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行政府采購制度并不健全,政府采購中存在著大量的尋租現象,它給社會經濟的 發展帶來了極大危害#65377;因此,深入分析政府采購中的尋租問題,尋找有效防范尋 租行為的措施,就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65377;
[關鍵詞]政府采購;尋租行為
[中圖分類號]D03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6)0 6-0050-02
無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經濟租金和尋租行為都是普遍存在的#65377;因為只要有 政府對市場進行干預或者壟斷行為,影響資源配置,都會產生經濟租金,只要有經濟租金存 在,就會有尋租行為發生#65377;政府采購屬于典型的政府代理型的社會公共經濟行為,所以政府 采購中的尋租行為在所難免#65377;雖然《政府采購法》從2003年開始實施,但相應的法律法規并 不完善,尋租行為時有發生,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背離實行政府采購制度的初衷#65377;正確分 析和認識尋租存在的原因,有利于有效防止尋租和腐敗行為發生#65377;
一#65380;政府采購中的尋租行為
尋租經濟學中,租金表示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預導致壟斷而形成的超額利潤或價差收 入; 尋租行為是指人類社會中非生產性的追求經濟利益的活動,或者說是指那種維護既得的經濟 利益或是對既得利益進行再分配的非生產性活動#65377;尋租活動被稱作是人類社會的“負和博弈 ”,它不但造成尋租行為本身的資源非生產性消耗,而且通過引起經濟扭曲而導致效率低下 #65377;而政府采購中的租金是指因政府采購機構或人員的采購行為所形成的超額利潤#65377;政府采購 中的尋租活動是指,主管采購的官員利用采購權向供貨商索賄,或者供貨商為取得供貨合同 向采購官員行賄的行為#65377;
在政府采購的過程中,存在各種利益集團參與設租與尋租,實際上設租與尋租是一個過 程的兩個方面#65377;設租是采購方利用權力在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和行政管理過程中阻止人為 設置需求障礙,形成某種生產要素的供給彈性不足,造成掌握權力的人獲取非生產性利潤的 環境和條件#65377;在政府采購中,尋租是指供應商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通過一些限制性行為獲 得供應特權而形成租金的過程#65377;因此,政府采購中的尋租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權-錢”交易 過程,設租是從“權”到“錢”,尋租則是“錢-權-更多的錢”(陳裔金,1997)#65377;正是 通過設租與尋租,各個利益集團共同參與對租金的瓜分和資源的浪費#65377;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還 處于體制轉軌之中,現行政府采購制度并不健全,政府采購中的尋租現象,尤其是權力尋租 活動更是難以避免#65380;防不勝防,并且集中表現為由分散尋租向集中尋租#65380;地下尋租向公然設 租的異化#65377;
二#65380;政府采購中產生尋租現象的原因
政府采購也被稱為“陽光下的交易”,很顯然,設計這種制度就是因為從理論上講 它具 有先天的“防腐性”,但是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如果監管不力,操作不當,它就會走向其 初衷的反面——由分散腐敗向集中腐敗方向發展,而其異變的主要方式就體現在采購的權利 尋租行為上#65377;政府采購中產生尋租行為有內外兩個因素#65377;
1.委托代理的結構性問題是政府采購中尋租現象產生的內部原因
政府采購的最初經濟來源是納稅人所上交的稅收,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的一部分,又 以財 政支出的形式用于政府購買,在購買中實際行使購買權力的是政府采購官員#65377;因此,在政府 采購過程中,存在著“公眾(納稅人)——政府(物品使用單位)——財政部門——政府采 購機構——采購人員”的委托代理鏈#65377;納稅人是初始委托人,但在實際操作中并無相應的決 策與管理權限,它沒有權力參與采購決策,左右采購契約#65377;在這個委托代理鏈條中,起決定 作用的實際上是具有專業知識#65380;專門負責采購的各級政府官員#65377;委托人#65380;代理人以及賣方均 是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進行經濟活動的#65377;而作為理性“經濟人”的采購主體為了追求自身 經濟利益最大化,委托人(政府)希望通過最少的費用取得符合要求的產品或服務,代理人 則希望通過代理活動取得最大的代理收益,賣方更是希望能獲得利益最大化,但這種“三贏 ”的結果很難實現,當這些目標與委托人的利益發生沖突時,很難要求代理人嚴格按照政府 采購法規執行,來保證政府采購職能的實現,權力尋租在此時便產生了#65377;
2.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是政府采購中尋租現象產生的外部條件
