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所以說,能拿的,我們為什么不拿?關鍵是怎樣一個拿法?。玻埃埃的辏瑑H河南電視臺一家舉辦類同“超女”的活動就有數個頻道之多,都市頻道的“超女”當然可算是嫡系,另外還有電視劇頻道的“新聲帶”影視歌手大賽、經濟生活頻道的“夢想中國”、衛星頻道的“少兒歌手大賽”、公共頻道的“舞動中原”等。這里說類同,是從比賽的賽制安排來說的,從海選到晉級,從各省(賽區)到全國,這也是這類節目最吸引人的地方。從效果來看,除身為嫡系的都市頻道的“超女”外,電視劇頻道的“新聲帶”可算把“拿來主義”做得較好的一個。
我們可以暫且把此類欄目成功的公式歸結為:
成功=大眾化+原生態+商業化運作(炒作)
以下就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新聲帶”“拿來”之成果。
大眾化
“大眾化”,其實是電視理論里面“參與、互動”更進一步的表述方式。這里所謂的“參與互動”不僅僅指普通民眾作為制作方一員在欄目中參與,也指受眾,即電視觀眾作為觀眾的參與?!俺毙欧畹木褪钦嬲拇蟊妳⑴c,數以十萬計的人直接參與欄目,而且是最能吸引受眾眼球的少女,這么多人參與時,欄目本身就充滿了不可控性,自然充滿張力,為受眾提供充分的話題去討論(這還僅僅是大眾化本身具有的提供話題功能,不包括制作方故意提供的話題),加上信息傳播的“滾雪球”效應,火爆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與河南“超女”號稱3萬多人相比,“新聲帶”的直接參與人數在8000人左右,直接參與人數較少。分析其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2004年“超女”既有的影響力;前期投入宣傳的力度;兩個頻道自身的影響力和收視覆蓋范圍不同等。在諸多不利的條件下,“新聲帶”用一種方式作了彌補,實為“拿來”之高招:把海選和晉級賽的現場放到了受眾能夠進行零距離接觸的地方——鄭州市中環百貨廣場,用一個玻璃房標榜透明公正,吸引除選手以外的一般受眾進行直接參與,這些受眾從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因人數問題而缺乏提供話題能力的可能性。《河南商報》網絡版曾以“‘新聲帶’助推周邊經濟”為題,專門寫到因圍觀觀眾很多,給周圍的商場、飯店等帶來不菲的經濟效益,這即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原生態
“原生態”,即最真實的沒有經過加工的狀態。紀錄片、寫實電影等都是這種類型。很多人喜歡看《動物世界》,無疑是被其原生態的東西所吸引。
“超女”在國家現有政策的允許下,充分用“原生態”的“真人秀”滿足了受眾的窺視欲,人們總以為“原生態”只有窺視才能得到,可是觀眾真的看到“原生態”了嗎?答曰:這種“原生態”是經過電視手段進行加工過的,雖然這種加工是刻意為之,但因巧奪天工而了無痕跡。一個關鍵的原因便是,這種加工一開始便是以“原生態”的形式出現,蒙蔽了受眾。舉個例子:“超女”為世人所詬病最深的莫過于評委之點評,尖酸刻薄、挖苦諷刺多于善意的指導。這種行為讓觀眾很看不慣,有人斥責為“踩著少女的尊嚴跳舞”,但是大多數人呢(甚至包括這些號稱看不慣的人)罵過以后仍會津津有味地坐在電視機前看笑話。因此,很明顯這種風格是制作方事先確定好的,因為它確實能提供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話題”。
其實從電視媒體的性質來講,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實現真正的“原生態”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情況下電視只是模仿“原生態”或者制造“原生態”。在這一方面,“新聲帶”選擇的是另一種加工方式。從頻道的理念出發,定位于“溫情”。評委的語言、語氣、行動,現場工作人員各種各樣故意為之的人文關懷等,都為活動營造出一種具有溫馨氛圍的“原生態”。這種“故意”的區別顯然提供了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這個從比賽時觀眾發的短信感言便可略見一斑。
商業化運作(炒作)
一個節目,或者叫一項活動,在全國產生這么大的影響,沒有各種媒體的推波助瀾是不可想象的。而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有一個“傳染機制”,或者叫“滾雪球效應”,即大眾傳播是以一個呈幾何級數向上翻番的效率傳播的,這為炒作提供了可供發揮的天堂。當一個“故事”提供了諸多“話題”之后,需要受眾進行討論才能引起轟動效應。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討論,除電視媒體自身以外,還需要戶外、報紙、網絡等媒體配合。其中網絡無疑是最有效的途徑,“超女”在新浪等多家知名網站開有專欄,并且各大論壇上討論的話題更是層出不窮,這無疑為“超女”的火爆加上了一個很大的籌碼。另外,活動本身的商業化運作促成2004年的冠軍安又琪出唱片、季軍張涵蘊拍廣告等,制造了一系列話題,更為媒體增加了炒作的可能性。
相比而言,“新聲帶”在這方面吃了宿命的虧,當“故事”本身提供的“話題”有限時,應與其他媒體聯合,加強主動炒作,讓“新聲帶”不僅火爆鄭州,而且要唱響全國。
當一種東西已經是“拿來”的時候,對其進行二次“拿來”,本身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所幸的是,“新聲帶”做到了,而且做得不錯,這也許是最值得所有為之付出過的工作人員欣慰和高興的事情。而筆者也正是為此分析類似欄目(活動)最基本的幾個元素,相信有了這些元素的存在,即使以后沒有了“新聲帶”或“超女”,只要將它們和其他新元素加以糅合創新,一定會給中國電視界帶來新的驚喜!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