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夏季的中原大地,轟轟烈烈的幾場民間賽事把老百姓的生活裝扮得多姿多彩、熱鬧非凡。“超級女聲”、“新聲帶”、“夢想中國”、“舞動中原”……輪番上陣,街頭巷議、茶余飯后,短信紛飛——“誰是最后的贏家”成為大家最為津津樂道的事情。盡管這些賽事中以“超級女聲”鄭州賽區(qū)海選一炮打響,但抓住時機的“新聲帶”緊跟其后,借鑒了旺盛的東風,取得了不俗的表現。
一、全民動員,廣泛參與
從原計劃10天的報名加海選到不得不延長至13天的實際戰(zhàn)況,從一開始的百余名參選者到最后截止期的萬余名老中青各個年齡段的選手,我們不得不承認,“新聲帶”的超級海選確實給廣大老百姓提供了展示自我風采的良好舞臺。一浪高過一浪的全民娛樂總動員確實讓人體會到電視的魅力與魔力。應該說,雖然在形式上,“新聲帶”與“超級女聲”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但其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設門檻的寬松環(huán)境著實讓來自全省的廣大參與者獲得了極大的娛樂快感和極大的個性張揚空間。孟子曾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用于現代,即爭取公眾是贏得勝利的關鍵。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傳播的媒介,是大眾的,不是精英的;是平民的,不是貴族的,作為電視的娛樂節(jié)目更是如此?!靶侣晭А备枋执筚悮v時3個多月,各階段賽況在電視劇頻道播出后居高不下的收視率證明:一個好的娛樂節(jié)目必然是全民狂歡,而不是幾個精英分子曲高和寡的回應。
二、互動交流,真情無限
英國社會學家費塞斯通在《后現代主義與日常生活的審美化》中提出了“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即是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變得模糊與交融。“新聲帶”在成功做到了平民選秀的同時,還充分實現了全民參與的互動交流。從一開始的海選到100進80、80進50、50進30……步步跟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電視、報紙、網站等,只要是老百姓觸之可及的媒體,無不灌輸“投票給你最欣賞的”概念。臺上臺下,選手與觀眾同呼吸、共命運;同揮淚、共歡喜。從來自我們身邊的“新聲帶”選手們參賽曲目的真情演繹到攝像鏡頭拉近放大親友團的悲喜交加,漫天的短信支持把這場來自于民間的娛樂盛事一次次推向了高潮,也一再拉近了觀眾與娛樂節(jié)目的距離,最終實現零距離接觸。
三、形式新穎,文化大餐
與“超級女聲”一樣,“新聲帶”也是緊緊圍繞著平民化、大眾化來做文章。最為巧妙的是,根據夏季時節(jié)老百姓休閑生活多樣化的特點,出奇制勝。一個漂亮的玻璃房做足了文章,既美觀又實用,把夏季廣場文化活動與歌手海選賽事和諧、有序地融合在一起,為豐富廣大百姓的業(yè)余生活提供了一場場精彩的文化大餐。
不過,作為第一次承辦這樣的全國性賽事,筆者認為,電視劇頻道舉辦的這次“新聲帶”歌手大賽也存在一定的遺憾,建議今后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加以改善。
一、營銷互動,雙贏為重
一個“超級女聲”賣火了“蒙牛酸酸乳”,辦火了湖南衛(wèi)視。媒體舉辦這樣的盛大賽事,聚集空前的人氣,目的就是打造和推廣自身的品牌價值,更好地銷售自己的廣告產品,最大化地獲得豐厚的回報,實現媒體與客戶的雙贏。相比之下,“新聲帶”雖說在提升和擴大頻道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廣告客戶互動雙贏方面卻未能抓住更多的契機。盡管我們也有冠名、贊助等產品形式,但節(jié)目進程與客戶預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與配合,缺乏內在的互為補充和推進,感覺有些流于形式。此外,由于保護不當,對頻道原本存在的廣告客戶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二、借勢借力,唱響全國
“新聲帶”不僅唱響了中原大地,同時也在全國其他賽區(qū)獲得了高度的關注。但是,作為第一次舉辦這樣的全國性賽事,這次“新聲帶”比賽合作體內的各家媒體基本上都是單打獨斗,未形成合力。比較“超級女聲”東西南北的全面開花,就顯得有些曇花一現,勢單力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項目。應該說是文章雖好,但缺乏廣為傳唱的平臺和空間。
三、強力打造媒體“星工廠”
“新聲帶”圓了平民的明星夢。從“灰姑娘、“土包子”一躍而成聚光燈下熠熠生輝的主角是所有參賽選手的渴望。既然是一個專業(yè)不足、娛樂打頭的電視節(jié)目,無論觀眾還是選手都必然有審美方面的需求。但是,我們看到無論是從海選還是到接下來的100進80、80進50、50進30……一路走來直至最后的半決賽、決賽,選手的個人風采似乎沒有給大家?guī)韺訉渔幼兊钠诖c驚喜。比較中央臺的“非常6+1”、湖南衛(wèi)視的“超級女聲”,相信每個人要實現自己的明星夢,都需要借助媒體的強力塑造與推廣。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