在政府采購開始以前,權力尋租可以利用信息不完全,即政府采購的信息不是提供 給所 有符合投標的企業,而是把信息作為尋租的資本,造成來競標的企業只有那么幾家;也可以 利用信息不充分,在一個復雜的項目中,只提供給愿意尋租的一些企業更加詳細的關于該項 目的具體要求以及具體限定#65377;在招標以后,又可利用信息不對稱,對企業的招標計劃書的審 核評價權進行尋租#65377;因此,相對于作為政府采購方案提出者的采購主體,委托人要獲得專業 性很強的政府采購信息,必須付給代理者高很多的成本#65377;在政府采購中委托人的決策往往受 制于作為信息提供者的代理人,采購的范圍#65380;采購方式以及采購的限額標準實際上都是由代 理人最終決定#65377;雖然委托人與代理人可以通過簽訂契約的方式來規范雙方的行為,但契約不 可能事無巨細地規定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代理人可以通過掌握的信息,利用契約的漏洞去 謀求個人效用的最大化#65377;
三#65380;防治政府采購中尋租行為的對策建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需求滿足是通過交換來實現的,所以尋租現象不會自動 消失 #65377;要防范政府采購中的尋租行為,政府就必須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從事前制定#65380;事中執行 和事后監督全方面入手#65377;
1.創新采購制度,抑制尋租行為
政府采購電子化是政府采購制度的一種創新,它保證了信息要素的公開和不斷流動 ,為 供應商提供了良好的競爭平臺#65377;具體的采購需求信息,供應商參與投標要求,已發生項目的 評標#65380;中標#65380;成交結果,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65380;機構介紹等信息都會在政府采購網站上詳 細發布#65377;并且,供應商從政府采購網站上獲取相關信息后,任何有意參與競標的都可以從政 府采購網站上直接下載投標的相關文件,然后把競標文件用電子郵件的形式直接傳給政府#65377; 有意參與競價的供應商可以在政府采購網上注冊成為會員,然后登錄進入網站的“競價采購 ”頁面在線競價#65377;這種信息完全公開的形式,讓每一個供應商都能獲得等量的信息資源,并 擁有平等的機會參與項目競爭,避免了為獲得內部消息的各種暗箱操作,尤其是采購過程#65380; 采購標準#65380;成交原則和成交結果的公開,往往能減少不少人為因素的干擾,有效地減少尋租 行為#65377;
2.完善政府采購操作程序,減少政府采購機構和人員的設租機會
現代的政府采購應該實現監管的有效性和決策的公開化,使得采購官員和供應商之 間的 合謀不再是最優選擇,他們之間的博弈應由合作博弈轉為非合作博弈#65377;這就要求,首先必須 打破政府采購行為與監管獨家壟斷的局面,采取多元化監管的方式,即由財政部門#65380;監察部 門和相關的業務技術部門共同參與評估#65380;監督,形成一個相互制約的均衡機制#65377;其次是理順 管理體制#65377;政府采購業務由現在的“官辦”逐步轉為由社會中介機構代理,使地方財政部門 從政府采購的具體商業活動中解脫出來,并進一步落實政府采購監管機構與操作機構的分離 ,從組織架構上解決政府采購各環節間分工協作和相互制衡的關系#65377;三是建立科學規范的政 府采購操作程序,盡可能使采購程序規范和公開,以便對整個采購環節實施全程監控#65377;主要 包括:制訂較為詳細的政府采購目錄;編制全面的政府采購計劃;選擇合適的政府采購方式 ;審查供應商資格;執行采購方式;簽訂采購合同;履行采購合同;驗收商品;結算貨款等 #65377;
3.建立全方位的監督機制,加大設租風險
一是建立內部監督機制,即政府采購當事人的互相監督#65377;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 根據 政府采購法律#65380;政策等對采購人的采購執行情況進行監督;采購人應根據政府采購合同及商 品#65380;服務和工程反饋信息等情況,對供應商的履約情況進行監督#65377;參與競爭的供應商,如果 發現政府采購過程中存在“黑箱操作”,采購人存在違法行為,可以通過控告和檢舉來對采 購人進行監督#65377;二是建立外部監督機制,即司法#65380;審計#65380;監察等權力機關的監督#65377;這些部門 的外部監督作用雖然側重于事后監督,但能夠起到威懾和預防作用,對那些力圖進行尋租活 動的當事人能產生很強的約束力#65377;三是形成有效的社會監督機制,即新聞媒體和群眾等社會 輿論監督#65377;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傳播作用,對發現的政府采購中的尋租行為要公開曝光#65380;公 之于眾#65377;總之,應充分調動各方面監督力量的積極性,形成一個全方位的監督機制,同時實 施有效的懲罰機制#65377;實施有效的懲罰機制目的在于加大政府采購人員的設租風險,使其因設 租成本加大可能得不償失而放棄主動設租#65377;對受賄者依法從嚴懲處,而對行賄者可依法從寬 處理#65377;這樣,有利于打破設租#65380;尋租博弈雙方結成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造成博弈局面的 不平衡,使設租者的風險明顯加大,從而不敢輕易入局#65377;
[參考文獻]
〔1〕賀衛.尋租經濟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
〔2〕陳勃.論政府采購中的尋租及其法律控制〔J〕.學術探索,2004(2).
〔3〕許安拓.政府采購中的尋租行為〔J〕.中國政府采購,2004(6).
〔4〕劉清恩,趙樹寬.政府采購的尋租經濟學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06(1).
〔責任編輯:佳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