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文學中,有大量歷史題材。但是,許多歷史劇的文化味淡了一些,有些甚至在文化細節上有某種失誤。
就拿有關清朝的歷史劇來說,眾所周知,清朝人有特殊的習俗,最主要的是剃頭留辮子,滿族服飾也同漢人大不一樣。清兵人關后,為“剃發易服”折騰得雞飛狗跳,所謂“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拿腦袋說事,不遵從就視為叛逆?!白褚勒邽槲覈?,遲疑者同逆命之寇”。所以,熒屏上的清朝戲,男男女女往往旗裝上陣。但是且慢,這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
明未有一位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在清兵人關后投降,據說他在降清時對多爾袞提出了投降條件,即允許漢人“十從十不從”。多爾袞答應了。此事不見于正史,但廣為流傳,而且后來清朝的統治政策確實符合“十從十不從”,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清初的民族沖突。
“十從十不從”的內容是:“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陽從陰不從,官從隸不從,儒從僧道不從,老從少不從,娼從優伶不從,仕宦從婚姻不從,國號從官號不從,役稅從文字語言不從?!?/p>
所謂“男從女不從”,就是男人按滿族風俗剃頭留辮,女人發式遵從明朝原樣?!吧鷱乃啦粡摹?,就是活著遵從清朝制度,死后則以明朝禮制安葬治喪?!瓣枏年幉粡摹保褪顷栭g社會恪守清朝法令,鬼神世界(包括關帝、土地、城隍、佛道法事等)依照漢人舊俗?!肮購碾`不從”,就是官員穿著清朝官服,皂隸胥役(包括捕快)依然是明朝的水火棍紅黑帽?!叭鍙尼尩啦粡摹?,就是士人遵守滿洲規矩,和尚道士仍保留中土本色?!袄蠌纳俨粡摹保褪浅赡耆颂觐^留辮,兒童仍然留傳統發髻。“娼從優伶不從”,就是娼妓服裝從滿洲,唱戲的優伶服裝以及戲本從漢人?!笆嘶聫幕橐霾粡摹?,就是官吏管理按清朝典制,婚姻禮儀保持漢人舊制。“國號從官號不從”,就是國號由明改為清,官號依照明制原稱?!耙鄱悘奈淖终Z言不從”,就是稅賦按清制,文字語言保留舊習。
了解“十從十不從”,那么,熒屏上的漢族姑娘,就不能穿上“格格”裝滿世界亂跑;衙門的捕快皂隸,更不能戴上官帽;漢人的婚姻典禮,必須是鳳冠霞帔而不能按滿人裝束。
清初的剃頭政策是嚴厲的。連孔子的后裔孔聞課,稱“自漢暨明,制度雖有損益,獨臣家服制,三千年未之或改。今一旦變更,恐于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備也?!痹噲D抗拒剃頭令,結果遭到朝廷不客氣的訓斥:“剃發嚴旨,違者無赦??茁務n奏求蓄發,已犯不赦之條。姑念圣裔免死。況孔子圣之時者,似此違制,有玷伊祖時中之道,著革職永不敘用。”在這種背景下,掌握“十從十不從”的內涵,才能理解為什么許多明朝遺老遺少要去出家,戲臺上為什么是堂而皇之的明朝裝束。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71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