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教育政策的創新有著深刻的聯系#65377;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高等 教育的發展在教育政策創新的指導下不斷向前推進#65377;新世紀初葉我國高等教育正在朝著實現 大眾化的方向前進,這種發展對于教育政策的不斷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5377;為此,必須進一步 加強對高等教育的政策研究,促進教育政策的民主化#65377;
[關鍵詞]高等教育;教育政策;發展;政策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9.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 6)06-0106-02
教育政策可以簡要地定義為一個國家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而制定的關 于教育的行動準則#65377;教育政策的重要性是與教育成為國家事業和公共事業緊密相聯的#65377;“在 近代國家出現之前,教育被看成是私事,因而不時興教育政策#65377;隨著近代國家公共教育制度的 確立,國家的教育政策變得重要了#65377;”〔1〕由此可見,教育政策乃是直接規約與指引 教育發展的重要引導#65377;
一#65380;教育政策與我國高等教育的歷史性發展
(一)教育政策的撥亂反正與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是在改革開放的總政策指引下推進的#65377; 改革開放 的第一步是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65377;這里的政策之“正”,有正常#65380;正確之義,而政策本身又 寓含著一種求發展#65380;求創新的意蘊#65377;恢復高考這一教育政策的出臺,為當時在全社會營造尊 重知識#65380;尊重人才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氣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65377;恢復高考之后 ,我國開始著手建構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層級體系#65377;1980年2月,五屆人大十三次會議通 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這部條例的頒行與實施對于“促進我國科學專門人才的 成長,促進各門學科學術水平的提高和教育#65380;科學事業的發展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 需要”〔2〕,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65377;
(二)教育政策創新與高等教育的體制改革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主要以體制改革為重心,并通過體制改 革來促進 教育發展的#65377;1985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中國建設事業成敗 的關鍵在于人才問題,而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就要進行教育體制改革,擴大辦學自主權 ,調整教育結構#65377;在這一新政策精神的指引下,我國高等教育的體制改革開始有聲有色地推 進#65377;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并且取得了突出的進展與成效#65377; 高等教育機構不僅逐步形成了以國家舉辦為主,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舉辦的新格局,而且還改 革了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建立了國家和省級政府兩級管理的新體制#65377;〔3〕我國高等 教育 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及其取得的突出進展與成效,與高等教育的政策創新是密不可分的#65377;
(三)高等教育大眾化政策與高等教育發展的新目標
實現大眾化是我國關于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政策決定,它反映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 的新目標 與追求#65377;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政策決定所具有的創新意義,決不囿于高等教育發展及整個 教育事業的發展,這是新世紀國家進一步貫徹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決策,它指向的是綜合國力 的增強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65377;
二#65380;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特征
我國高等教育能得到迅速而健康的發展是與國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引導分不開的#65377;回 顧我國幾十年來的教育政策,不難發現有以下幾個共同特征:
(一)教育政策的制定保持了連貫性
教育改革政策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是教育改革政策科學化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證#65377;在19 85年開始 的教育改革過程中,黨和政府制定了周密的改革方案,多次召開教育工作會議,從區域性試 點入手,逐步推動改革進程,保證了教育政策的銜接和改革步伐的漸進性,使高等教育改革 得以穩步前進#65377;
(二)教育政策的內容以體制改革為主線
教育改革是以思想觀念的改變為先導,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體制改革為關鍵的#65377; 因此,從 制定《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起,黨中央就明確指出教育改革要以體制改革為 主,并在每一部文件中都詳細規劃了我國教育體制#65380;投資體制#65380;招生和就業體制#65380;內部管理 體制的具體改革目標和措施,使各級各類教育改革活動都在體制的規范下有序進行#65377;
(三)教育政策的實施以區域化為主,以局部帶動整體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教育改革政策以東部地區的省#65380;自治區#65380;直轄市為主線 ,逐步向 西部推進,利用東部的人才和經驗帶動西部乃至全國的快速發展;其次,從教育提高經濟增 長點入手,逐步促進教育普及化#65380;全球化#65380;終身化,與世界教育并軌;最后,從改革教育觀 入手,改革教育制度體系#65380;教育內容和方法,完成教育體系的全面更新#65377;
(四)教育政策的取向是教育的法制化#65380;經營化#65380;大眾化
1.法制化#65377;1978年以來,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法律#65380;法規和規章,如《中華 人民共和 國教育法》#65380;《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65380;《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65377;這些文件 不僅維護了公民受教育的權利,而且規范了市場經濟體制下高等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也 保證了高等學校充分行使國家宏觀指導下的辦學自主權#65377;
2.經營化#65377;1993年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科技要面向經濟”,高等教育要培 養直接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應用型人才”#65377;國家注重培養教育市場#65380;就業市場,完善競爭 機制,使高校與其他學校#65380;企業聯合,發揮高級知識人才的科技創新能力,以產業化的形式 進行自我經營,提高知識和經濟的國際競爭能力#65377;
