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茶,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已經成為好茶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題,除了飲茶品茶,談茶論茶也是茶友們在聚會時永恒的話題。從本期開始,“讀者茶座”這個欄目正式與讀者見面,每期我們將選取茶市、茶界的一個熱點話題,并邀請專家和茶人齊聚一堂,用以茶會友的方式,就這個話題展開討論,供廣大茶友借鑒。
選題理由: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的潮汕地區及福建的閩南一帶最為盛行。功夫茶,顧名思義就是泡茶的時候需要一定的功夫,什么沏茶時要高沖低斟,還有“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五花八門的程序,很能考驗人的耐心,一遍完整的程序下來一般需要十幾分鐘的時間。如此繁瑣的泡茶方式在有些人看來是品茗前的享受,覺得應該向全國推廣,讓更多的人來認識功夫茶;但也有些人認為,功夫茶慢悠悠的泡法已經很難適應如今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方式,更與現代年輕人追求動感時尚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馳。那么功夫茶的“慢”是否已經跟不上社會的“快節奏”?
正方觀點:快節奏更需要慢“功夫”
觀點一:攻夫茶可以調節生活
吳雅真:我從1989年開始從事茶藝這個行業,這十幾年來,人們工作生活的節奏確實越來越快,但同時各地的茶館越開越多,喝茶的人也越來越多,功夫茶更是走進了尋常百姓家,這足以說明功夫茶是適應這個社會發展的,我個人認為,正是因為功夫茶的“慢”才使它成為調節人們工作生活“快”節奏的最佳方式。有人說功夫茶的慢功夫已經很難適應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追求動感、時尚的生活方式,但我開了十幾年的茶館,卻發現來我這里喝茶的人不僅越來越多,而且是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也都是工作緊張的商務白領,有的是來這里純粹喝喝茶、聊聊天,享受難得的休閑時光;有的是則和合作伙伴來這里進行商務洽談,泡一壺茶,雙方坐下來慢慢聊,這甚至已經成為一種很時尚的商務形式。這就說明功夫茶不一定就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它也能成為年輕人的商務、休閑選擇之一。無論他們選擇什么,做為從業者,我覺得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引導他們接受功夫茶,創造一個更合適的環境,讓他們感受到功夫茶其實也是同樣適應他們的工作生活。
觀點二:攻夫茶不會消失
黃晉江:我個人認為,首先功夫茶絕不會消失,但在現代快節奏方式沖擊下,有種可能是傳統的功夫茶泡飲方法會有所創新,據我所知,現在有一種海派功夫茶,就是在傳統功夫茶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剔除了傳統功夫茶中許多無傷大雅的多余工藝,將必要的泡茶技藝保留,形成了獨特的海派泡飲風格。傳統功夫茶泡茶程序繁瑣,而海派功夫茶主張簡潔明了,崇尚喝到茶的真味,這種提倡實際的品飲方式,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被快節奏人們接受。一些年輕的白領據說已開始喝起了海派功夫茶。總的來說,不管是喝傳統功夫茶還是新創海派功夫茶,我認為,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健康生活方式,一種不可多得的休身養性方法。泡功夫茶的那份安定和從容,品“功夫茶”的那份氣韻和恬淡,都不失為調節快節奏生活的良方。人生只有在快慢得當的步履中才能遠行。我是茶商,做為業者,如何引導喝茶的人,如何推廣功夫茶應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反方觀點:慢“功夫”趕不上快生活
觀點一:功夫茶浪費時間
