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財老師1992年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學校高中班。在13年的教學實踐中,他“孜孜不倦求索,兢兢業業育人”,在南崗區這片教育沃土上耕耘著,成長著,收獲著,由一名普通的小學老師成長為一名中共黨員,小學高級教師,南崗區名優教師,黑龍江省優秀教師,黑龍江省小學語文最佳教師,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情趣識寫筆畫傳情”的識字教學風格。
他執教的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三冊《初冬》一課,獲“全國第四屆計算機輔助教學大賽”二等獎;執教的北師大版實驗教材語文二年級下冊《丁丁冬冬學識字》一課被收錄到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作為錄像資料在中央教育臺播放;執教的北師大版實驗教材語文二年級下冊《漢字》一課,在“全國小學語文實驗教材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上獲一等獎;執教的《數星星的孩子》《駱駝和羊》《我有一盒彩筆》《王二小》《瀑布》等課,分別在省教學工作會議、省計算機教學工作會、省“十五”重點課題識字教學實驗結題會、哈爾濱市“翱翔”杯大賽、哈爾濱市識字教學研究會、區教學工作會上做教學觀摩,受到專家、領導和教師的廣泛贊譽。2001年應邀參加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活動,為國家級骨干教師上觀摩課,并應牡丹江教育學院之邀為牡丹江市教師上觀摩課;2003年在黑龍江省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整體改革會議上做教學觀摩。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13年的教學生涯,讓趙老師體驗了初為人師的迷惘,實踐探索的艱辛,收獲成功的喜悅。他走過的是山條學習研究,實踐探索,不斷反思之路。
1992年-1993年是他剛人行時的蒙昧時期。這時的趙家財,上課不知所云,教學處于無序狀態,但他不灰心,不氣餒,而是虛心向老教師求教,逐漸適應了教學環境。1993年-1994年是墨守成規時期。這時的趙家財,循規蹈矩,亦步亦趨地重復著學來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按照別人的指點依葫蘆畫瓢,可也畫得有模有樣,畫著畫著逐漸有所感有所悟,開始嘗試著融進自己的理解。到了1995年趙家財老師識字教學思路日漸明晰,形成了“初讀課文知大意,結合語境巧識字,識寫結合重鞏固”的教學思路。1992年-1995年期間,他閱讀了各類教育專著,訂閱了各種教學雜志,積極尋找新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擴展自己的教學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逐步體驗了成功的趙家財老師開始大踏步地前進了。
1996年-2001年是趙家財老師教學快速成長時期。這一時期,他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在識字教學研究上有了新的突破。1996年他參加了哈爾濱市“雛鷹杯”教學大賽,獲一等獎;在“哈爾濱市落實新大綱教學工作會議”上做觀摩課。1997年在“全國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經驗交流會”上做觀摩課;在“省小語‘四結合’教改試驗經驗交流會”上教學了一節題為《黃山奇石》的匯報課。這時的趙家財老師,教學技能逐漸形成,教學方法日趨成熟。
1998年,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對于大多數教師還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名詞.趙老師在南崗區教學工作會議上,執教的《瀑布》一課,運用了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用課件演示生字的書寫,演示生字的構成;用課件展示各種畫面.出示各種練習……趙老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操作計算機演示多媒體課件,讓聽課的中小學校長耳目一新。可以說,趙老師是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上語文課的哈市南崗區第一人.在當時的課堂還只是一支粉筆、一張掛圖一統天下的時期。趙老師將新的教學理念帶進語文課堂,成了一段時期內校長們議論的話題,關注的焦點。趙家財老師引起人們關注,不單單是他在識字教學中使用了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他寫的一手漂亮的粉筆字、熟練的毛筆字,還有那一群訓練有素,樂學、會學的孩子們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時趙家財老師的識字教學已經初具特色,小露鋒芒。現在回想起來,趙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生字,在投影片上用毛筆范字指導的情形還歷歷在目。他范讀時渾厚,鏗鏹的聲音,學生唱書的抑揚頓挫,還不絕于耳。整個課堂情景交融,學生在樂學、會學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上完了一節課。這樣一堂精美的教學從選課、備課、編寫多媒體課件腳本、制作課件,到試教,到最后上課只有一周的時間,說明趙家財老師的識字教學已經較為熟練。這一年他還代表南崗區參加了哈爾濱市“翱翔杯”大賽。1999年在黑龍江省教學工作會議上做了一節題為《數星星的孩子》的教學觀摩課。2000年經過筆試、答辯,上課等多項考核,被評為黑龍江省最佳教師,
2001年,當許多老師剛剛弄明白多媒體是怎么回事,也試著在自己的教學中使用寸,趙老師又將識字教學內容、學習資料制作成虛擬的網頁,讓學生借助微機在網上自主學習。網頁中的學習資料相當豐富,有生字的筆畫。筆順,漢字的部件組成,間架結構,有標準的生字讀音,課文朗讀.有生詞的注釋,漢字的字理分析,字謎,順口溜,有課文的彩色插圖,還有相關知識的介紹等,圖文并茂,知識包羅萬象,形式生動活潑。他代表黑龍江省參加了“全國第四屆計算機輔助教學大賽”,執教的《初冬》一課,雖然只獲得二等獎.但他運用虛擬網頁進行識字教學的創舉在評委與聽課教師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這次教學活動是趙家財老師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過程,是超越自我的過程。他對識字教學已經駕輕就熟。