3.社會化#65377;20世紀90年代初,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在我國學術界開始引起廣泛的討論與關注, 政府在1998年將實現大眾化正式列為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65377;例如,教育部在1998年12月24日 提出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入學率要接近15%#65377;15% 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是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的主要標志,由此可見,國家對于高等教育的 政策已經從以前的“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65377;
三#65380;高等教育的持續發展與教育政策創新
(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對政策創新的進一步需求
新世紀初我國高等教育正在沿著已經啟動的實現大眾化之路向前邁進,從政策的角 度來看, 我國高等教育在這一進程中必然會對教育政策的進一步調整#65380;變革與創新不斷提出新的要求 #65377;
1.擴招政策需要進一步調整與變革
近年來,擴招的實踐表明,擴招政策盡管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但這一政策的繼續實施仍然 有許多問題值得深思與研究#65377;例如,我國高校年招生規模怎樣科學地確定;高校招生的科類 結構和層次結構怎樣才能更趨于合理并保持合理的張力;我國高校現行的招生方式是否有值 得商榷之處等這一系列涉及招生政策的問題都有待更科學地解答#65377;在以實現大眾化謀求高等 教育新發展的過程中,高校的招生與擴招政策需要適時調整#65380;變革與更新#65377;
2.高等教育體制需要進一步創新
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雖然已經取得明顯的進展與成效,但體制創新的任務依然任重而道遠 #65377;首先,高等教育辦學體制的改革需要繼續深化#65377;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已呈發展之勢,但民辦高 等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政策界限不清或不明的困擾#65377;我們既需要有更積極的支持性政策 鼓勵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又需要使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嚴格遵循政策或法律的要求與規范 #65377;其次,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需要繼續深化#65377;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與辦學體制的改 革密切聯系,辦學體制改革的深化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65377;尤其是在加入WTO 之后,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形式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這也要求管理體制的進一步創新#65377;
3.高等教育的質量政策需要深入研究
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65377;“在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必須始終把提高教育質量擺在重要的 位置,這是實現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 要求#65377;”〔4〕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需要有促進質量的良好機制,需要有保障質量的 良好政策 #65377;現實的高等教育的規模擴展引發了教育界和社會各界對教育質量問題的關切,高等教育的 質量政策研究已成為當下教育政策研究的突出問題#65377;
(二)促進高等教育政策創新的幾點建議
1.進一步加強對高等教育政策的科學研究
一方面,教育研究工作者尤其是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應更重視高等教育的政策研究,應把政策 研究作為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與任務;另一方面,政府決策部門,特別是教育決策部門或決策 者要強化對教育政策的研究意識,加強對高等教育決策的科學研究,“促進決策者和學者進行 越來越頻繁#65380;越來越深刻的對話”,這對于促進高等教育決策的科學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5377;
2.堅持保證高等教育公平的重大原則
目前教育中的不平等與不公平是客觀事實,在很多時候都與規則不公平掛鉤,有的還很嚴重 #65377;比如公辦與民辦學校的待遇差別,由于某些主客觀原因,民辦教育在法律地位#65380;資源配置 #65380;政策扶持方面都沒有得到平等待遇,這樣一來教育政策就是一種不公平的體現#65377;這些問題 的出現都要求教育政策盡快作出調整#65377;因此,追求教育公平,實現高等教育的平等是我國教 育政策無法回避的價值選擇,也是我國教育政策的重大責任#65377;
3.根據情況及時調整有關高等教育的政策
新世紀高等教育的發展面臨的新情況#65380;新問題要求我們對某些既有的政策進行反思,當發現 某種政策已有些“不合時宜”時,需要適時予以調整與變革#65377;由于教育政策對于教育發展具 有導引和保障作用,所以政策的制定或調整應該有適度的先行性與超前性#65377;正因為這樣,我 們要加強對高等教育發展的科學預測,在此基礎上加大高等教育政策法規建設的力度#65377;
4.加強對高等教育政策的評估
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高等教育政策的評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5377;例如,教育政策是否需要 調整或修訂,是否需要制定新的政策以適應教育發展的新的需要等問題就寓含著政策評估的 必要與重要#65377;同時,高等教育政策的實施狀況#65380;政策效益#65380;政策的回應度等問題都需要通過 評估來確定#65377;不斷加強對高等教育政策的全過程,尤其是政策執行過程的評估,是實現高等教育政策創新的前提#65377;
5.促進高等教育決策更加民主化
高等教育政策的真實主體是全社會人民大眾,決策者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65377;高等教育大眾化 已成為新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事業,因此有關高等教育的決策需要進一步民主化和科學 化#65377;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在宏觀政策確定的前提下,高等教育的中層#65380;微觀政策建設需要特 別加強,比如加強院校政策建設就是一個重要方面#65377;院校政策建設需要高校廣大教職工甚至 是學生的積極參與,這將使政策創新具有更堅實的民主基礎#65377;
[參考文獻]
〔1〕筑波大學教育學研究會.現代教育學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9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一條).
〔3〕周遠清.高等教育體制的重大改革與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01(1).
〔4〕周濟.世紀之交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N〕.中國教育報,2002-07-11.
〔責任編輯:王 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