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與落腳點是變革傳統的教學結構,即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創建新型的、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主導——主體相結合”教學結構。這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密切關注教學系統的4個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的地位與作用,其關鍵是應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傳統課堂手段難以解決的教學困難。
由哈爾濱市香坊區教育局主辦、東北師范大學理想信息技術學院協辦的“哈爾濱市香坊區信息技術學科整合學術報告會、應用展示會”于2005年11月10日在哈爾濱市香坊區11中學召開。(詳情參見黑龍江教育周刊2006年1、2期。)哈爾濱市香濱小學根據課改理念,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教學服務的經驗。在會上,香濱小學的4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了備課、說課,獲得與會者的好評,現將教學觀摩課刊發如下。
設計理念:
在世界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以構建“現代信息技術平臺”為基礎,正在探索語文網絡閱讀課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需要自主點擊上網,在交互性強、信息多元的條件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文。本課就是利用多媒體信息教育平臺進行閱讀課教學的一個嘗試。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11課。
數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學習本課的生字詞,體會人物的心理特征;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過程和方法:讓學生學會在網絡上遨游,收集、檢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知道要想成功就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還要懂得巧妙地利用知識為自己服務。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借箭的過程中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理解借箭過程中船的走勢。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在授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存在自己的資料庫里備用。如果愿意,學生還可以把資料放在校園網上與同學交換、探討。在這里我還為學生提供了東師教育平臺的網址和校園網址,鼓勵學生查找和交流。
http://www.eduxb.cn:90/dsessweb
http://www.eduxb.cn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目的是培養學生在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獨立分析、思考學習課文需要哪些資料,并能夠篩選所找到的資料,存入相應的文件夾,從而鍛煉學生獨立的思考、分類、判斷等思維能力。)
二、導入
師:(配音樂朗誦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巨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朝代的興衰,歷史的成敗皆盡于此。今天就讓我們采集這滄海一粟,回眸歷史,再現“草船借箭”。
(設計意圖:古典的音樂行云流水,磅礴的詩詞氣勢雄渾,它們敲擊著學生的耳膜,激蕩著學生的心靈,很快把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從現實生活帶到三國時期的歷史情境中。)
三、復習(略)
四、新課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周瑜妒忌諸葛亮,想要暗算他,那么,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呢?請你們閱讀6~10自然段,然后自由說一說。(生閱讀后匯報。)
生:這幾個自然段主要寫諸葛亮是怎樣草船借箭的?
生:最后,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師板書:神機妙算。)
師:好,請同學們再讀文章的6~10自然段,說說你從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的確是神機妙算的?
(學生匯報后,教師總結出課文是從“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三方面采寫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師:請同學們登陸《單船借箭》的教學網,選擇你感興趣的——個方面與同學合作學習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網上,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了許多資料和相關網站的網址,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瀏覽和查閱相關資料。(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利用網絡把學習的資料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點擊感興趣的內容,讓他們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所側重的學習,擴展了學習的深度。)
2.學生分組匯報。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匯報,你們都學到了什么?
生:從“大霧漫天”這個詞可以看出霧很大:
生:從“面對面”、“看不清”這些詞也能看小霧大。
生:我從網上找到一個影音文件(出示下圖),通過它我看出霧真的是很大,面對面部看不清。

師:是啊,彌漫的大霧諸葛亮二天前就了然于胸,他知天文,神機妙算。(板書:知天文)正是因為這樣,就連嫉妒他的周瑜也不得不贊嘆他。
(設計意圖:在日常生活中,北方城市的孩子幾乎沒有見過彌漫的大霧,無法理解課文中的描寫,所以,我在網絡上為學生準備了影音文件:學生通過觀看文件了解了”漫天大霧”,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加深了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佩服。)
師:還有哪個小組要繼續匯報。
生:我們小組要匯報“識人心”這一部分。我在網上查找到了介紹曹操的資料(如下圖),通過資料我知道他是一個謹慎、小心、多疑的人,諸葛亮的判斷是準確的。

