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國英者,一位默默無聞的農婦也。她跟隨丈夫和女兒、女婿一起在浙江省臺州市打工,因病住進了當地的一家醫院,不菲的醫藥費,不僅讓他們一家人花盡了僅有的全部積蓄,而且負債累累,已經到了再沒有人敢借錢給他們的地步。然而,隨后的一件荒唐事,卻讓這位默默無聞的農婦成了新聞人物,去年11月1日央視幾個頻道的新聞節目里,都報道了發生在她身上的這件荒唐事。
因為再也拿不出治病的醫藥費,醫院用120急救車,將昏迷中的尤國英送回“家”,然而,她家租住的房主卻不讓垂危的尤國英進家門,據說當地風俗,人死在房子里“不吉利”。無奈之下,家人提出將昏迷中的病人直接送到殯儀館。然而,殯儀館發現人還活著,得知此情況后紛紛解囊,捐了3000多元,才將尤國英又送回了醫院。節目主持人一再說,這是一件不該發生的荒唐事。相信看過這條新聞的朋友一定會有同感。
然而,是誰干出了這樣的荒唐事呢?從電視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尤國英的女兒面對鏡頭哭得很悲傷,說:叔叔阿姨們慷慨解囊給我媽治病,我們卻把活著的媽媽送進火葬場,實在太不應該了。看來,這荒唐事的事主當是尤國英的家人。但如果他們有錢給尤國英治病,能把還活著的親人送進殯儀館?他們為了給親人治病,已經盡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如今房主不讓病人進門,救護車又要返回醫院,總不能把病人放在馬路上吧!所以,做出這樣的荒唐事,純屬出于無奈,恐怕不能完全怪尤國英的親人們;又據報道,那位把尤國英送進殯儀館的救護車駕駛員,已經被醫院辭退,由此可見,在醫院的眼里,這件荒唐事,那位駕駛員至少應當承擔相當的責任。然而駕駛員說,他也是出于無奈,醫院叫我把需要搶救的病人送走,又無法送她回家,總不能把病人丟在馬路上,既然家屬提出送火葬場,自然只能順水推舟——照辦。
家屬和駕駛員,雖然他們是這件荒唐事的執行者,但其實并不是荒唐事的制造者,真正制造這件荒唐事的,是病人需要搶救,卻命令駕駛員送走的醫院。救護車把活人直接送進殯儀館,凸顯了它的荒唐性,所以會成為新聞。這樣的事,當然只是一件個例,然而,把需要搶救的病人推出醫院,或者需要繼續治療的病人不得不放棄治療,這樣的事就不是個例,而是相當普遍。它們的區別,僅僅是一個直接送進了殯儀館,一個在家里過渡了一些時間,用百姓的話說,就是“在家里等死”,如此而已。這樣的人,在全國,肯定不是尤國英一人,只是已經習以為常,似乎也成了順理成章。
最近對于十年醫改,先是有官方研究機構發表見解,認為“基本不成功”,后來醫改主管部門又否認“不成功”之說,并且斬釘截鐵說:我們衛生部從來沒有認為“醫改不成功”。兩種說法雖然截然不同,但我相信一定都有理論的支撐和事實的依據。但是我想,在對醫改作出判斷時,恐怕也得聽聽尤國英們和他們的家屬如何說。他們都是平頭百姓,自然無法從理論上、全局上、總體上作出高屋建瓴的判斷,但卻有生與死的悲情,切身的感受,而這,正是作出“醫改成功”說的衛生部高官所體會不到的。
要判斷醫改是否成功,我認為,不妨先去聽聽尤國英們如何說。
(責編/孫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