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動物餐廳”。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感知一列數蘊涵的規律。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體驗數學活動中所充滿的探索和創造。
教學重、難點: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教具準備:課件、計數器、圖片、數字卡片。
教學預設:
百以內的數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在有實物輔助演示的情況下,學生能很輕松地比較出兩個數的大小,但對于抽象出兩個數再比較它們的大小就比較困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更快地掌握這部分知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動物餐廳里的小猴、小狗和兔經理這三個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作為這節課的線索。圍繞這三個可愛的小動物開展一系列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
我先利用課件讓學生觀察小猴、小狗手中盤子的數量,通過“比比它們誰能干”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對18和21這兩個數字進行比較。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會很快說出21>18。此時抓住這一時機讓學生說一說他是怎樣想的,進而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出比較數的大小的基本方法。在學生初步掌握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后,出示32和34,以及100和99這兩組比較特殊的數,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比較數大小的方法的理解。同時利用計數器演示,輔助學生直觀地感知到兩個數的多與少,從而總結出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要從高位看起,高位上的數字越大這個數就越大,進一步理解比較數的大小的正確方法。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定的積累,而且在前面的學習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數感,在計數器輔助下,這部分知識應當會輕松掌握。
教學是基礎,練習是鞏固,課程標準中也提到“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根據低年級兒童學習興趣無法維持很長時間這一年齡特點,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又設計了一些有趣的練習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請學生出考題這個活動要求一提出,孩子的好勝心一定會被激發起來。此時,他們既是提問者,又是思考者,一定會在高漲的學習熱情中,在提問與回答的過程中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熟練應用所學的方法。
練習是層層遞進的,而且也只有在這種遞進中學生才會得到更大的提高。當學生能熟練的對兩個數的大小進行比較后,我利用作為獎勵品發給他們的就餐卡設計了全班性的練習,請學生根據餐桌卡片上的要求及自己的就餐卡號找到自己的餐桌。.這樣的設計,就是要在全員參與的活動中,讓我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而拿到60這個數字的那些學生,在他們遇到找不到餐桌這個意外情況后,經過全班的討論也一定會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大于、小于這兩個關鍵詞的理解。
在這一全班性的練習過后,再讓學生把所有數字卡片按順序排序,這一更高的要求也是再一次向學生提出挑戰。這個環節對學生來說會有一定難度,有的學生也許會遇到困難。我想在這里要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意識,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我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引導學生排好卡片,在比較數的大小的同時向學生滲透排序這一方面的知識。
通過這種環環相扣的設計,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我相信學生一定會在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掌握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正確方法,并能夠合理地運用這一方法解決相關數學問題,同時在共同合作排序的過程中也會形成與人合作交往的良好情感品質。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今天動物王國里熱鬧非凡,那里的動物餐廳開業了,你們想去看看嗎?
生:想。
師:(出示課件)瞧,來的小動物可真多呀!這可把餐廳服務員小猴和小狗忙壞了。瞧,它們每個人都拿了好多的盤子,可是誰拿得多你知道嗎?
[評析:生動的情境設計緊緊抓住學生的目光,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自然引入新課。圖文并茂的課件演示,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
生:我知道,小猴拿得多。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小猴那摞盤子摞得高,小狗那摞盤子摞得矮,所以我知道小猴比小狗拿得多。
師:看來你是通過仔細觀察估計出來的。其他的同學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我先數數它們各拿了幾個盤子,然后比出來的。
師:誰和他的方法一樣?你們覺得這兩位同學誰的做法更準確?(生答略。)
師:看來數一數再比一比得到的答案才更準確。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比一比吧。(學生數盤子)誰想好了,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比的?
生:小猴拿21只盤子,小狗拿18只盤子,21比18大。因為我們數數,先數18,再數19、20、21,21排在18的后面,所以21大,小猴拿得多。
師:說得真好,把你想的過程表述得那么清晰,正好老師這里有餐廳的優惠券送給你。
生:我也認為21比18大,我是比出來的。21里有2個十和1個一,而18里只有1個十和8個一,2個十比1個十多,所以21比18大,小猴拿得多。
師:剛才那位同學用數的方法知道21比18多,你用比的方法也知道21比18多,而且還用到了我們上節課學到的知識。你真是個善于積累的同學,也送你一張優惠券。
生:我是用減法比出來的21-18=3,21比18多了3,所以小猴拿得多。
師:你真了不起,不但比出了21和18誰多誰少,還能在沒學過退位減法這部分知識的情況下,這么快算出21比18多3,你可真是個計算的小能手。
二、自主探究,層層深入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這么快就比出了小猴拿的盤子多。瞧,能干的小猴也向你們伸出了大拇指,(課件加話外音:同學們,你們真棒,可是你們能用學過的知識表示出21和18之間的大小關系嗎?)
生:21>18(師板書,生齊讀算式。)
[評析:教師的評價及時準確,恰如其分地肯定了學生在解決同一問題時所采用的不同方法的正確性,鼓勵引導學生建立多角度的思維方式。]
師:同學們用數的方法、比的方法知道了21比18大,而且還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表示出它們的大小關系。動物餐廳的兔經理也想向你們請教兩個問題呢,快來看一看。(課件:同學們,我這有兩個計數器,你能比較出它們上面所表示的兩個數的大小嗎?)