師:同學們知道從老師提供的資料中去體會人物的情感,非常好。事實證明渚葛亮謀算準確,曹操的確不敢迎戰。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識人心(板書:識人心),果然是“神機妙算”,難怪周瑜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師:諸葛亮的心情我們知道,那魯肅和曹操的心境怎樣,你們想親眼目睹當時的情景嗎?(播放影音文件。)

師:你能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讀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嗎?(生采用自讀、分角色讀的方法進行朗讀。)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經驗,他們對人物的理解還不夠深刻,讀的時候很難抓住精髓。而通過課件學生看到了演員們惟妙惟肖的表演,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諸葛亮、魯肅、曹操三個人胸有成竹、膽戰心驚、謹慎多疑的不同心理狀態。這比教師的范讀更容易讓學生深刻地體會。)
師:諸葛亮說話的時候是“笑”著的。全文中寫諸葛亮說或吩咐之處很多,卻只有這一處是笑著說的。諸葛亮為什么笑?他在笑誰?笑什么?(學生自由交流討論。)
師:(總結)同學們說得真好。諸葛亮在笑,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笑得寬厚,笑得幽默;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上當,笑得諷刺,笑得輕蔑;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笑得瀟灑,笑得自信。
(設計意圖:教師的總結更貼切地再現人物的個性特點,而且成語的運用充滿古典意味,與文章相得益彰;韻律化的語言如詩如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潛移默化地進行語文、詞語的積累,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師:請選擇“曉地理”這一部分同學的小組匯報。
生:我通過讀課文知道諸葛亮最后是讓小船順風順水地回到南岸的,看出他懂得地理知識,是“神機妙算”。

師:是的。
生:我在網上找到了當時的軍事地理圖(如下圖),通過圖可以看出諸葛亮充分利用了地理優勢,真是“神機妙算”。
師:那諸葛亮是怎樣設計船的行走路線,才使小船順風順水地回到南岸的呢?
生:他讓小船先從南岸出發,到北岸的時候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受箭;一側受箭完畢后,小船掉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進行另一側受箭。受箭完畢后小船就順風順水地回到了南岸。
師:請同學們自己當一當小軍事家,畫一畫小船的行走路線圖,有問題可以小組合作討論。(生畫圖,師巡視指導。然后教師把學生的圖經過投影展示,請學生講解。)

南岸 孫權。
師:同學們真棒。看著你們畫的草圖,聽著你們的講解,老師仿佛看到你就是小諸葛亮,那樣的睿智,那樣的“神機妙算”。
(設計意圖:學生在電腦上繪圖,比讓他們在紙上繪圖更有吸引力,不但培養和訓練了學生操作電腦的知識和技能,更使學生深刻了解了諸葛亮是怎樣設計船的走勢,突出了他的“神機妙算”。)
師:為了讓同學們深刻理解船的走勢,我為大家準備了課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課件并講解。)

(設計意圖:草船借箭的過程中,船的路線設計最為巧妙,它不但幫諸葛亮贏得了箭,還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最大程度的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不過,這一過程因為學生沒有立體感知能力也最為難以理解。所以,我為學生播放的多媒體課件再現了草船借箭的經過:學生對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了解得更加透徹,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為了給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獨立思考的機會和空間,我把課件的演示放在了最后,這種有梯度的設計,讓學生猶如爬山,循序漸進地了解難點,突破難點。)

五、拓展延伸
師:在網絡上還有很多相關資料,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登陸相關網站了解需要的信息。
(設計意圖:在網絡這個大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三國文化網”、“三國連環畫網”等網站盡情地通讀全篇,可以看看名人是怎么評價《三國演義》的,可以了解你感興趣的人物,可以了解作者的生平,還可以跟其他學校的同學們探討一下讀后感;這樣做就把語文課堂的空間延伸到了課外和生活中,讓學生知道網絡上有巨大的空間,有豐富的知識,可以讓大家盡情地遨游、)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香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