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喜歡喝工夫茶是眾所周知的,潮汕人說:“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一點都不夸張,隨便走進一戶潮汕人家,客廳的顯眼位置上擺放的一定是精致的工夫茶具。祖籍福建的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中寫道:“中國人最愛品茶,在家中喝茶,上茶館也是喝茶;開會時喝茶,打架講理時也要喝茶;早飯前喝茶,午飯后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壺,便可隨遇而安。”
潮汕人喜歡喝茶可謂“國人之最”,就是出外郊游也要帶上茶具,甚至離鄉背井到了異鄉求學、工作,在他鄉的天空下也要擺上一套家鄉帶來的茶具,閑暇時獨自品味鄉愁的釅醇,慰藉異鄉孤寂的靈魂。
喝工夫茶是需要一些閑情和“工夫”的,而在不同的場景喝茶,則可以營造不同的意趣,渲染不一樣的心境。潮汕人經常喝茶的六個場景,每一個都是一幅畫、一首詩,融進潮汕人的工夫茶里去,你就成了詩里那一個靈動的詞兒,成了畫里那一抹飄逸的淡彩……
1、家里
特點:溫馨親切、隨意平和
品茶環境評估:★★★★☆
“飯后一杯茶”是潮汕人的生活習慣,飯桌剛收拾妥當,一家人馬上就圍坐到客廳的沙發上,煮水、沖茶成了飯后必修的“功課”,一家人邊品茶、邊看電視、邊聊天,其樂融融。
潮汕俗語說“沖茶看家風”,這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潮汕人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族群。講究尊卑長幼和相敬如賓是大多數潮汕人世代相傳的家風。隨便走進一戶人家,一聲聲“食!”、“食!”的親切話語會讓外地人誤以為他們正在宴席中吃著山珍海味呢,其實不然,這是父母與子女、公婆與媳婦、夫妻與親友之間正在勸茶!
雖然工夫茶的茶道極為精深考究,但是潮汕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都學會了沖工夫茶的技巧:刮沫淋罐、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人人知曉一二;父母從小就會教導這樣的沖茶常識:“茶不能沖得太滿,滿了要溢掉一些,因為酒滿敬人,茶滿傷人。”而有客人來訪,馬上就得換上新茶,茶熟要讓客人先品嘗——這更是潮汕人無人不懂的禮儀。
工夫茶不僅是潮汕文化的代表,也是潮汕文化的載體,父母在陪兒女沖茶、品茶的過程中,會把一些傳統的道德觀念教給孩子:“待客茶為先”、“茶薄人情厚”、“渴不急飲,餓不急食”、“假力洗茶渣”、“人走茶就涼”……這些人生道理讓兒女一生受用不盡。
“家和萬事興”是中國人所追求的美好、和諧的家庭氛圍。而工夫茶所體現的精神屬性正是一個“和”字:讓環境祥和、讓心境平和、讓氣氛和諧、讓生活和美……由此可見,一家人團聚品茶,濃濃的茶香中飄溢出的是幸福溫馨的氣息,家人之間的關系會在品茶中越來越融洽……
溫馨提醒:不勝“茶量”的人,晚上少喝為妙,以免整晚“數羊”。
2、辦公室
特點:偷偷摸摸、鬼鬼祟祟
品茶環境評估:★★☆☆☆
辦公室是工作的地方,而品茗又需要閑情和優雅的環境,正如梁實秋先生在《喝茶》一文所寫的:“喝工夫茶,要有工夫,細呷細品,要有設備,要人服侍。”所以,老板們當然不會讓浪費時間和精力的工夫茶“引進”辦公室里面。可是,潮汕人對工夫茶的喜愛真是達到“嗜茶如命”的程度,所以,好事者會備工夫茶具于抽屜之內,趁老板沒注意時,馬上聚兩、三同事“滴茶”神聊,如果老板突然走過,大家便會手忙腳亂,把茶具藏匿起來。大多數老板都知道其中奧妙,而體諒“民情”的老板,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正正當當在家里品茶不覺得有多么刺激和愉悅,但是能夠避過老板的巡視而在辦公室里沖茶喝的人卻會覺得很自豪、很刺激,人的思想就是這么怪——“給不如偷,偷不如搶,搶不如墻頭墻尾望。”只是,品茶最好還是在閑暇時,備一份好心情,慢沖細品才能體味工夫茶里的獨特韻味。
溫馨提醒:老板不夠寬容的話,你還是少做“危險動作”哦!
3、茶藝館
特點:幽靜雅致、消費較高
品茶環境評估:★★★★☆
“周末,邀上三、五良朋知己到高雅的茶藝館品茗,成了潮汕人近年來的時尚休閑方式。伴一曲《高山流水》的古箏音樂,繞過煙霧裊裊的假山造型,坐入古色古香的“包廂”里,情調自然是詩意的,心情自然是愜意的!