生:第一個計數器的十位上有3顆珠子,是3個十,個位上有2顆珠子是2個一,表示32;第二個計數器的十位上有3顆珠子,是3個十,個位上有4顆珠子,是4個一,表示34.34和32的十位都有3個十,但34比32的個位多2個一,所以34>32。
生:老師,還可以說32<34。
師:你補充得很好,看來同學們掌握了看數位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看兔經理又拿出兩個計數器,這回你知道這兩個數誰大誰小嗎?
生:第一個計數器百位上有一顆珠子,表示100,第二個計數器十位個位上都有9顆珠子,表示99,100比99大,因為數完99才數100。
師:你用數的方法知道100>99,還有其他的方法嗎?仔細觀察計數器,看你有什么發現?
生:100在百位上有珠子,99在百位上什么也沒有,100比99大。
師:看來它是通過觀察數位發現這兩個數的大小的。
師:同學們這樣快就比較出兩組數的大小,真棒。看來當我們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要從這兩個數的高位看起,高位上數字越大,這個數就越大。
[評析:及時鞏固教學內容,在學生的匯報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擇優,深化教學重點。]
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來說幾個數字,考考大家,讓大家比較它們的大小呢?
生:想。
師:要注意,你們說的數字一定要在100以內。
生:98、77。
生:98>77,因為98的十位數字是9,77的十位數字是7,9比7大,所以98比77大。
生:45、54。
生1:45等于54。
生2:不對,45比54小,45的十位數字是4,54的十位數字是5,4比5小,所以45<54。
師:你同意他嗎?
生1:同意。
師:看來,雖然這兩個數里都有4和5,但由于這兩個數字所在數位不同,它們所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三、應用拓展,鞏固提高
師:好了,我們先比到這兒,看到大家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這么好,兔經理要邀請大家到它的餐廳去做客呢!可我們人太多,要先來分一分餐桌。(黑板上粘出小餐桌圖片,上面標有小于60,大于60。)
師:快來找找自己是哪個餐桌的,把優惠券粘到相應的餐桌上。
[評析:生動、有趣的練習活動,既緩解了學生上課的疲勞,還對他們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檢查。]
(有6名手拿號碼是60的學生不知如何是好。)
師:同學們都找到位置了嗎?
生:(很高興)找到了。
生:(很沮喪)沒找到。
師:咦,你們怎么了?怎么還拿著優惠券?
生:沒地方。
師:(故做驚訝)這是怎么回事?
生:大于60的數里沒有60,小于60的數里也不能有60,所以沒地方。
師:(恍然大悟)啊,原來是粗心的兔經理為我們少準備了一張餐桌。那快想想,這張餐桌上應放什么樣的標簽,他們6個人才能坐下呢下呢?
生:(異口同聲)等于60。
(師板書。)
師:6位同學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快看看其他同學找到的餐桌是否正確。
(生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師:我們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兔經理又為我們出難題了。它想讓我們幫他把優惠券按數的大小順序排好,你們能完成這個任務嗎?
生:能。
師:請坐在小于60這張餐桌的同學,把你們的優惠券按數字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好。請坐在大于60這張餐桌的同學,把你們的優惠券按數字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好。
(生活動,師巡視。)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這么多的難題都被大家解決了。你們高興嗎?
生:高興。
師: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利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評析:有趣的情境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妙趣橫生、直觀易懂,學生理解輕松、順暢。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及時恰當的評價,鼓勵多樣化思維,并及時發揮主導作用,引導他們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同時充分利用教具,既作為獎勵又作為學具,設計多樣化的游戲性練習。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比較數的大小、排序等方面知識進行練習,對本課教學重點進行深化和鞏固。]
反思:
教學本節課后,我不禁想到了這樣一句話,“樂思方有思泉涌” 。百以內數大小的比較枯燥而抽象,學生很難歸納總結比較的方法。而生動的情境設計、直觀的實物演示都會對教學內容起到輔助指導作用。在和諧開放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創造的火花就會不斷地閃現。例如,在比較18與21大小時,一位學生就從盤子摞的高矮判斷出21>18。這種思維的靈動是我沒有想到的。還有學生用數的方法,這些都讓我看到了學生多樣化的思維方式。在由直觀到抽象的思維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層層深入,如此的學習過程更會使他們扎實地掌握本課的知識要點。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把握每一個細節。充分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學生在課堂上每一次優異的表現,發給他們就餐卡作為獎勵,既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又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吸引學生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聽課氛圍。同時又利用這一小小的道具設計練習,把評價和教學環節緊密結合起來,做到一卡多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進而加深對數學學科的興趣。
當然在教學中有些環節的處理還不夠妥當,對學生的閃光點沒有給予及時合理的評價。如當學生說,從盤子摞的高度判斷21>18時,我應當及時總結“你是一一對應地看,發現了21>18。”這樣不僅肯定了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而且還滲透了“一一對應”這一數學思想,也為他們今后解決類似的數學問題尋找到一種新的方法。
總之,課堂是生成的,是多變的,作為教師就要在這多變的課堂中不斷探索、感悟、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