1996年-2001年他參加了全國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實驗研究。這次實驗是國家基礎教育司的重點科研項目,該項目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手段,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認知學習理論,探討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途徑,把小學語文教育與計算機教育融為一體,識字教學中做到“識字,寫字、編碼、打字”四者結合,
應該說,“四結合”實驗宛如一股春風,為趙老師的識字教學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他開始學習研究新的識字教學模式,學生利用計算機在識字過程中人人參與,個個動手、動口、動腦,通過人機交互,進行自主學習,自我檢查,自我提高,學得既輕松又自如,擺脫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學生在積極主動、興趣盎然的狀態下自主學習,在不斷地聽打、想打中學習并鞏固生字,識字的效率大大提高,識字的回生率明顯降低。“看——聽——說——想——打——寫”的識字教學模式讓趙老師的識字教學再上新臺階。這期間,他先后被評為全國小語“四結合”課改先進個人,黑龍江省小語“四結合”課改先進個人。
2002年-2005年是趙家財老師識字教學風格的形成階段。新一輪課程改革帶來的新理念再一次使酷愛學習、善于鉆研的趙老師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他再一次以新的視角,新的思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識字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課程標準從三個維度提出教學目標,在識字方面提出了“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課程改革中的識字教學如何落實上述目標.是趙老師進入新課改后思考、研究的新課題。
識字教學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在老師指導下認識教科書中要求認識的字;一條腿是學生自己利用各種資源,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這樣可以實現多認的目標。教學中,趙老師采取創設情境在游戲中識字;搭建平臺,在展示中拓展識字的方法,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識字效果。這時,以自主識字為教學目標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模式已經形成:創設情境,激趣導人;粗知文意,自主識字;匯報交流,識寫結合;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在新的課程理念引領下,趙老師靜心反思,繼續實踐,認真總結自己的識字教學,總結出了“四重識字教學法”,即:重情趣促學,重方法導學,重習慣利學,重熏陶潤學。
趙老師借鑒成功的識字經驗,總結出的識記字形的方法有:猜字謎、編歌謠、做動作、借規律(象形字,借形象記;形聲字,巧用形旁和聲旁記;會意字,明字理記;復雜字,拆合記)、變熟字記(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
理解字義的竅門有:直觀演示法、聯系實際法、聯系上下文法、利用造字規律法、詞語替換法、組詞造句法等。
指導書寫總結了寫字十二法:首筆定位、借筆定位,宅筆突出,字無雙捺、筆畫串門、疏密勻稱、向上看齊,品頭論足、上蓋下出、比較兩邊、外伸內縮,上緊下松。
學生在識字寫字的過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獨立識字的能力大大提高,寫好字的水平也大大提高。同時在學寫字的過程中審美情趣得到了陶冶,審美能力得到了提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004年,趙老師在南崗區第二十屆教學“百花獎”教學風格研討活動中上了一節歸類識字課。趙老師將學生熟悉的學習伙伴丁了冬冬引入課堂,創設了貫穿教學始終的教學情境,巧妙地設計了各種識字游戲。丁了冬冬不斷地與學生對話,提醒學生總結識字方法.注意寫字姿勢,組織學生參與各種識字活動。如,將表示身體部位名稱的詞語與身體部位圖連線的比賽;一名學生讀詞語,一名學生做動作的游戲;比賽讀賀卡的游戲……學生在這些有趣的游戲中識記、鞏固漢字。教師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緊張有趣的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2005年,趙家老師財代表黑龍江省參加了“全國小學語文實驗教材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他上的《漢字》一課,設計了一條主線,三個板塊的教學過程。一條主線,即參觀漢字博物館的主題情境貫穿教學全過程;三個板塊,即設汁了三個闖關游戲:讀好課文關,快樂識字關,輕松寫字關。這時,學生的學習伙伴了丁冬冬又成了漢字博物館的館長,他們帶領學生連闖三關,來到了漢字博物館。學生欣賞到了祖國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欣賞到了各種字體的書法。可以說,趙家財的教學技驚四座,臺下聽課的老師三次報以熱烈的掌聲。教學結束時,臺下長時間的掌聲,為他嫻熟的教學技能,精湛的書法技藝,精美的教學設汁喝彩。
他曾謙遜地說自己天資并不聰慧,學習工作常常是“取法乎上,卻僅得其下”,可趙老師13年磨一劍,取得的識字教學成就令專家們、同仁們刮目相看。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聰明。正是他耐得住寂寞與孤燈為伴,與書為友,臨池不輟;耐得住兩袖清風,卻清貧樂道,不被萬千世界侵擾,才換來了今天的可喜成就,形成了“情趣識寫,筆畫傳情”的識字教學風格。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南崗區教師進修學校)