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對于各家報紙、各個媒體來說,總結過去,開啟未來,是年年的傳統節目和常規報道。但經過一年改擴版的河南日報對2005的歲末回顧報道,卻顯得特別具有策劃意識和創新意味,特別具有回望的高度。用回望點亮人們的記憶,升騰人們的激情,接通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聯系。從而構筑起堅實而明亮的跨越2006新年的臺階,使歷史的意義真正地活在了現實中。
因而,整個歲末的回顧報道,尤其是2005年12月31日的不少版面,可謂是準備充分、制作精心,既實實在在地擁抱著豐收的喜悅,又一筆一畫地書寫著明天的希望。沒有過去總結中常見的空洞的高調頌歌,也不見虛浮的矯情夸飾。而是在開闊開放的歷史性視野中,流淌著一種深刻細膩、親切平易、誠摯實在、鮮活生動頗具感染力與可讀性的新穎文風。以下我們試列舉分析幾個報道和版面。
首先,回顧2005最具新聞價值、最有典型性和厚重感的應是一版上的《2005“十件事實”回眸》系列報道。年終歲末,對于政府承諾的關系百姓利益的“十件實事”落實情況,是政府和群眾的共同關注。從2005年12月22日開始直到2006年1月1日,河南日報就在一版上一天一件實事地對照著,把政府的承諾、設想和兌現、落實放在同一個天平上衡量,從《后農業稅時代的幸福生活》中劉群生的“疑惑”到王金河的“咋不叫俺喜眉間”,全省農業稅全免,29億元的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從《965個被甘甜滋潤的村莊》農民喝上安全水,到《村村有路才有路》中原大地60%的行政村一路春風一路歌……每一篇報道都具體到事,具體到人,具體到村,具體到戶,都用生動的故事和“相關鏈接”中的總體數字相互印證、相互補充,每一篇都實實在在地講述了黨的政策的落實,人們生活的變化。非常令人信服地彰顯了黨和政府形象,讓人感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陽光和領導人民改變現實創造新生活的巨大能量。
其次,回顧2005最具理性眼光和認識意義的當屬《中原時評》版在2005年12月31日推出的《快意評說2005》。整個“快意評說”清新、清麗,清醒、清爽,五篇短文分別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分析評述了2005的閃光和精彩。這些閃光和精彩是過去他們曾經關注和品評過的,但站在2006年新年的門檻上,他們更有了一種收獲的激情,一種思考的清醒,一種開闊的目光,一種放達的心胸。因而《河南:因自信而精彩》凝聚了2005年的精神旗幟,要人們將“自信豪邁、思想進步”帶入2006年;《那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如數家珍般地評價懷想了2005年中原大地上生長的平凡英雄之后,要人們將正氣浩蕩、仁義大愛帶進2006年。總之,整個評論洋溢著喜悅,流瀉著快慰,在一個理性的高度上,把中原2005打理得清清楚楚,使人們升華了對過往日子的認識,更加明確了2006年的奮斗目標和方向。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評論組的這個策劃,打破了以往“社評”“社論”單一的辭舊迎新形式,摒棄了面面俱到、大而化之、嚴肅刻板的筆法,而代之以散文化的評論格調,用詩情澆鑄理性,以輕松化解莊嚴,用具體演說概念,以形象支撐思想。再加之版面上配有彩色漫畫和“話語2005”,使一個時評版具有了難得的豐富飽滿,飛揚靈動。
其三,回顧2005最具視角沖擊力的,最直觀生動、一目了然的,是2005年12月31日“攝影版”推出的《2005,難忘的影像》。“讀圖”時尚的流行,正悄悄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感性的、快感的、當下即時的、無距離的體驗正在成為主導的文化形態。因而,攝影版用大幅彩色影像的組合來言說和描述2005中原崛起的場景和細節,再現人們的歷史性創造,可謂是抓住時機,引領時尚。應該說這些經典的瞬間已經在不同的時間里向人們報告過新聞,但現在把它們重新組合在一起回放,卻又產生了不同凡響的效果,九個畫面組成的是一幅宏大的2005年社會發展動態史,有限的方寸中蘊含著絢麗的天光云影、時代氣象,從影像背后涌流出的是中原人拼搏奮斗創造新生活的熱潮和能量。“高速公路像一支神奇的畫筆在中原大地上畫出了巨大網狀圖案”,其實這就是中原崛起的血脈和神經;年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大關的安鋼集團,其實就是中原崛起的鋼鐵脊梁;還有,鄭東新區陡然生長的高樓氣勢等都爭相講述著中原崛起的故事,演繹著那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
更讓人激情澎湃、令人拍案叫好的是放在影像前頭的策劃人語。“新聞鏡頭,在2005年中原大地上激動地奔走,你問它看到了什么,它會說:崛起,中原的崛起。”策劃人用詩樣的文字為影像講述聚焦了主題,詮釋了重心,有效地引導了讀者的目光和思考,使文字和圖片形成了一種互為闡發、相得益彰的藝術的合力。可謂是文字與圖片齊飛,思想與形象共生。
其四,把回顧2005真正做成一種深度報道的是“視點新聞”工作室精心策劃的3個年終特別奉獻版,《2005,我們共同的牽掛》、《2005,我們始終在關注》、《2005,親歷河南農村變革》。新聞視點是改擴版后的一個深度報道欄目,一年來發現和報道了不少具有重大新聞價值的題材,不少報道也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年終盤點檢查曾經報道過的事件和問題,到底產生了多少變化,引發了怎樣的社會效果,以回顧總結的方式跟蹤報道,無疑能做成一種極好的深度報道。因而他們在歷史中打撈挖掘新聞,把過去曾經關注的事件和問題,用“報道回放”和“記者反饋”的形式,使過去的新聞視點和由報道引發的社會效果聯系起來,過去的新聞視點又重新變為今天的新聞視點,今天的報道成了昨天報道的后續和延伸,使報道獲得了一種歷史的深度和社會的廣度,產生了一種實效性、關聯性、典型性的意義。《2005,我們共同的牽掛》中,由于集中了“事件回放”,使“維護公共利益,尊重公眾知情權”的媒體聲音異常強烈,發人深省;《2005,我們始終在關注》由于“報道回放”和“記者反饋”的緊密結合,使過去新聞視點的關注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2005,親歷河南農村變革》由于對免除農業稅、鄉鎮改革、建立特困家庭醫療制度等事件的全面演繹,使對河南農村2005年變革的整體報道上了一個新臺階。
總之,可以說2005年的歲末報道,是河南日報改擴版一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一次集中體現和輝煌展示,也是集團領導傾力打造的學習型團隊一次編采力量大亮相,更是集團上下創新機制、轉變報道理念、追求“權威、高端、民生、有用”目標、努力實踐“三貼近”的結果。既然能站在這樣回望的高度上,就有理由期待2006年的河南日報將更加驕人更加亮麗。
編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