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供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詞典在詞義處理上應注意:突出各個義位的相對獨立性;將文化附加義納入詞典的范圍;釋義以義位為單位,突出漢語義位特有的各種語義特征;配合詞語的義位講解用法,以簡單的結構式子來展示詞語的常見用法。本文對上述幾個方面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
關鍵詞 對外漢語學習詞典 詞義處理 義位 文化附加義 用法
一部供外國人學習漢語用的詞典,它的最鮮明特點應是實用。詞典只要能夠解決語言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即使還有一些不夠科學之處,仍不失為一部好辭書。本文從實用性出發,就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詞義處理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重視義位處理
對外漢語學習詞典應突出各個義位…的相對獨立性,不必像母語學習詞典那樣將多義詞與同形同音詞嚴格區分,并以詞性為標準將各義項組織起來。
在語言中,義位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詞與詞之間的各種組合、聚合關系,實際上是各個詞的義位之間的關系。例如,“新鮮”是一個多義位詞,它有多個反義詞;“新鮮”與其他詞形成反義聚合,實際上是它的各個義位與其他各詞的義位形成反義關系:
事實上,各種詞之間的關系,都是以義位為紐帶的各種聯系。所以,義位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詞典內應該堅持各個義位的相對獨立性。
我們知道,對于外國人來講,他們想要知道的是漢語中某個詞到底都有哪些義位、這些義位各應怎么使用,而對于詞內義位之間的派生關系他們并不感興趣。況且,這種派生關系常只以意義聯系為紐帶,使放在一起的各個義位的性質不分明,反而給外國人造成“亂成一團麻”的感覺。所以我們建議,在對外漢語學習詞典中應取消將多義詞與同形同音詞嚴格區分的處理方法,顯示出被固定于同一語音和書寫形式內的各個義位的相對獨立性。
然而,詞的各個義位也不能雜亂地堆砌在一起,我們主張以詞性為標準將各個義位組織起來。比如“好(hǎo)”這個詞有許多義位,我們可以將這些義位以詞性為標準進行歸類,歸納出形容詞性的“好”有哪些義位、副詞性的“好”有哪些義位、助動詞性的“好”有哪些義位,然后逐一列舉各個義位。如:
好(hǎo)
可以看到,這樣列舉出來的義位顯得條理分明,而且詞性的標示作用非常明顯。牛津大學出版社編的供外國人學習英語用的《牛津高級英語學習詞典》就運用了這種處理方法。這對于我們編纂供外國人學習漢語用的詞典有一定借鑒作用。
二、處理好文化附加義
文化附加義應納入詞典的范圍,但針對具體情況可作不同的處理。
關于文化附加義的性質,即它到底屬不屬于語義系統,目前語言學界還沒有達成一致的共識。但是,對將文化附加義納入詞典中的做法,卻基本上是共同認可的,因為詞語的文化附加義已經成為影響語言交際的一大障礙。只有了解了詞語的文化附加義,語言交際才顯得更得體,也才能夠更順利地進行。當然,文化附加義在詞典中的處理方法,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有所區別。
1.短語的處理
對于含有文化附加義的短語,在詞典中可以將指稱意義和文化附加義處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義項。
在為外國人編寫的漢語學習詞典中,含有文化附加義的短語(如“吃醋”、“破鞋”、“二百五”等)應該有一定的位置。因為對于外國人來說,一個語言單位是詞還是短語有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表達了什么意義。
由于文化附加義與這些短語已有了凝固的關系,所以有的詞典直接將這樣的語言單位視為詞。如《現代漢語詞典》將“吃醋”視為詞收入,直接釋義為“產生嫉妒情緒(多指在男女關系上)”,對“破鞋”、“二百五”等的處理方法也同樣。供漢語為母語者使用的詞典作如此處理是可以的,因為人們對“吃醋”、“破鞋”等的字面意義從相應語素的意義就可推斷出。可是,對于外國人來說,列出這兩種意義都是必要的,詞典中可將它們處理成同一個語言單位的兩個義項,如:
筆者將“吃醋”、“破鞋”這樣的語言單位依然視作短語,字面義(指稱義)和文化附加義構成了這個短語的兩個義位,亦即文化附加義獲得了獨立義位的資格。
