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有益,眾所共知。然而,飲茶方法的科學與否,則關系到對身體的利弊問題。如今,人們提倡“清淡為宜,適量為佳,隨泡隨飲,飯后少飲,睡前不飲”的飲茶原則,自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首先,要因人而異選擇茶葉品種。茶葉有寒涼、溫和性之分,綠茶屬性涼而微寒,味略苦,但它的營養成分較之其它茶類高,適合胃熱者飲用;烏龍茶不寒不熱,辛涼甘潤,是一種中性茶,適合大多數人飲用;白茶溫涼、平緩、味甘甜,適合中老年人飲用;黃茶性涼微寒,胃熱者適合飲用;普洱茶溫醇平和,男女老少皆宜;花茶溫涼,沁人心腑,益脾安神,芳香開竅解郁悶,宜早晚飲用;苦丁茶寒涼,可解熱毒去肝火,治咽喉炎、便秘、降血壓、減肥除膩,宜對癥飲用。以上表明,根據不同茶葉品種對人體的不同影響,飲用者必須了解特性,對號入座。
其次,要針對季節的變化飲茶。春季人體和大自然一樣,萬物逢春,生機勃勃,正處于舒暢發放之際,春飲花茶可以散發入冬以來積聚在人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的盛發,消除春困;夏日炎炎,人體大量出汗,津液消耗較多,夏飲綠茶,苦丁茶有利于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消暑利尿;秋季燥氣當令,宜飲烏龍茶、可以清除體內余熱,滋潤肺腑,心曠神怡;進入冬季,氣候涼冷,食欲增加,宜飲紅茶、普洱茶,有利于幫助消化,抵御寒邪,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
再次,要講究飲茶的方法。通常情況,飲茶須注意八忌:一忌飲燙茶。飲茶溫度不宜超過60℃,而以25~50℃為宜;二忌飲冷茶。飲用10℃以下的冷茶對人的口腔、咽喉、腸胃會產生副作用,因此提倡溫熱飲;三忌飲濃茶。濃茶刺激性過于強烈,會使人體新陳代謝功能失調,甚至會引起頭痛、惡心、失眠、煩躁等不良癥狀;四忌空腹飲茶。古人曰:“空腹茶令人心慌”,空腹飲茶易刺激和破壞胃壁粘膜,更易引起饑餓感,嚴重者可導致低血糖狀態,對身體不利;五忌飯后立即飲濃茶。飯后飲茶有助于消食去膩,但因茶湯中的茶多酚可與鐵質、蛋白質等到發生凝固作用而影響營養吸收,一般宜半小時后飲用;六忌飯前大量飲茶。飯前大量飲茶既沖淡唾液,又影響胃酸分泌;七忌飲用沖泡次數過多的茶。沖泡次數過多的茶容易浸出一些有害微量元素,不利于身體健康;八忌飲用沖泡時間過久或隔夜茶。這是由于茶湯中茶多酚、維生素、蛋白質等物質會氧化變性,同時茶湯也會滋生微生物,使人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