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起源于我國,歷史悠久,一度成為民間日常生活必備的溫和良藥與健康飲料。其中以烏龍茶為例,最明顯的保健功效是減肥,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減肥茶的主要成分就是烏龍茶。除此以外,還有提神、利尿解毒、消炎抑菌、幫助消化、調節血糖、防齲齒、增強免疫抗衰老、抗輻射、抗腫瘤、抗過敏等作用。
烏龍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之一,主產福建、廣東和臺灣,著名的代表品種有閩北的武夷巖茶、閩南的安溪鐵觀音、廣東的鳳凰單樅和臺灣的凍頂烏龍、文山包種等,品質各具特色。烏龍茶含有的主要功能性成分有:茶多酚、咖啡堿、茶氨酸、茶多糖、茶黃素、茶紅素等,具有較廣泛的藥理功能。
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試驗都表明,飲茶可降低血漿總膽固醇和LDL膽固醇的含量水平。其機理是兒茶素和咖啡堿參與了機體內的脂肪代謝作用,從而阻止血液中膽固醇及其他烯醇中性脂肪類物質的積累,具體原因如下:
一是咖啡堿與磷酸、戊糖等形成核苷酸,它對脂肪具有很強的分解作用;二是咖啡堿可促進胃酸和消化液的分秘,從而增加機體腸胃對脂肪的吸收;三是兒茶素類化合物可促進人體脂肪的分解,防止血液和肝臟中甾醇和中性脂肪的積累。
有關烏龍茶降低膽固醇作用的研究,早在80年代初期已被許多日本學者所關注。宮川等人曾報導過當給大鼠用烏龍茶提取液處理后,可以明顯地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和有效抑制中性脂肪濃度上升。木村等人在利用過氧化脂誘發高血脂大鼠為病理模型來探討烏龍茶的作用時,也得到了烏龍茶會有效地改善血脂代謝的結果。更有意義的是,營養學者巖田等人在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服用烏龍茶提取液時發現,烏龍茶可以提高大鼠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從而使動脈硬化指數得到改善。此外,還有一些研究證明,烏龍茶可以有效地抑制果糖誘發大鼠高血脂癥以及高膽固醇飼料誘發的家兔高血脂癥等。
對于烏龍茶臨床降血脂作用,近年來也不乏有人在研究。例如,松田等人曾分別以健康和具有高血脂癥成年男性為臨床觀察對象,每天服用7罐(190ml/罐)市場商品型罐裝烏龍茶水,在連續6周的臨床實驗后得到了與動物實驗同樣的效果。非常有趣的是,受試者在烏龍茶服用6周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和中性脂肪出現明顯降低的同時,高密度脂蛋白濃度相反得到有意義的增加。
有關烏龍茶降低血脂的有效成分,一般認為是兒茶素類化合物作為主要活性成分。Matsuda以及Muramatsu等人在將兒茶素添加的高脂肪、高膽固醇飼料喂養大鼠的實驗證明,與對照組相比兒茶素可以有效地降低大鼠血中以及肝臟中的膽固醇含量。此外,兒茶素也使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比例有顯著的改善。有人曾通過觀察排泄糞便中的膽固醇量變化來探討兒茶素的作用機制。在研究中他們發現,兒茶素可以改善體內膽固醇的機制,是來自兒茶素抑制膽固醇在小腸部位的吸收。這一現象后來又通過Chisaka等人使用14C標記膽固醇代謝的實驗中得到進一步的證實。
鏈接:令人關注的是,“安溪烏龍茶預防食管癌流行病學研究”科技項目,已通過省市專家聯合評審,這向人們展示了常飲安溪茶對于生命健康的誘人前景。
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薛常鎬,泉州市第一醫院院長、主任醫師、著名腫瘤專家莊建良,省農業廳高級農藝師余文權等7位專家認為,安溪烏龍茶具有降低食管癌患病危險;降低P53基因蛋白表達,減少具食管癌家庭史一級親屬患食管癌危險等特殊功效。在說明安溪茶對食管癌具有獨立保護因素作用時,專家組組長薛常鎬還評價說,此項研究通過測定茶葉中的微量元素,證明飲用烏龍茶的安全性,是安溪烏龍茶具防癌作用的有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