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做”字字頭后附有“(作)”。詞典《凡例》中說:“繁體字、異體字加括號附列在正體之后;既有繁體字又有異體字時,繁體字放在前面。括號內的字只適用于個別意義時,在字前加上所適用的義項數碼。”根據這條說明,“做”是正體字,“作”加括號附列在“做”之后不是繁體字就是異體字。而且在“作”字前沒有加所適用的義項數碼,應該認為是適用全部義項。查《現代漢語詞典》1983年版、2002年版就是這樣,2005年版沒有修改,仍保留了原樣。 “作”不可能是“做”的繁體字,那么只能理解為是異體字。對“異體字”這個概念,該詞典收為詞目,釋義為:“跟規定的正體字同音同義而寫法不同的字。”“做”與“作”讀音基本相同,而不是同義字,至少不是完全同義。從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也沒有把“作”看作是“做”的異體字。從“作”與“做”的起源考察,“作”字使用很早,是一個義項豐富的多義詞,“做”是“作”的后起的分別字。從文字使用看,“作”與“做”一直并存使用,兩者無法完全替代,如作品、作者、作業、習作、作家、作物、工作等,只能用“作”不能用“做”。同樣,“做”字也有它的使用范圍,如做事、做家具、做買賣、做衣服,“做”字也不能用“作”字來替代。《現代漢語詞典》在以后的修訂中應當加以考慮。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陽473009)
(本欄責任編輯 葉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