王先生:以前我的辦公室里有一套專業的泡茶器具,有客人來都會親自為他們斟上一道道功夫茶,但是從去年開始,公司里開始流行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在辦公時間一般都不泡功夫茶了。原因很簡單,就是太忙了。有客人來拜訪,我希望彼此之間的溝通能進行得更有效率一些,有什么問題坐下來馬上就進行商議,而不要每次都等到水燒開了,茶泡好了才能開口談,那樣浪費我的時間也浪費對方的時間。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看到助理給客人端上一杯杯袋泡茶,覺得有點虧待了客人。但時間長了發現這么做確實讓我的工作變得有效率多了,節省了大家的時間,何樂不為呢。但是我這么說并不是否定功夫茶存在的意義,我只是不贊成在工作時把太多的時間花在功夫茶上。
觀點二:功夫茶太難懂
某貿易公司白領李小姐:以前一直有聽人說功夫茶,但自己不懂究竟什么是功夫茶。有一次出差到外地,朋友帶我去當地的一個茶人之家,第一次看到了功夫茶的表演,只記得當時茶藝小姐在一張大茶桌前撥弄來撥弄去,臺下的人看得如癡如醉,然后過了好久,一小杯茶終于被端到我的手上,周圍的人閉著眼睛聞了一遍又一遍,而我卻壓根也感覺不到這慢功夫泡出來的茶有什么特別的味道。現在我們年輕人喜歡的是雀巢速溶咖啡,立頓袋泡茶和康師傅方便面,還有周杰倫含糊不清的唱法,歐美黑人的饒舌歌曲,街頭舞蹈,這些才是屬于年輕人的動感生活。而習慣了快節奏的我們很難有耐性去等待,去觀賞一步一步慢慢來的功夫茶,更別說去體會其中的意境了。喝茶的功能有很多,可能對于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來說,喝茶就是解渴而已,所以對我們來說,像立頓那樣的袋泡茶即節省時間,味道也不錯。至于功夫茶,還是留給真正懂得欣賞它的人去慢慢體會吧。
中立觀點:快生活與慢功夫并不矛盾
觀點一:功夫茶就是東方的“慢餐”
邱建源:前幾年,我到閩南的企業去拜訪一些老總,他們的辦公室里肯定都有一套非常齊全的功夫茶具,他們也會親自泡功夫茶給客人細品,把最傳統的閩南功夫茶展現給客人。但是從前年開始,我再去閩南時,發現很多老總的辦公室里已經沒有功夫茶具了,問及原因,他們都說現在工作節奏太快,文件都批閱不過來,哪來的時間慢悠悠地泡功夫茶。但是我覺得不能因為工作忙了,生活節奏加快了而徹底否定功夫茶。就像雀巢速溶咖啡能在短時間內風靡世界,卻絲毫不影響人們對藍山,巴西咖啡的喜愛一樣。緊張的白領們沒有時間在辦公時間慢慢泡功夫茶,但并不妨礙他們在工作之余到茶館里,三五好友一起泡功夫。就像現在西方提倡的一種“慢餐”概念,我覺得功夫茶應該成為東方的“慢餐”,這是個多元化的社會,應該允許各種不同的文化元素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排斥。
觀點二:功夫茶在商務洽談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蔡松興:我也認為不能因為工作忙了就徹底否定功夫茶,我覺得功夫茶與快節奏生活,是一種調節互補的關系,完全不矛盾。就像開車一樣,有油門,就該有剎車。有使用,就該有保養。我個人認為,喜歡功夫茶的人,一般都喜歡有規律的做事情,不會沖動。而茶獨有的特點,苦中的回味,又影響我對生活的看法,在一泡功夫茶中,我可以品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可以停下來思考,可以修訂漸行漸偏的目標。還有剛才王先生說不在工作時間泡功夫茶有些浪費時間,但就我個人來說,我還是愿意花一些時間在功夫茶上。首先對我這樣好茶的人來說,不用慢慢的功夫泡法,茶的口感一定會很差;其次,我在工作中碰到有客人來拜訪,也習慣從泡功夫茶開始,從聊茶開始,慢慢從不熟悉到熟悉,延伸到生意上的一些事情。可以說功夫茶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刊點評:幾位專家,茶人的說法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對功夫茶的幾種觀點,相信您對功夫茶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管討論的結果怎樣,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我們希望也相信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功夫茶永遠不會消失,它濃厚的文化底蘊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它會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找到真正屬于它的位置,并且煥發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