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超級女聲”開始以來,湖南衛視播放的“超級女聲”節目便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到了8月底決賽前,更是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收視人數達到了5個億!湖南衛視也因此大發其財,廣告時段完全占滿,甚至創下了每15秒廣告價格達11.5萬元新高,大有超過央視一套的趨勢。
“超級女聲”的巨大成功在河南也引來一些媒體的學習和跟隨,由河南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和中央二套聯合舉辦的“夢想中國”、河南電視臺法制頻道與中央十套聯合舉辦的“超級DV秀”、河南衛視的英雄年少少兒才藝比賽、公共頻道與星空衛視聯合舉辦的“舞動中原熱舞大賽”以及電視劇頻道的“新聲帶”全國影視歌手大賽河南分賽等等,可謂異彩紛呈、花樣百出,每一家都期望通過活動效應來帶動自身媒體的發展,但和“超級女聲”的火爆程度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原因何在?
由河南電視臺電視劇頻道主辦、河南金色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新聲帶”全國影視歌手大賽河南分賽,以其新穎的形式在眾多的跟隨品中脫穎而出,取得了近萬名選手報名參加的社會效應,完成了電視劇頻道通過活動發展經濟,實現欄目活動化、經常化、提高頻道的收視率和知名度、增強觀眾的忠誠度、吸引廣告客戶的目的。在“新聲帶”成功閉幕的同時我們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去審視,發現差距來實現自身的超越。為什么“超級女聲”可以火遍中國而“新聲帶”只是打下了河南,總決賽幾乎無人問津;為何“超級女聲”可以大筆地盈利,而“新聲帶”的收入卻是難以啟齒?
一、明確定位,細分市場
“新聲帶”是出生在前有超女后有大量跟隨者的市場環境下,如何通過自身的定位來區分同類海選式欄目,建立自身的特色便是重中之重,“新聲帶”的初始定位是影視歌曲大賽,通過影視歌曲和電視劇頻道形成很好的聯系,這也是“新聲帶”和“超級女聲”最大的不同點。
“超級女聲”就是為在校的青少年度身定做的,這群青少年有很明顯的特征:多數為獨生子女;她們是在新的環境下長大的人,受外來文化影響,經濟基礎好;同時個性獨立、追求自我、更敢于表現、期望實現自己的明星夢。“超級女聲”正是利用了觀眾的這個特征,通過零門檻等創新的方式來吸引其參加,定位的成功注定了“超級女聲”的成功。“新聲帶”的定位和“超級女聲”的定位存在很大的區別,“超級女聲”的定位更注重人群的選擇,它是成功的;“新聲帶”的定位則更注重表演內容的選擇,特色的定位有效地避開“超級女聲”的沖擊,為“新聲帶”的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
全國影視歌曲大賽的定位也存在自身的優勢和缺陷,優勢是可以很清晰地區分同類節目,缺陷是限制了參加競賽人選的表現方式,也就限制了選手的自我表現空間,這樣做的同時對活動的影響力和比賽的偶像效應就有所限制,所以導致前期為了提高活動的參與度,放棄節目定位,允許選手自由演唱,雖是提高了節目的參與度,但是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又一個超女,喪失了自己的定位。好的定位更需要好的表現和執行。
二、整合取勝,實現1+1>2
“新聲帶”是由全國省級影視頻道委員會牽頭,全國17家省級影視頻道作為主辦方分賽區舉辦的全國性賽事,具有獨特的區域性優勢和媒體優勢,同比由湖南衛視和蒙牛集團舉辦的“超級女聲”存在實力分散、市場策劃和控制能力欠缺的缺點。
湖南衛視本身就是一個在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媒體,僅次于中央電視臺;其收視率相當高,創辦的“快樂大本營”、“玫瑰之約”等節目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力。“超級女聲”將播出時間定于每周五晚上8:30,正是收看電視節目的黃金時間,李湘、汪涵等高知名度的娛樂節目主持人也使節目更有吸引力;而蒙牛集團向市場投放20億袋印有“2005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的產品,印刷了1億張海報在各個賽區散發,還在全國做了300場“超級女聲”迷你歌會,設立了“超級女聲”夏令營進行促銷;對傳統媒體的投入更是大手筆,投入金額高達8000萬元!以公交車體、戶外燈箱、平面媒體廣告為主。其整合的優勢更是立竿見影,全國各大媒體全程跟蹤、爭相報道;新興媒體也跟著造勢,一些影響力大的門戶網站專門設立了“超級女聲”專題,每天的跟帖居然達到200萬條!各大博客、論壇同樣有“超級女聲”相關的報道和發言,無形中影響著中國1億多網民,好些沒有看過“超級女聲”節目的人也深受影響,紛紛尋找相關資料、打開電視看個究竟。如此巨大的傳播效果,首先要靠蒙牛酸酸乳和“超級女聲”訴求的完美結合,以及雙方優勢的充分體現。
同比“新聲帶”各個分賽區搞得風風火火,而到了總決賽卻默默無聞,體現出各個媒體各自為政,各個賽區溝通不足,沒有形成全國互動;前期的宣傳鋪天蓋地,到了總決賽時缺乏整合、宣傳乏力,暴露出整合性的不足。
三、創新為王,特色模仿
簡單的模仿永遠無法自立,由河南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提出的玻璃房的創意標新立異,充分體現出了活動的互動性,讓感興趣的觀眾可以當場看到選手的表演,也滿足了選手展現自我的想法,同時提高了活動的透明度,便于觀眾現場監督,比賽的公正性更強了,整個表現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為活動的成功進行打好了前提。
但玻璃房也有它的一些不足之處,因為參與觀眾的流動性、隨意性強,現場氣氛很難有大的波動,不利于氣氛的營造;觀看“超級女聲”我們常常會被現場歌迷的哭聲和掌聲所感動,而玻璃房卻很難取得這樣的效果,更不利于超級偶像的建立。
可是“超級女聲”也不見得很完美,在各個環節中暴露出的不足更是我們超越它的突破點,親和性便是“新聲帶”另一個值得自豪的地方,大家給“超級女聲”評委的印象更多的是冷冰冰、出言不遜,打擊選手毫不留情。“新聲帶”從一開始便試圖在觀眾中建立評委和藹可親的形象,通過和觀眾的短信溝通,更驗證了“新聲帶”在這一方面的優勢,提高了“新聲帶”的參與度。
總之,一個新的品牌的成長,需要各種營養的補充;實力的整合、媒體的宣傳、創新和學習并重,眾多的因素中每一項都必不可少。作為一個成長期的品牌,“新聲帶”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如何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和知名度,如何利用活動獲得盈利,真正實現電視活動經濟,將是“新聲帶”面臨的兩個突出難題。
編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