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調查顯示, 全國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學的人占退學總數的54.4%,有28%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10%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問題。
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的李明是一位才華出眾、充滿自信的小伙子,在大學期間就是學校的風云人物:十佳優秀學生干部、北京市99’十佳大學生優秀辯手、紐約大學交換學生、校文學社主編、英語專業八級、同聲傳譯資格,社會活動很豐富,在大學期間就實現了經濟獨立。
大學快畢業時,他到北京一家大型集團企業的總裁辦實習,由于眼明手快、辦事得體,很得總裁賞識。畢業時,該公司欲留他在總裁辦任職,但李明覺得自己的學識還有待提高,為了使自己再上一個新臺階,他選擇了出國留學。
一年后學成回國,他應聘去了一家新加坡上市的外商獨資企業,擔任董事長秘書。應聘這個職位前,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了慎重考慮,當董事長秘書不是他的目的,但通過當秘書他能在短時間內學到很多東西,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并接觸到很多成功人士。他計劃用三至五年時間擔任董事長秘書,然后尋找合適的機會去獨當一面,負責一個部門或分公司,等積累了一定的經營管理經驗和人脈關系后,再獨創自己的事業。盡管競爭這一職位的應聘者很多,但李明憑借自己的優勢和出色的表現,過五關斬六將,經過五輪面試和嚴格的背景調查后,終于如愿以償地進入了這家公司。李明為自己成功開啟職業之門而興奮不已。
但也許他高興得太早了,三個月的試用期即將期滿之時,人力資源部告訴李明:在董事長秘書這個崗位上,他沒有通過試用,原因是這個崗位需要的極強的服務意識他不太具備,鑒于他在其他方面的確很優秀,公司希望他留下來,但公司尊重他的選擇:離開公司,還是換到市場部任職員,給他一周的時間考慮。
這件事,發生在別人身上,也許沒什么,可發生在李明身上,對他的打擊太大了,他從沒覺得自己如此失敗過,他本以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可以揚帆啟航了,誰知卻就地擱淺,他的自尊和自信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和打擊。這種從高空跌落的感覺使他一時不知所措,他真想找一個沒人的地方躲藏起來,接連三天,他都在賽車場和拳擊場度過。但發泄之后,他很快冷靜下來,自信心和自尊感又重新建立,理智告訴他不能逃避,自己的問題必須自己去勇敢面對。職業之路坎坎坷坷,什么樣的挫折都有可能碰到,如果開始就選擇了逃避,可能就永遠喪失了戰勝自己的勇氣,職業生涯也就無從談起。這次失敗的原因是對自己在公司的定位有偏差,自己的能力、職業規劃和成就動機并沒有問題,只要充分磨練,夯實基礎,個人的職業生涯仍能很好地發展下去。于是他千百遍地問自己:此公司愿景美好嗎?董事長的人格魅力值得認可嗎?自己愿意繼續留在公司嗎?經過幾次理智的分析和考慮,當所有的問題都得出肯定的答案后,他覺得自己一下子輕松了。自己要做的是如何適應新的崗位和工作,如何實現由董事長秘書這一特殊職位向一般崗位的順利轉換,當然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最初的改變是很痛苦的,有太大的落差和失落感,但他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兩個月后,由于他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加上他的敬業精神和豐富的學識,他已完全適應了新的工作,順利完成了角色轉換,他干得很開心,能量得以發揮,感到這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很快,他的工作業績和能力也得到了上司的認可。一年之后,他被列入公司“人才庫”,并被調到新加坡總部去工作,進行一系列跨國業務知識的培訓,他真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而感到欣喜,現在自己的職業綠燈終于亮起來了。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李明在自己的職業之門即將開啟復又關上之際,和大多數人一樣,心理斗爭異常激烈:一方面是自尊心受到了嚴重傷害,感到痛苦和迷惘,想迅速逃離;另一方面理智告訴他不能逃避,遇到挫折必須去勇敢面對,要有頑強的承受能力和戰勝自己的勇氣。正是憑借良好的心理素質,李明度過了難關,經慎重考慮做出了與一般年輕人不同的決定——繼續留在公司,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踏上職業之路。
現在很多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由于工作經驗有限,工作技能和業務水平差別并不是很大,為什么有的人幾年后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跨上了一個甚至幾個臺階,而有的人卻始終在職業生涯的起點徘徊呢?其實,在這之中,個人的心理素質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遺憾的是,由于社會轉型和自身發展階段的影響,使得正處于青春期、社會閱歷淺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現了諸多問題。從最近幾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結果看,大學生中精神行為檢出率為16%,心理健康或處于亞健康狀態的約占30%。諸多的數據和事實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 這正是造成一些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合適工作,無法順利發展自己職業生涯的重要原因。如果能更多地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將會大大有助于他們的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