”、草率、不夠莊重之感;但現實生活中,俗字卻又是隨手書寫、任意使用,廣泛通行而難以禁絕。只是在不同性質的文書上,有著不同的要求而已。所以唐·顏元孫《干祿字書》序中便說:

所謂俗者,例皆淺近,唯籍帳、文案、券契、藥方,非涉雅言,用亦無爽。倘能改革,善不可加。

其意即謂當時“俗字”可在“非涉雅言”的前提下,任意使用。所以顏元孫只說“俗字”的體例淺近,與所謂的“雅言”(指正字)相異,然在民間常用的籍帳、文案、券契及藥方上仍然是普遍使用的。

按:敦煌寫本因其來源有中央與地方之別,亦即有長安宮廷寫經與敦煌當地抄經的不同。寫本性質也有雅俗之分,更因各寫卷抄寫人的階層不同,寫本俗字的使用情形也就不一,因此透過俗字使用的情形也可考察寫本抄寫者的階層身份與文書的類型與來源。

唐代官方的寫經,一般以每行17字,每紙29行為標準。而儒家經典一行常為14字。現存敦煌發現的中土寫經,不論是儒家經典,道教經典或佛教經典,大多屬于正式寫經,紙張質地好,人潢染蘗,行款合于定制,抄寫多出自專業。藤枝晃先生《敦煌出土の長安宮廷寫經》一文,曾歸納抄手有:“經生”、“書手”、“群書手”、“門下省書手”、“秘書省楷書”、“弘文館楷書”、“弘文館楷書令史”、“左春坊楷書令使”等。

“書手”是唐朝官吏制度中專任文書抄寫之書吏,又稱“群書手”,其書法工整,能勝任重要文書及經卷者稱之為“楷書手”。書吏之職由來已久,《漢書·陳遵傳》卷92:

繇是起為河南太守,既至官,當遣從史西,召善書吏十人于前,治私書謝京師故人。遵憑幾,口占書吏,且省官事。書數百封,親疏各有意,河南大驚,數月免。

唐時,劃分職事尤為分明,除原有之“書吏”外,別立“書手”一職,專司文書抄寫工作。 《唐書·職官志》有云:門下省置“楷書手三人”弘文館置“楷書手三十人”中書省史館置“楷書手二十五人”秘書省置“楷書手八十人”著作局置“楷書手五入”司天臺置“五官楷書手五人”崇文館置“書手十人”司經局置“楷書手廿五人”。

唐代書手均經過一定的的訓練及考試合格,始能任職,擔當重要典籍、文書的抄寫工作。《新唐書·藝文志》卷57即載:

貞觀中,魏征、虞世南、顏師古繼為秘書監,請購天下書,選五品以上子孫工書者為書手,繕寫藏于內庫,以宮人掌之。

敦煌寫本中,以唐代特別是中唐以前的寫卷中,書手抄寫的寫卷為數最多,寫本紙張、行款、書法均具相當水準。整體而言,工整而謹嚴。在俗寫文字的使用上,則需嚴謹,大體合于當時字樣書的“正、俗、通”對文字使用的規范。

“經生”是“寫經生”的簡稱,系官府或佛寺雇用來抄寫書卷之人。與“書手”同為專門抄寫人員,唯“經生”無官職品第,乃一職業性的抄書人。魏晉以來佛教的盛行,抄寫佛經,蔚為風潮。按:敦煌寫本佛經可大別為:一切經、供養經、日常用經等三大類,其中一切經乃官方寫經,屬正式寫經。至于供養經又稱施經、愿經,即信眾發愿布施的經典。供養經一般由信徒發愿自行抄寫,其性質、體制雖不若一切經來得正式、嚴謹、講究,然相較于日常用經則明顯工整而一致;供養經因系發愿布施之經典,基于宗教信仰的感情,抄寫時特別重視態度的虔誠與莊嚴慎重,深恐因潦草、舛誤或衍脫而結下“業緣”。如《法苑珠林》“敬法篇”即載:

惟今末世,法逐入訛,道俗相濫,傳謬背真,混雜同行,不修內典,專事俗書。縱有抄寫,心不至殷,既不獲神,又多舛錯,共同止宿,或處在門 ,風雨蟲寓,都無驚懼,致經無靈驗之功,誦無救苦之益。

因此,供養經雖非書家書寫,亦非如宮廷寫經多出自精于虞體、歐體老練書手之手,然亦力求筆畫工整。另外,又由于一般信眾雖有心供養,然局于學識及時間,苦無能力抄寫經典,基于宗教信仰之需求,替人抄經為生的“抄手”遂應運而生。這些抄手抄寫的經典,在字體上、行款上較諸一般信眾發愿抄寫自然嫻熟而中規中矩。然整體而言,每流于匠氣,而顯得墨守成規;又因無宗教信仰,因而大多有手無心,照本抄寫,行款、字體每多依樣畫葫蘆,寫本時代特色則不易突顯。俗字使用,每多承襲,實有不合時代用法,核以《干祿字書》、《五經文字》、《九經字樣》等字樣書,則可得知。這些寫本主要多出自于中唐以后敦煌當地的經生之手。

五 后語

綜合上列對敦煌寫本俗字與寫本關系的論述,深自以為“寫本學”的建立,意義深遠,既是研究敦煌文獻之基礎,也是研究日本古寫經,乃至于漢字文化圈中的韓國、越南漢文寫本之重要基礎。寫本學研究的內涵主要在形式、字體、紙張等方面,無論是寫本或版本,一切書籍均透過文字來呈現,寫本與版本在文字上除了有字體與書風的不同外,更有規范化正字與隨手而寫俗體的重要差異特征,這無疑是“寫本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

本師潘重規先生基于長期閱讀敦煌寫本的經驗,有鑒于俗字整理與研究之重要,特于1977年主編《敦煌俗字譜》,當時限于人力、財力,只能根據《臺北中央圖書館藏敦煌卷子》和神田喜一郎編的《敦煌秘笈留真新編》兩部影本,作為整理敦煌文字的初步工作。嗣后,先生每每期許我能繼續大規模的采錄敦煌寫本俗字,依寫本時代分期、性質、形式分類……等,進行俗字之整理與研究工作。

近年英、法、中、俄各國藏卷陸續公布,并有大型寫本圖錄相繼的印行出版,可處理大量影像的電腦資料庫與軟件,發展迅速,至于成熟,為建構大型敦煌俗字庫提供相當完善的工具與條件。為了潘先生的理想,擬執行敦煌俗字的整理計劃,特指導蔡忠霖博士以《敦煌漢文寫卷俗字及其現象》為題撰寫論文,以為計劃執行之前期實驗。從撰寫歷程得知:敦煌俗字整理計劃之學術意義深遠,然寫本卷帙繁多,時間長遠,性質復雜。整理之規模龐大,需投入大量的人力,長期進行,方見功效;若能擴大與漢字文化圈的相關寫本一起考量,更能發揮學術的效用。因此,研擬計劃,尋求國際合作,恐為當前最為合適而可行的辦法,也是我衷心所期盼的。

(責任編輯 包菁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夜夜拍夜夜爽| 全部毛片免费看|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色香蕉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v天堂中文在线| 色有码无码视频|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色综网|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电影|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高清色本在线www| 色香蕉影院|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青青国产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国产三级毛片| 青青草原国产|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四虎AV麻豆| 色视频国产|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国产91蝌蚪窝| 免费啪啪网址|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欧美精品高清|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青青草一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 最新国产网站| 久久精品电影| 伊人91在线|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高清不卡毛片| 欧美一级片在线|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日本一区高清|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欧美日本激情| 99re视频在线| 久草视频精品|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精品视频91| 国产福利大秀91| 97在线国产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