如果說,在家里喝茶,營造的是溫馨和諧的氣氛;在辦公室喝茶,在于尋求刺激愉悅;那么,在茶藝館喝茶則是重在一個“品”字,在典雅的環境中細呷細品茶的芳醇、在與親友共飲閑聊之中品味人生的種種滋味……
不少茶藝館還開設了茶藝表演,茶藝小姐用輕柔妙曼的舞蹈動作詮釋著工夫茶道的和諧之美,讓人在欣賞的過程中頓覺心曠神怡。工夫茶的美正是在于沖飲程序的細膩周密、有條不紊、從容不迫、氣氛和諧。品茶的全過程,頗能體現“和為貴”的茶文化精髓,反映出潮汕文化的歷史傳統、文化水平與時代背景,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綜合素質。
溫馨提醒:不習慣衣冠楚楚、正襟危坐的人,在茶藝館品茶會覺得很不自在。
4、露天茶座
特點:冬冷夏涼、無拘無束、大眾消費
品茶環境評估:★★★☆☆
在露天茶座喝茶和在茶藝館品茶的氣氛是截然不同的。露天茶座少了一些拘謹,多了幾分隨意;少了一股文化氣息,卻多了一些人情味。
夏季有風有月的晚上,江邊的露天茶座便是一道熱鬧的風景,茶座里燈影婆娑,月光如水,花樹搖曳,江風陣陣,人語竊竊,好一幅獨具南國特色的風情畫!在這樣的夜景中,你也可以成為畫里生動的元素:邀上三五友人、或者舉家出動,于茶座找一個清幽的角落,品茶聊天,興致高時,叫上一盤翻沙芋、炒上一盤辣田螺,幾個人便能湊成一個大舞臺。
千江有水千江月。江風、明月相伴的夜晚,你與友人對飲的心情該是舒暢愉悅的吧?鄭板橋說:“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夢。”人生難得一知己,話到投機千盅少!干吧!直到夜深月斜……
溫馨提醒:秋冬季節在露天茶座喝茶,小心感冒!
5、游子的宿舍
特點:鄉愁濃烈、知音難覓
品茶環境評估:★★★☆☆
不久前,我到廣州出差,順便去看望了一位楊姓老鄉,在他不大的宿舍里,當他拿出工夫茶具時,我喜出望外。楊說:“這是從家鄉帶來的!”楊還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來自五湖四海的同事得知楊有工夫茶具時都很好奇,鬧著要嘗嘗工夫茶的滋味,那一晚,當同事們以朝圣的神態莊重地舉起茶杯,淺淺呷了一口之后,一個個不約而同都皺起了眉頭,他們很不解地問:“為什么潮汕人都喜歡喝苦藥一樣的工夫茶呢?”我和楊都笑了。楊說:“在異鄉難覓品茶知音啊!”
和楊一樣,很多離鄉背井的潮汕人喜歡把工夫茶具帶在身邊,想家的時候,沖一泡家鄉釅醇的工夫茶,一個人獨呷獨品,鄉愁便被濃濃的茶香融化了,家仿佛就成了含在嘴里的縷縷幽香,家的距離便不再遙遠……
有潮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于是,工夫茶也就在世界各地開了花,受潮汕人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也喜歡上了獨具韻味的工夫茶。
溫馨提醒:第一次喝工夫茶的人別喝得太濃太釅,循序漸進比較容易接受。
6、有泉水的郊外
特點:反噗歸真、自然野趣、回味無窮
品茶環境評估:★★★★★
茶葉來自于自然,集天地日月之靈氣。所以,到大自然里去找有泉水的地方品茶是最佳的選擇!君不見:在綠意盎然的山坡地、在海天一色的海灘上、在遮天避日的榕陰下、在散發著泥土芳香的田頭……那些取一瓢泉水煮來的“茶局”,營造的是多么舒心愜意的意境!那茶香,是多么令人垂涎和向往!
古人品茶,對沖茶的水極為挑剔。陸羽在《茶經》中說:“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其下。”又說:“山頂泉輕清,山下泉重濁,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渾厚;流動者良,負陰者勝,山削泉寡,山秀泉神……” 翁輝東在《潮州茶經·工夫茶》里寫到水的講究時也說:“甚且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雪水、敲冰之別。潮人嗜飲之家,得品泉之神髓,每有不憚數十里,諸某山某坑取水,不避勞云。”
歷代文人騷客,品茶多選泉水清甘的地方。白居易在《山泉煎茶有懷》中寫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唐代的皮日休在《煮茶》中則寫:“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償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宋代戴昺的《嘗茶》也寫道:“自汲香泉帶落花,漫燒石鼎試新茶。”清代唐晏的《天咫偶聞·卷八、煎茶說》對煮茶的好泉水分析得更為具體:“余游縱南北所嘗,南則惠泉、中泠、雨花臺、靈谷寺、法靜寺、六一、虎跑;北則玉泉、房山空水洞、潭柘龍池。大抵山泉實美于平地,而惠山及玉泉為最;惠泉甘而芳,玉泉則甘而冽,正未易軒輕。”……可見,茶與泉幾乎是一對密不可分的愛人。
找一個天氣晴朗的周末,帶上家人,或者呼朋喚友,自備茶具,到郊外去找清甘的山泉品茗吧!茶熟舉杯的那一刻,你會覺得:人與茶、人與大自然已經渾然一體,那種反噗歸真的自然野趣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那沁人心脾的茶香一定能使你飄然若仙,那種意趣是任何一個品茶的場景都難以比擬的!
溫馨提醒:在郊外品茶,選水一定要注意衛生,否則會得不償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