2.一般詞的處理
對于蘊含在一般詞中的文化附加義,可以將它們附在指稱義之后,起注解的作用。
由于文化附加義是名詞常有的,它們往往在其他語言中有對應詞,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對應詞的溝通作用,并將文化附加義附注在后面。如:
龍long:一種動物,“dragon呻”。注:“龍”象征①“中華民族”,②“帝王”。
鴿子gēzi:一種鳥,“pigeon”。注:“鴿子”象征“和平”。
狼láng:一種動物,“wolf”。注:“狼”象征“兇狠、殘忍、貪婪、沒良心”。
值得注意的是,能夠充當語素義、具有一定獨立性的文化附加義(如“龍袍”、“龍床”中“龍”的“帝王”義,“豹狼當道”中“狼”的“兇狠、殘忍、貪婪、沒良心”義)與依然依附于指稱義的文化附加義(如“鴿子”、“水仙”等的文化附加義)原則上是有區別的,《現代漢語詞典》就將“龍”的“象征帝王”的文化附加義作為一個獨立的義項來對待。但是,為便于外國人理解,筆者主張將這些詞語的文化附加義統統以注解形式附在它們的指稱義之后,如上幾例。
三、突出義位的語義特征
如前所述,義位在詞中占有重要位置。詞能夠自由運用、能夠造句,就是因為義位在起作用。義位是語義系統中的基本單位,多義位詞內的各個義位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所以釋義應以義位為單位。
各個不同方面的語義特征組合在一起形成義位,義位的差異在于語義特征的數量差異和內容差異。所以,比較漢外對應義位的語義特征差異,并將對比的結果——漢語詞義位獨有的語義特征鮮明地標示出來,是釋義的關鍵。
例如,把漢語多義位詞“瘦”的兩個義位與英語詞“thin”、“tight”的對應義位進行對比后,可發現“瘦”的兩個義位的一些語義特征:
又如:
過獎[動] (他人對自己)過分地表揚或夸獎(褒)(自謙)。
通過歸納、顯示這些語義特征,可使詞語的各個義位比較明晰。
四、注重講解用法
配合詞語的各個義位講解用法,才能使學習者搞清楚某個詞在表示某個意義時應該怎么用,學會將特定的意義與相應的用法聯系起來,進而掌握各個詞語。
詞語的用法包括:詞語屬于什么類別,詞語在句中能夠充當什么成分,它需要與哪些語言單位配合,以及套用一般的語言規則時對它有哪些具體限制條件,等等。這些也就是這個詞語的語法特點。展示詞語的語法特點是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編纂中的重點工作之一。但是給外國人應展示詞語的哪些用法特點,應該如何展示,則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由于這樣的詞典是供外國人學習漢語使用的,而且他們在學習的一開始就涉及漢語語法的學習,所以應針對漢外詞語用法的差異、針對某一詞語在漢語語法中的特殊性展示這一詞語的用法。要把詞語的特殊用法展示出來,筆者認為,比較好的一個辦法就是給學習者提供幾種具體的結構模式,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比如對形容詞“夠”的用法,我們可依據它與英語對應詞“enough”的差異以及它與漢語一般形容詞的差異,選擇適當的結構模式展示它的用法,說明哪種可以用,哪種不可以用,并配上例句。如:
夠[形]:表示數量充足。-enough
只作謂語:
名詞性詞(組)+夠
我的錢夠。
我的錢不夠。
不作定語:
*夠+的+名詞性詞(組)
*我沒有夠的錢。
*我有不夠的錢。又如形容詞“多”的用法:
多[形]表示數量大。much
只作謂語:
名詞性詞(組)+多
他的錢多。
他的錢不多。
不單獨作定語:
*多(的)+名詞性詞(組)
*他有多錢。
*他有不多錢。
與“很”一起作定語:
很多(的)+名詞性詞(組)
他有很多錢。
以結構形式直接展示詞語的用法,突出詞語使用受限制的地方,可使漢語詞語的用法特點一目了然,幫助漢語學習者有意識地避免錯誤。
對外漢語學習詞典有它特殊的服務對象,所以,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工作者就必然面臨一系列新問題,需要突破詞典編纂的傳統認識,從新的角度探索漢語詞語的釋義問題、使用問題以及對蘊含在詞語中的文化附加義的處理問題,等等。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編出來的詞典才更實用。
(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 天津 300071)
(責任編輯 陸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